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傑出詩人李賀被後人稱為什麼 李賀被稱為什麼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李賀被稱為什麼

李賀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後世對其評價很高,加上他的自稱,他有不少的稱呼,其中不少與李賀的生平事蹟有關,也有些是對他詩歌成就的讚賞。

李賀畫像

李賀字長吉,所以稱為李長吉。他祖籍隴西,生於生於河南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三鄉),因此他又有了隴西長吉、李昌谷的稱呼。此外,李賀雖然從小家境貧寒,但祖上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鄭王李亮,所以他有時也自稱“唐諸王孫李長吉”。李賀一生仕途不順,有三年時間任從九品的奉禮郎一職,這是他後來除軍隊幕僚外唯一的官職,所以他也被稱為李奉禮。他還有一個自稱是源於他寫的《高軒過》一詩,他在詩中寫自己是“龐眉書客”。

以上的稱呼都是源自李賀個人的生平,而作為一位詩人,李賀是以詩歌著稱,所以他的另幾個稱呼是對他成就的肯定,在後世更為出名。

比如,“鬼才”和“詩鬼”。説李賀是“鬼”有許多原因,李賀是浪漫主義詩人,詩歌常常涉及神仙鬼怪,而感情卻非曠達清遠,多是悲傷苦悶的,因此,李賀可以説是向死而寫詩,是在用鬼眼在看人間。與他相對的就是,“詩仙”李白,同樣是浪漫主義,區別就在於感情色彩上。

此外,李賀也被與李白、李商隱兩人並稱為唐代三李。三人都姓李,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李白先於李賀,而李商隱又晚於他。將李賀與這兩位詩人並稱齊名,本身就對他的肯定和讚譽。

李賀是哪個朝代的

李賀生於公元790年,死於817年,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認為是唐詩的風格從中唐到晚唐的轉變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賀畫像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勝而衰的轉折點,763年才正式平定。而李賀出生那年是貞元六年,在位的唐德宗李適已是唐朝第九位皇帝,而等到他短短的二十七年的生命早逝,也才換了兩位皇帝。當時的唐朝雖然已經開始衰敗,但也還有將近一百年的國運,對於差不多三百載的大唐而言,現在一般認為唐朝是從836年開始進入晚期,因此李賀是中唐人。

李賀是唐朝著名的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又有“詩鬼”的美稱,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齊名。幾位都是唐朝偉大的詩人,但與李賀所處的年代不同。他出生時,李白、杜甫和王維都已經去世幾十年,不過他們幾位從年代來看也都還是中唐時期的詩人。而李商隱出生時,他又已經離去世不遠,李商隱被後世算作是晚唐時期的詩人。由此也可以看出,李賀所處年代屬於中唐,也有人稱他為中唐最後一位詩人。

當時,唐朝衰敗之相已經十分明顯,藩鎮割據、宦官專權、貪官污吏,導致朝政十分腐敗,而最終的結果就是百姓遭受着殘酷的壓迫和剝削。雖然李賀一生為官很小,但也親眼見識過不少這樣的事情,對當時的社會現狀有着深刻的認識。因此,他除了許多感慨懷才不遇的詩歌外,有許多借古諷今來揭露現實的詩歌,這些都與他所處的年代是有緊密關係的。

李賀七歲能辭章

李賀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後世稱之為“詩鬼”,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詩佛”王維齊名。他在詩歌方面的傑出造詣,與他個人的天賦有關,可見《新唐書》對他的描寫。

李賀畫像

李賀在詩歌領域可謂天才神童,最直接的描述是“七歲能辭章”。他的詩才已經開始傳播,當時著名的大文豪韓愈和皇甫湜聽説後並不相信,於是兩人就聯袂前去一探究竟。他們見到李賀後,就出題讓他寫詩,李賀不慌不忙拿起筆就寫了一首,就是後世極為出名的《高軒過》。

