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名作絕句欣賞 杜甫是什麼職務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絕句杜甫

杜甫一生留下詩作無數,他在經過了長期的漂流後重返成都草堂時,知道安史之亂已平,心境十分舒暢,面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忍不住提筆做此佳作《絕句四首》組詩,其中最有名的自然要數第三首:兩個黃鸝鳴翠柳。

杜甫名作絕句欣賞 杜甫是什麼職務

兩個黃鸝鳴翠柳

絕句之三《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對大多數人而言並不陌生,我們早早地在小學課本就目睹過這首唐詩佳作的風采了。詩歌的前兩句細緻入微地描繪了風景的美麗,而後兩句則表達詩人在看到吳船時產生的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詩歌的譯文是:兩隻黃鸝鳥在青翠的柳條之間輕快悠揚地歌唱,白鷺排成長隊直直地衝向蔚藍的天際。我呆立在窗邊,能看到遠處西嶺上面常年不化的厚厚積雪,門前停靠着由萬里之外的東吳赴此而來的渡船。

詩歌以極富生機的美麗景象起頭,一開始就給人營造了一種清新暢快的情緒氛圍,在詩歌的前兩聯中,杜甫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了眼前的這幅春景,翠璧的綠色、黃鸝的歌聲、飛天的白鷺,動靜融合,交相輝映,十分傳神。且在前兩聯中,杜甫以“兩”對“一”,以“橫”對“縱”將風景寫得生動活潑,寫出了自在的舒適感,也寫出了自然的開闊。

後面兩句中,詩人在窗前瞭望,因為早春的空氣清新因而能看到遠山的積雪,推遠了意境,最後一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的複雜心境,睹物思情,念起故鄉卻未點破,在希冀與感懷之間顯得意藴深長。

杜甫是什麼職務

杜甫在他四十五歲之前一直沒有正式的擔任什麼官職,雖然他的目標從一開始便是擔任官職從此為君王解憂惑,為百姓謀福利的偉大抱負,但是觀其一生,杜甫卻沒有實現這一抱負,甚是可惜,一代人才卻這樣流落街頭。

杜甫名作絕句欣賞 杜甫是什麼職務

杜甫畫像

杜甫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場科舉考試,但是卻因新人便顯出如此抱負,威脅到了當時的考官,恐其得勢,便將其落選,但這並不妨礙杜甫身懷理想。

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杜甫聽聞長安招賢納士,便進京赴考,但依舊被當時的考官破壞入選機會,當時一同考試的人均未入選。而後有幸作“大禮賦”得唐玄宗賞識,但卻沒有下文,遂杜甫客居長安十年,期間屢次獻文以求得賞識,均未果。

在杜甫四十五歲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心繫國難的杜甫安置好家人便投奔前線,但被叛軍控制在長安,後得以冒險逃出,為唐肅宗任命為左拾遺的職位,杜甫此時才算是真正的當上官員為國效命。後因得罪唐肅宗得到審訊。

同年,長安得以收復,杜甫仍為左拾遺,而因朝中兩大勢力鬥爭杜甫被誣陷,因而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赴任途中辭官而去。

後逃至蜀中,得好友嚴武相助,暫且安生,且嚴武推薦其為成都劍南節度府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但杜甫因不習慣幕府生活而辭去,而後便再無擔任何官職。

杜甫號什麼

“號”字在古代實在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們熱衷於別號的稱呼,尤其是深有學識的大家,一個人的名號除了含有自己內心的寓意之外,還與個人的經歷有關。例如著名偉大愛國詩人杜甫這樣的憂國憂民之人,除了他自取的一個審視奪度的號之後,後人還給他加上了不少尊稱名號。

杜甫名作絕句欣賞 杜甫是什麼職務

杜甫 畫像

據歷史資料瞭解,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這一自號源自於其曾居住在古長安城南的少陵,而根據史料顯示,大多數詩人世家都喜歡將曾經居住過的地名改之為號,大概都有一份眷戀之情,特別是杜甫,對於長安城,對於大唐和百姓,始終憂國憂民的他難免對這片土地愛之戀之,所以自稱為少陵野老,世人則稱之為杜少陵。

因為杜甫生在大唐由盛轉衰的特殊歷史階段,恰逢亂世,後生不得不顛肺流離,他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定居在天府之國四川,此時在友人的幫助下,他在成都郊外建起一座草堂,這段時期是他創作產量極高的階段,也被成為杜草堂。

唐肅宗時期,杜甫任職左拾遺,後來因社會動盪流入蜀地,在嚴武的推薦下,他擔任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佔領着具足輕重的地位,一生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其詩作更被譽為“詩史”,從後人給他的譽稱中可以看出他無疑是我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代表作

杜甫為現實主義詩人,其所寫之詩最大的特點便是能夠很好的將現實社會和個人生活密切結合,使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得到高度統一,他早年的詩歌多為偉大抱負,在他漫遊時期,詩歌多表現放蕩不羈狂傲的一面,有內心宏偉之志也有山河雄偉之象。

杜甫名作絕句欣賞 杜甫是什麼職務

杜甫雕像

在杜甫客居長安期間和經歷“安史之亂”時期,詩歌多為表現仕途不順、動盪年代的社會全貌,深刻的反映了現實的同時也通過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了詩人的情感變化。

杜甫的代表作也在這期間產生,不僅使用獨特的創作風格,而且很好的表達情感,使人產生共鳴,在文學造詣上達到一個新高度。

其中“三吏”、“三別”是杜甫看到人民不僅要忍受戰爭的殘酷還要受到統治者的壓迫,其中感受他們所受的苦難所寫的,分別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成為著名的詩集。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杜甫心繫國家興亡,滿腔憤怒之情通過《悲陳陶》、《悲青坂》、《春望》、《哀江頭》等詩爆發悲憤之情。

在杜甫回鄉探望,心繫家人也有幾篇很具代表的著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這都表現了杜甫在旅途所經歷的悲苦之事還有見家庭貧困的現狀以此表達對當時局勢的見解和無奈。

杜甫的茅草屋

杜甫年輕時一直心繫國家,曾抱負宏偉,以滿腹才學投奔國家,曾在洛陽參加進士考試,但是卻落選,而這並沒有打擊到杜甫,在他三十五歲的是因受到號召““通一藝者”到長安參加考試,但由於當時的鬧劇使得當時應試者全部落選,遂杜甫便奔走長安十年,不得重用。

杜甫名作絕句欣賞 杜甫是什麼職務

杜甫茅草屋故居

後逢“安史之亂”長安被攻陷,唐玄宗逃往西蜀,唐肅宗即位,杜甫欲前去獻力,遂隻身前往,不料被叛軍截獲,困至長安,後得以逃出長安,被任以左拾遺,後因觸怒唐肅宗被貶。同年年底,杜甫同唐肅宗返京,因羣臣鬥爭被外調,杜甫對朝政腐敗深感失望,遂辭官而去。

於是杜甫帶着家眷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後至成都,得好友相助,於公元761年時,杜甫一家得親友相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邊上築起一座茅草屋,居住於此,這裏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杜甫草堂。

好不容易杜甫一家有了可以暫避風雨的茅草屋,不料八月時大風颳大雨下,於是屋漏牀濕難以入眠,因此杜甫感慨自己的遭遇,便有了這千古名詩流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在這茅草屋中居住的四年時光中便,創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歌,而這個茅草屋便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77 字。

轉載請註明: 杜甫名作絕句欣賞 杜甫是什麼職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