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陶淵明的散文有哪些 揭秘詩人陶淵明身世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關於陶淵明的散文有哪些

陶淵明的散文創作文風獨特,是我國曆史上文苑上獨樹一幟的標杆,奠基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陶淵明的散文代表作有《五柳先生傳》及《桃花源記》,這兩篇是最能體現陶淵明的性情和思想的作品。

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的寫作形式是採用正史記傳體,用簡單平淡的筆觸着重描寫生活中的情趣,對於平時的生活事蹟只是寥寥幾筆。如此寫法將五柳先生不同流合污的性格、形象勾勒的面面俱到,塑造了一個怡然自得、安樂知足的隱士形象。這個散文的風格情懷具有記敍的特點,是陶淵明創立的。

《桃花源記》描寫了一個美好的世界,裏面的人充滿純真和善良。他們靠着自己的勞動來獲得幸福,簡簡單單,沒有勾心鬥角。這個美好的“世界”體現了作者對於理想社會的追求,強調陶淵明理想境界的獨特性。陶淵明嚮往與追求舒適平和的生活,不再僅限於對自身的考慮,更多的是為廣大百姓和社會着想。儘管“桃花源”只是個虛擬的世界,但是這個理想卻是十分難得的,表現了陶淵明由己及人的過程和昇華。

陶淵明散文的語言簡單幹淨、充滿真摯之情,描寫的人物形象生動有趣,從側面表述了自己的理想情感和追求。此類散文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獨具一格。陶淵明散文的出現打破了當時駢文盛行的格局,魏晉南北朝的文學風格開始從單一走向多元化。

揭秘詩人陶淵明身世

陶淵明身世本來是個謎,不知生死年、不知何人氏等等。一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經過學者凌誠沛等人將近二十年的研究才得以論證,解開了這個謎團。自此,陶淵明的身世之謎大白於天下。

陶淵明身世圖片

陶淵明(前365年—前427年),東晉傑出的詩人,中國歷史上文學上首位田園詩派的創始者。因具有高尚的品德氣節,世人稱靖節先生,陶淵明是潯陽紫桑人,位於今江西省九江。陶氏一族在是個官位顯赫的大族,自陶淵明父親去世後,家族就開始衰落。根據凌誠沛的查證,陶淵明出生的地方就是在今江西省宜豐縣澄塘鎮新安村的安成自然村。

前393年,陶淵明當時二十九歲,他帶着妻子和兒子離開南山的陶家坪,搬遷到潯陽去居住,在潯陽一住就是二十四年。後來妻子王氏因病去世後,陶淵明在潯陽續絃,再次娶妻翟氏。翟氏賢惠有禮,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把家裏打理的井井有條,深得陶淵明的喜愛。翟氏還為陶淵明生下了一個小兒子。

前416年,,陶淵明五十二歲。可能因為上了年紀,陶淵明的思鄉情結越加濃厚,他又帶着妻子翟氏和五個兒子從潯陽搬回到宜豐縣,繼續居住在南山的舊居陶家坪。在故里平靜悠閒的生活了十一年後(前427年),陶淵明在星子慄裏去世,死後安葬在康樂縣義鈞鄉之七里山,位於今宜豐澄塘鎮的七里山。

陶淵明身世自考證後就有了詳細完整的敍寫,可供世人更加的瞭解陶淵明。

關於陶淵明的故事

陶淵明作為頗為著名的偉大詩人,歷史上有很多的關於他故事,例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至今仍然是一則美談,還有白衣送酒、葛巾漉酒、顏公付酒錢等世人熟知的故事流傳至今。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出自《晉書陶潛傳》,故事主要發生在陶淵明最後一次出仕時期。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淵明為了家中的生計,前往距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就在這年的冬天,陶淵明在彭澤縣上任八十一天時,恰逢潯陽郡的督郵前來彭澤縣巡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是個名叫劉雲的人,他兇殘狠厲的為人以及貪婪的個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兩次都以巡視為藉口向各縣索要賄賂,如果不給賄賂的話,他就會栽贓陷害那個人,因此,他每次巡視完畢後都是滿載而歸的。

這次前來彭澤巡視的督郵是個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達彭澤的旅館,就命縣吏叫縣令去見他。陶淵明雖然相當瞧不起那些貪圖富貴、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就立馬動身去了。沒想到的是卻被縣吏阻攔,而且還被告知參見督郵需要身穿官服,並且要束上大帶,不然是失禮的表現,會被督郵趁機大做文章的。這下子,陶淵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長嘆一聲後説自己怎麼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小人獻殷勤呢。

説完之後,陶淵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並且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而彭澤縣令這個官職陶淵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陶淵明 歸園田居文章賞析

《歸園田居》詩一共有五首,是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形象的描述了陶淵明歸隱田園後的生活及感悟,抒發了詩人遠離仕途重返家園的愉悦心情和體驗田園生活的樂趣。

