歐陽修散文 歐陽修墓在哪
歐陽修散文
説起歐陽修,相信很多人都有讀過或者學過他的一些作品,而且到現在仍舊很出名的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也正是從歐陽修的文章中發源的。歐陽修在散文、詩歌、筆記文、詞等方面都有涉及,而他成就最高的,就是散文。
《歐陽修散文》書引
歐陽修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是影響深遠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積極的倡導詩文改革,革新了當時的詩文之風,後來,他又推薦和指導瞭如王安石、蘇軾、蘇洵等一些散文家。歐陽修散文創作毫不拘謹,他的散文文體多樣,多種形式兼備,形成了一種新的文風,不僅文風新穎,而且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婉轉流暢。他的記事兼抒情類散文,在寫景寫物,敍事抒情方面都是那麼的層次分明,楚楚動人。比如在他比較有名的《醉翁亭記》一文中,就有很多寫得唯美動人、流傳後世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等句子,寫人狀物,寓情於景,語言流暢,節奏協調,這些語法、節奏、層次構成了他散文的總體風格。
歐陽修散文表達着他的一些處世態度和價值觀。北宋時期的文風固守着一直以來的傳統,落後的觀念一直束縛着當時的文人學者,但是即便如此,歐陽修也積極表現着他對這些落後文風的抵制和反撥。他的大節大義和剛正之風,是我們所要學習的榜樣。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這句詞引自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寫的《踏莎行》,主要意思就是表達行人們離開家後的離愁。
歐陽修《踏莎行》圖片
但是整首詞可以分為兩段來看,前五句是上半段,主要説的是行人在路上對家鄉的思念,作者想要表現出的是遊人們離開家鄉之後,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次回家,所以遊人們產生的愁緒:居住的館舍門前原本盛開着的梅花已經開始凋落了,溪橋旁邊的柳樹也開始長出新的枝芽了,小草的芳香伴隨着温暖的春風,不斷吹向着正在騎馬揚鞭逐漸遠走的人們。離開時就一直有的思愁隨着離開家門的距離越來越遠,也越來越沒有盡頭了,就像那一直在不斷流淌的春江水一樣綿綿不絕。
後面五句是後半段,這幾句是遊人們想象出的自己離開家後,家裏人想念自己時的愁苦:家裏的人們因為自己的遠走非常傷心,眼眶裏的淚水不斷流到臉上,和原本擦到臉上的粉妝混在了一起,不要總是登上高樓倚在欄杆上朝遠方看。面前走過那一片平坦的草地之後就是接連不斷的山脈,而早就已經離開家的行人們卻還在那綿綿不斷的山脈外面,登的再高也是看不見的。
在這首詞中,作者很詳細的描述出了雙方各自的心情,一方雖然遠離家門,但內心深處一直在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另一方雖然在家,但是對於遠走的行人們無時無刻不掛念着,也在內心深處期盼着他們的迴歸,雖然他們是在兩個地方,卻有着一樣的心情,離愁。
南歌子歐陽修
《南歌子·鳳髻金泥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詞作。南歌子為唐教坊曲名,後用做詞牌名。這首詞用雅俗相交的語言,描寫出一對新婚夫婦結婚時新娘子的舉止神態,來凸顯夫妻情深意重的感情生活。
歐陽修畫像
原文如下: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閒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譯文如下:
用龍形的玉梳,把頭髮梳成髮髻,在配飾上鳳釵金帶。妻子走到窗前和丈夫笑着相擁在一起,然後問道“畫得眉形適合不適合?”
妻子依偎在丈夫的懷中,把弄着毛筆,嘗試着畫刺繡的花形。卻不知不覺耽誤刺繡,然後她笑着問丈夫:“鴛鴦二字怎麼寫的?”
