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紀澤的女兒是誰 曾紀澤後代叫什麼名字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曾紀澤是中國著名的外交家,曾國藩的次子,死於光緒十六年。生有二子二女。曾紀澤的女兒分別叫做曾廣璇和曾廣珣。

曾紀澤的女兒曾廣璇和李經馥的婚禮

曾廣璇生於1860年7月24日,死於1889年5月4日,年僅29歲。曾廣璇的丈夫是李鶴章的兒子,晚清重臣李鴻章之侄李經馥。兩人應屬於政治上的聯姻關係。李經馥比曾廣璇還小一歲,出生於1861年12月18日。他性格比較温順,和人交往比較隨意,曾多次救助災民,在朝中很有聲望,官至一品榮祿大夫。曾廣璇隨後也被朝廷冊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兩人婚後並沒有後代,李經馥唯一的兒子李國芝是他和二夫人陳氏所生的。曾廣璇在1889年忽然得了暴病而亡。雖然曾氏一族都在湖南,但因為她是已經嫁出去的人,所以她被葬在李經馥的家鄉安徽合肥東鄉。1902年,李經馥也死了,兩人被合葬一處。

曾紀澤的次女曾廣珣嫁給了浙江吳興人吳永。吳永是個很能幹的人,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慈禧太后倉皇逃離北京,一路上風聲鶴唳。當他們來到懷來縣的時候,當時任知縣的吳永正好和義和團在打仗。但儘管如此,吳永還是做好了接駕的準備,讓慈禧太后有了喘息之機。後來他一路高升,娶了曾紀澤的次女曾廣珣。但是曾廣珣和他姐姐一樣,並沒有活到多大歲數,不久也病逝了。死後,被葬於浙江。

曾紀澤的女兒都死得很早,而由於她們都是名門之後,生前地位也較顯赫。但由於並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在她們身上,所以史料中對她們生前情況的記載少之又少,只能在曾氏家譜中能找到一些倪端。

曾紀澤後代叫什麼名字

曾紀澤是晚清忠臣曾國藩的次子,他的哥哥曾紀第早年得了天花夭折,所以曾紀澤繼承了其父親的爵位。他曾遠赴俄國,就中國西北伊犁主權問題,和俄國展開拉鋸式的爭奪,最終奪回了大清在伊犁地區的主權。

曾氏一門畫像

那麼曾紀澤後代叫什麼名字?他們的生平又是怎麼樣的呢?

根據史料記載,曾紀澤死於光緒十六年,享年51歲。死後,他有兩個兒子,分別叫做曾廣鑾和曾廣銓。

曾廣銓,字敬貽。在小的時候,他就跟隨他的父親曾紀澤出使英國、法國、日本、德國等國家,所以他對各國語言很精通。後來成了李鴻章的幕僚,參與擬定《金陵書局刻書章程》。1897年以後,他對開始在媒體界和文學界發展。他曾和葉翰、汪康年、汪鍾霖等人在上海創辦蒙學會。蒙學會的意思就是啓蒙學習,主要是針對國外著名的兒童讀物的翻譯介紹等工作。第二年開始,任《昌言報》總翻譯,在此期間,他翻譯過著名的外國讀物《長生術》。之後,又着力創辦《時務日報》、《中外日報》等。

曾廣鑾,字君和。他承襲了清朝授予曾國藩的一等勇毅爵。本來曾國藩的平定太平天國功高蓋世,清朝皇帝授予其爵位,世襲罔替。但是傳到曾廣鑾這一代,就結束了。其原因是辛亥革命的爆發,清廷在這次革命的風暴中滅亡。曾廣鑾在辛亥革命之後,卸甲歸田。

但是曾紀澤的後代,並沒有因此斷絕。曾廣鑾的女兒叫曾寶蘇,早年遠渡重洋去了美國,之後就消失在了歷史的大潮中。關於曾紀澤後代叫什麼名字的問題,由於史料的缺陷,對他們的生平事蹟很難考證。現在根據其家譜,唯一還能明瞭的是,洛陽第三人民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曾憲文和他的一對子女,是曾國藩和曾紀澤的後代。

曾紀澤收回伊犁一波三折

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沙皇俄國以“代守”的名義佔領了中國在西北汴京的伊犁地區。八年後,光緒皇帝派崇厚來到俄國,和俄國沙皇就伊犁主權問題展開談判。但是俄國的態度十分強硬,崇厚被迫在俄國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條約內容,伊犁孤城歸還給清朝,而周邊的許多土地卻都被割讓給了俄國。

曾紀澤舊照

得到這個消息,光緒皇帝十分震驚,他派出曾紀澤再次出使俄國,就收回伊犁地區問題與俄國展開談判。然而曾紀澤的這次出使俄國,收回伊犁可謂是一波三折。

他剛剛到達俄國,去俄國外部拜會,就遭到格爾斯的冷眼相對,格爾斯認為雙方既然已經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就應該按照條約內容執行,沒有什麼好談判的了。曾紀澤和他針鋒相對,他説,大清朝廷並沒有認可這個條約,只是俄國單方面認同而已。所以他的這次來,是為了條約內容進一步談判。而俄國方面又認為,既然大清朝廷不同意這個條約,關於如何執行這個條約的內容,理應由俄國派出使者到北京進行詳談。曾紀澤知道,一旦俄國使者到達了北京,逼迫朝廷就範,到時事情恐怕會不可收拾,所以他趕緊向朝廷上書,制止俄國使者去北京。