陶淵明

《歸園田居》是陶淵明生活、理想的逐步呈現。

第一首“少無適俗韻……復得返自然”:首先表明辭官歸隱的慶幸和喜悦之情,抒發詩人解脱了官場的壓抑,重獲新生的愜意及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和期待。

第二首“野外罕人事……零落同草莽”:描寫詩人進入歸隱生活後的日常生活和心境。相較於黑暗的官場,更喜歡現在樸質、沒有心機的生活。

第三首“種豆南山下……但使願無違”:描寫詩人親身耕種勞作的情景。短短的八句詞,表達了詩人反傳統觀念、破陳舊思想的精神。

第四首“久去山澤遊……終當歸空無”:描寫詩人外出漫遊,偶遇之事。由此事引發了詩人的思緒,對塵世的感悟。這首詩與前三首詩相呼應,總結了陶淵明當下的心境。

第五首“悵恨獨策還……已復至天旭”:描寫詩人勞作歸來的心情變化,由悵恨到歡欣,隱喻陶淵明從宦官生涯到隱居生活的歷程。

從這組詩中,我們能深刻的感受到陶淵明對自由田園生活的熾愛、對勞動者自食其力的尊敬。相比之下,隱含着對宦官生涯腐敗渾濁的厭惡之情,體現了陶淵明寧願忍受田園的辛勞也不願與官場黑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及保持潔身自好的毅力。《歸園田居》集體展現了陶淵明追求悠閒自在、崇尚清貧、安逸知足的美好情操。

縱觀陶淵明生平仕途之路

陶淵明仕途生涯歷經十三年。在這十三年裏,他先後擔任許多大大小小的官職。陶淵明的仕途之路走得非常的坎坷,一路上遭遇了不少的磨難和誘惑,但他仍能在紛擾誘惑的仕途上堅持自我。

陶淵明仕途

陶淵明追求仕途之路是受其家族的影響。陶氏一族自陶淵明曾祖父就是東晉威望顯赫的開國元老,陶淵明曾祖父陶侃建立軍功無數,官職越做越大,後封長沙郡公。陶淵明的外祖父和父親皆擔任過太守職位,陶氏一族風光無限。陶淵明自小就受到家世風範的薰陶,又勤奮學習詩書禮儀,小小年紀心中就萌芽了安邦濟世的念頭。

陶淵明二十歲時就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這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中,他先後擔任過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官職。東晉年間,權臣恆玄發動叛變戰爭,陶淵明身先士卒加入到平叛戰爭中去。在此次戰役中,巧妙的運用計謀平定了戰爭,為此立下了你大功。劉裕非常賞識他,給他加封官職。此戰役勝利後,劉裕的私利望欲迅速膨脹,引起了陶淵明的不滿。為此陶淵明果斷的離開他另尋高就。

陶淵明的仕途在安邦濟世的理想中與抵斥灰暗的官場政治中徘徊不斷,不斷地辭官又恢復官職。最後在擔任彭澤縣令時,不願為五斗米折腰,果斷拋棄了仕途之路,隱居田園。

陶淵明為了實現安邦濟世的理想抱負,在十三年的仕途生涯中抱着滿心的期許不停地嘗試,又不停的失望,最終心灰意冷走入了絕望的境地。

著名詩人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

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要是問起陶淵明是哪個朝代的,一般的回答是東晉,雖然他生存的年代是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陶淵明又叫做陶潛,他的字是元亮,他為自己取的號是“五柳先生”。

陶淵明畫像

陶淵明的早年生活比較貧苦,雖然父親還算有錢,但是在父親死後便家道中落,之後一直在為了生計奔波。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但是在他的官宦生涯中,陶淵明一直走走停停,經常辭職回家一段時間,再復出。這可能和他性格中的儒道兩家的思想有關。陶淵明自幼喜愛讀書,儒學經典與道家珍藏他都喜歡看,因此他的思想中也有着揮之不去的儒道兩家的痕跡。既想為官一方,又想回家隱居,因此他的仕途也一直是走走停停的。

直到在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了彭澤令的官職之後,終於將對官場的失望轉換到實際行動之中,僅僅接過官職八十多天,陶淵明便辭職不幹了,之後也再沒有擔任過任何官職。所有末代的朝廷都是十分黑暗的,陶淵明便是看穿了這種黑暗,明白體制內的人們早已腐朽得不可救藥,他不願也像這些人一樣隨波逐流,他不願為了五斗米而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

在陶淵明的隱居期間,有許多人勸他出世做官,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這個時候的陶淵明已經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於是做下的決定便再也不隨意更改。後人談起陶淵明,多是以高潔、隱逸之詞形容,這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境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00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於陶淵明的散文有哪些 揭秘詩人陶淵明身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