這首詩共十四句,可分為三個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描寫了兩位大人來時的穿着、馬匹、神態等,旨在説明他們的氣派。李賀上去迎接,發現是皇甫湜和韓愈,就盛讚兩位,一個是“東京才子”,一個是“文章鉅公”。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還是誇獎兩位大人,説他們才氣和學識淵博,筆下的文章甚至可以彌補上天造化的不足。後四句為第三部分,寫的是自己,説自己是“龐眉書客”,是窮困失意的但也胸懷大志頗有抱負,所以希望兩位大人可以提攜和幫助。

作為一首應酬詩,李賀的這首《高軒過》是非常成功的,他也因此得到了韓愈兩人的器重,之後多次對他伸出援手。不過後來也有人對這首詩的創造時間提出質疑,現在一般斷定,它不是李賀七歲所寫,而是他二十歲所作。


 

李賀南園十三首

《南園十三首》是李賀創作的組詩之一,從詩名就可知有13首,其中12首為七言絕句,一首是五言律詩。詩中有不少對田園風光的描寫,應該是李賀住在家鄉時所寫,看似安逸享受的生活,其實他多由此感傷。

《南園十三首 其五》

比如,其中的第五首。前兩句是李賀最為出名的詩句之一:“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這裏的“吳鈎”是一種類似彎刀的武器,雖是問句,但答案自明,兩句表達的是投筆從戎、建功立業的抱負。十四個字可謂一氣呵成,與詩人的激昂憤慨的感情十分符合。從詩句看,很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壯志豪情,但其實聯繫現實中的李賀,他這麼説只是書生意氣而已,他連報國的機會都沒有,這樣的抱負更加遠非輕易可成。

後兩句“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户侯?”凌煙閣是唐太宗為紀念功臣所建。詩人這兩句是在説凌煙閣裏那些封萬户侯的功臣,有哪一個是書生,各個都是帶軍打仗的。這兩句也是問句,但不像前者那樣豪情壯志,反而變得有些哀怨,懷才不遇的憤懣越發的明顯。

再比如第六首,“尋章摘句老鵰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詩人寫道自己在家刻苦讀書,遼東一帶卻還戰亂連連,認為讀書毫無用處。這首比起第五首,同樣是寫身為文人的自己懷才不遇之情,但情緒上更加深沉淒涼,甚至給人是在發牢騷的感覺。

李賀小傳

李賀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人稱“詩鬼”,不過在一生仕途失意,27歲就英年早逝。他之後的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李商隱,因為感慨他懷才不遇,就為他寫了《李賀小傳》以示同情,這兩人加上李白,被稱為唐代的三李。

李賀雕像

《李賀小傳》只是一篇小傳,雖然受篇幅字數限制,只有五百多字,但記述了李賀的幾個故事,並對其表達了自己的評價和感慨。李商隱第一段先點明,他人對李賀的記載和描寫已經十分詳盡,而他在此所寫的是李賀的姐姐口頭的敍述,在文後他又説她不是胡亂編造來描述李賀的人,所以她説的話是真實所見。

第二段先描寫了李賀的外貌,身材瘦弱、連在一起的眉毛、細長的手指,能苦吟詩,能快速寫。李賀最早是被韓愈所發現和賞識。李賀每天早上和友人出去遊玩,從來不先確定題目在寫詩。他常常帶一書童和一頭驢,背以破錦囊,心有所得就寫下來扔進錦囊裏,回去再補成詩歌。他母親取出裏面的稿子,發現很有多,就感慨:“這孩子要嘔出心血才肯罷休。”李賀的詩作有不少,被他的好友帶走了。

第三段講的是李賀死前的故事。據説李賀大白天看到了一個天上的神仙駕着紅龍來召喚他,去給天帝新建的白玉樓寫記。之後不久李賀就去世了。

最後一段是李商隱的議論,用一連串的問句,説李賀深受天帝的器重,反而不受世上之人的重視。表達的是對李賀遭遇的同情和惋惜,也有對社會的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