俄國見識到了曾紀澤的能言善辯,所以他們只好用武力威脅,他們威脅曾紀澤説,如果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他們就派遣海軍逼近清朝海域。但是曾紀澤並不為其所動,他直言相對,説左宗棠現在率領的軍隊正在附近,如果俄國敢貿然犯邊,清朝也將就此作出強烈的反應。

終於,在曾紀澤的堅持下,俄國答應修改條約內容,雖然伊犁以西的土地仍被俄國強行霸佔,但是以東的大面積土地全部被收回,並取消了俄國人到中國內陸經商的特權,廢除了俄國穿着在松花江一代行駛通商。

曾紀澤收回伊犁雖然一波三折,但這次外交的成功,卻是中國晚清時期唯一的一次勝利,當時大清的國力和俄國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曾紀澤卻並不畏懼,他堅持以大清的利益為重,最終奪回了伊犁以東的土地,維護了中國在西北的主權。


 

曾紀澤日記

《曾紀澤日記》是晚清時期的大臣曾紀澤對他一生出使西洋和日常生活事件的記載。本書抄錄於曾紀澤日記,所以作者理所當然也就是曾紀澤了。

作者曾紀澤的畫像

曾紀澤日記截至目前共有八個版本,每個版本都存在着一定的遺漏和缺失。現在我們來逐一介紹一下曾紀澤日記的各個版本的情況。

出版最早的曾紀澤日記是光緒年間版,在光緒七年推出。我們知道,曾紀澤卒於光緒十六年,所以當這部曾紀澤日記刊發的時候,曾紀澤本人尚在人間,所以在光緒六年以後的日記沒有被錄入其中。這部日記又被稱為《曾侯日記》,從光緒四年九月初一日起,到光緒五年三月二十六日截至。全書約四萬五千字。

第二個版本是有王錫琪在光緒十七年開始編刊的,雖然此時曾紀澤本人已經去世,但這部在內容上和第一個版本並無多大差異,曾改書名為《出使英法日記》。

光緒十九年,江南製造總局又重新刊發了曾紀澤日記,這部日記被定名為《曾惠敏公日記》。記載的年份比之前有所改變。總共分成兩卷,從光緒四年七月二十七日,到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截至,全書約五萬字。

第四個版本又被稱為《使西日記》,是第二個版本的延續。是王錫琪在光緒二十三年刊發的。年份從光緒三年起,知道光緒十二年止,約有五萬字,在內容上對第二個版本作了很大的補充。

第五個版本算是最為齊全的版本了。1965年由台灣學生書局出版,吳相湘主編。定名為《曾惠敏公手寫日記》。記載年份從同治九年正月初一日,到光緒十六年閏二月二十六日截至,總計一百三十萬字,分成八卷。

1981年,大陸也出版了《使西日記》,內容是第四個版本的延續,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湖南嶽麓書社出版《曾紀澤遺集·日記》,內容上是光緒十九年本《曾惠敏公日記》的點校。1985年,湖南嶽麓書社再次出版《出使英法俄國日記》,內容上和《曾惠敏公日記》並無多大差異,只是略有補充。

曾紀澤墓

曾紀澤是晚清時期著名的外交家,曾國藩的次子,承襲父親爵位一等勇毅侯。他曾出使俄國,收回大清王朝在西北伊犁地區的主權。和英國協商簽訂洋藥税,為清政府每年增加了200萬兩的白銀收入。他支持洋務運動,向西洋訂購大批軍艦,協助李鴻章建立北洋水師。死後,光緒皇帝賜諡號慧敏。

曾紀澤舊照

曾紀澤去世後,歸葬他的故鄉湖南。2010年6月份,湖南省長沙市文物考察人員在對鄉村田野進行勘測時,無意間發現曾紀澤墓。

曾紀澤墓位於長沙市望城縣雷鋒鎮牌樓壩村桃子灣。經過現場勘察,其墓址原墓葬面積達到三千平方米以上,是曾紀澤和他的夫人劉氏的合葬墓。原墓葬包括墓冢、墓碑、祭台、神道、石像等多部分組成。墓葬的規模甚是考究,墓冢的材料為糯米瓷,其餘皆為花崗岩。

早在1958年,雷峯鎮修建牌樓壩水庫時,因為並不知道曾紀澤墓在此,所以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再加上當地盜墓猖獗,當勘察人員發現其墓時,已經遺失了許多文物。

勘察人員還發現,墓葬尚保存墓廬屋匾額兩塊、龜背石碑一座。而最令他們驚奇的是,遭到過盜墓和毀壞的曾紀澤的棺木,裸露在風吹日曬之下五十多年,色彩竟然仍亮麗如新。

在對曾紀澤墓發掘的過程中,令人遺憾的是,其墓誌銘已經遭到了盜墓賊的黑手,只剩下保存用的空盒子一個。但此處墓葬,仍是作為晚清歷史研究和曾氏家族研究的可靠資料,很有歷史價值。

目前,曾紀澤之墓已在相關部門的保護下進行重新修建,並申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93 字。

轉載請註明: 曾紀澤的女兒是誰 曾紀澤後代叫什麼名字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