詞中女子被歐陽修描寫的活潑可愛,與丈夫之間的互動也是讓人浮想聯翩。許多人在讀這篇詞作時,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有人説這女子因為羞澀房中之事,所以故意轉移丈夫注意力,顯得很是可愛嬌羞;也有人説,歐陽修所描寫的是新婚夫妻在行房之前,妻子的動作言語都極具挑逗性,如“相扶”、“偎人久”具有性暗示的意思。此外,上片的“畫眉”與下片的“鴛鴦”二詞,充分展現了女子以身相許的決心,和對未來二人一起相攜到老的美好憧憬。
無論是哪種解析,我們都能看出歐陽修這篇《南歌子·鳳髻金泥帶》,描繪的也是他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和嚮往。
歐陽修墓
在中國清代起,河南省新鄭有八大景觀,其中之一就是“歐墳煙雨”,指的就是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墳墓。
歐陽修墓碑
歐陽修之墓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西面的辛店鎮歐陽寺村內,該處是歐陽修的陵園和他家族的墓葬羣,是歷代文人雅士弔唁大文豪的地方。
歐陽修去世於公元1072年,三年後,被皇帝賜葬於此。之後,歐陽修的祖母李氏和夫人薛氏,以及他的四個兒子和兩個孫子,都先後被葬了過來。所以,這裏也逐漸成為了歐陽家族的墓葬羣。到了清代,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為中國文學作出傑出貢獻的大文豪,又給他修建了祠堂。如今,在2000年9月25日,這裏通過國務院審批,成為了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歐陽修墓地前,有祠堂的中殿和大殿,那裏矗立着一尊歐陽修官服坐姿像,大殿上題額“一代文宗”,是對他一生貢獻最好的闡釋和概括。在大殿的周圍的壁畫和東西配殿內,陳列着許多歐陽修生前的事蹟,以及歷代名人撰寫的神道碑,其中更不乏像蘇軾、蘇轍這樣的名士。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親筆草書《醉翁亭記》就珍藏在東配殿之內。
歐陽修之墓高五米,周長達到15米,在他墳墓的右側,是他夫人薛氏的墳墓,另外還有他祖母和祖孫的墳墓。墓地周圍有歷代名人題寫的碑文和神道碑,也成為了中國文學史和書法史的一大奇觀。墓地前後,曾經種植着許多參天古柏,每當下雨天,這裏霧氣繚繞,猶如江南煙雨,蔚為神奇。只可惜,這些古柏在1958年之後,中國的“大躍進”和“文革”運動中遭到了破壞,古柏幾乎全部被砍伐殆盡。如今再到歐陽修的陵園,我們只能看到他的祠堂和享殿了。
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
人窮志不窮,想要讀書總歸會有辦法,讀書條件和環境不好,也可以通過各種辦法克服,這就是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的故事。這個故事雖然過去了很多年,卻是後人學習的榜樣,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
圖為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石像
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的故事是這樣的:歐陽修的父親是當地的一個司法小官,但是為官清廉不敢錯判重判任何一起案件,他認為當官有錢就是累贅,所以死後沒有留下什麼東西,就連一間像樣的東西都沒有留下。歐陽修的家很窮買不起紙筆,可是她的母親又想讓他讀書成才,這怎麼辦好呢?他的母親一直為這事犯愁。有一天,她經過池塘看到荻草杆,於是就拿這個教歐陽修寫字。
她拿來一些沙鋪平在地上,不厭其煩地用荻草杆教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對這個非常感興趣,一遍又一遍地在地上寫字。時間久了,他認的字多起來了,他母親就向有錢人家借書給他看,有時候還會把書抄錄下來。歐陽修的學問不斷提高,小小年級幾乎可以過目不忘,而且寫的文章已經達到成年人的水平。
他的母親同時教他做人的道理,又把他父親怎麼做官的告訴他,目的是希望他將來做一個清廉好官。做人一定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雖然不能給予母親多好的生活,但是也要保證母親的温飽。
歐陽修成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人跟他母親的辛苦教育是分不開的。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的故事流傳千古,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果每個母親都像她這麼教育孩子,何愁出不了更多的歐陽修。
狄青 歐陽修
通過狄青的死的透析,可以看出一代文人也有不足之處,所以歐陽修只能稱為有大家風範,卻無聖人之風,接下來為大家詳細介紹狄青歐陽修。
狄青的畫像
狄青,出生於1008年,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將,他深得宋朝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他從小家裏非常貧窮,就選擇當兵建功創富貴。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頗有謀略,呂建奇功。他打仗時帶着銅面具,敵寇見到他都聞風逃跑。他與當時在朝的韓琪等大臣的關係都很好,也都得到過他們的提拔,可謂是順風順水。不過後期他的仕途卻來了個大轉彎,他被外放異鄉且抑鬱而死。狄青是由於被彈劾才被流放的,原本都已經到了可以與宰相平起平坐的時候,可是突然遭到變故,因此抑鬱而終。他不是被別人彈劾的,是被歐陽修彈劾的,所以狄青的忠實粉絲會因此怪歐陽修不該趨炎附勢。
因為那個時候朝廷所有的文官都對狄青的意見很大,認為他太狂妄了,竟然還因為滿大水而住到佛殿裏。而狄青本人因為書讀的少,他一點都不忌諱這些繁文縟節,身為武官竟然和文官走的很近。他自己的所作所為讓所有大臣看不過去,可以説得罪了所有官員,這個時候連歐陽修也看不過去了。他就上書彈劾狄青,還加上一些怪神之説希望將狄青外放。仁宗雖然愛才,考慮再三後同意將他外放,狄青因此沒過多久就死了。但是仔細分析,歐陽修這種彈劾是出於保護狄青。當時的狄青已經四面楚歌,外放是最好的結果,只是他自己想不開。歐陽修也因此舉被人留下話柄,認為他並非完全清高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