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提問
我們家孩子今年初二,平時我給孩子洗衣、做飯,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為什麼他還是“控訴”我不愛他?我們之間的親子關係因此變得有些微妙,溝通效率也不是很高。
專家觀點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心理教師馬博輝: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一種本能,但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我們稱之為“愛的語言”不同。父母和孩子往往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符對方愛的語言,而起不到有效溝通和加強關係的效果。因此瞭解對方的需要、選擇孩子能夠感受到的愛的方式就顯得格外重要。“愛的語言”家長都應該有所瞭解。
首先是肯定的語言。對父母來説,適當合理有度的肯定、鼓勵、讚美會激發孩子的自信和勇氣,但“肯定的語言”是一門藝術,如讚美孩子的品格優於讚美容貌和聰明;讚美需要具體,與其説“你很棒”不如説“你今天拍的照片很漂亮”;與其説“你今天考了滿分”來表揚成績,不如説“你今天錯題訂正很認真”來表揚態度。
第二種愛的語言就是具體的行動,對於父母來説,為孩子所做行為的最高目的在於幫助他成為成熟的大人,學會藉由具體的行動這種愛語去愛他人,習得關愛他人的品質。
第三種愛的語言就是“精心的時刻”。精心時刻的焦點是在注意力上,它的意思是給予對方全身心的關注。這樣的關注傳達出的信息是:“你很重要,我喜歡跟你在一起。”“精心”指的是有規劃有計劃地安排某一時間的某種活動,讓我們共同在一起分享思想和感情。
第四種就是肢體接觸。身體接觸是最易於使用的愛語。如果您孩子的愛語是“身體接觸”,您可以擁抱他,摸摸他的腦袋或拍拍肩膀。作為孩子來説,如果能主動給父母一個擁抱,為他們揉揉肩、捶捶背,相信父母一定會非常感動。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
(話題徵集:在育兒的過程中,您有哪些困惑、迷茫?請您與我們聯繫,可在教育圓桌微信公眾號上留言,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予以回覆,並針對您的話題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