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好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但為何依然無法避免孩子們在應試教育中苦苦掙扎,飽受痛苦?
這些年來,應試教育的堡壘堅不可摧,並非學校理念和意識不到位,更多是因為家長們陷入囚徒困境,無法自拔,誰也不肯放手——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準備胎教,幾歲就帶着孩子學跳舞、畫畫、電子琴鋼琴……到了正式上學,更是錙銖必較,為了多考幾分、提升排名,犧牲孩子所有的休息時間,高價報補習班,目的是考進重點初中、高中、大學……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明白,讀什麼樣的中學或者大學,對於孩子的一生來説,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
於是,我們看到,選擇退出應試教育這場殘酷競賽的父母越來越多了。雖然他們的出發點和理由各不相同,但他們都知道,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下面這位來自上海的媽媽,在不同類型的學校之間幾次“進進出出”之後,終於頓悟,決心讓兒子離開那所很難進但並不快樂的名校。
在這位媽媽寫給兒子現在就讀學校校長李海林先生的信中,以及李海林校長的回信中,我們讀到了家長們共同的焦慮和困惑,也看到了中國教育嬗變的力量和方向。
李校長:您好!
寫這封信,是想跟您聊一聊這幾個月來我對教育的一些感觸和思考。我家孩子是小學五年級轉來貴校就讀的,六年級上學期轉出,今年七年級下學期又轉回來,來回折騰夠嗆。
經歷了這幾次“轉轉樂”,我想説一點體會,給身處困惑的家長帶來一些啓發。
一開始,孩子就讀於家門口的公辦小學,一切按部就班,學習成績優良。五年級時,我考慮給孩子多一個選擇方向,於是和一些家長朋友,陸續考察了上海市的十餘所雙語學校。對於家長而言,能瞭解到的只有硬件,軟件則來自學校招生辦或校長的感性介紹。最終,大家各自為孩子選擇了契合的學校,而我被您的演講深深打動,就將孩子轉了過來。
正如您演講所説,老師們富有愛心,校園活動有趣,孩子過得開心自信。六年級上學期結束時,我們又有新念頭,決定讓孩子參加中考,於是又轉回到公辦小學就讀。
然而,孩子回到公辦學校後,他感受到了差距,首先抱怨的是學校伙食,還説校園沒有趣味性,日子單調,班級氣氛壓抑,老師嚴肅。雖然他的成績仍然名列前茅,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他,但他卻沒有之前開心了。説句公道話,公辦校就該如此啊,對於家長而言,老師認真負責,孩子成績棒棒就可以了,但對於思維活躍的孩子來講,他想有更多展示的機會,他看不上簡單化的表揚。
之後,孩子順利考上重點初中,入學考成績在那所重點初中班級排名中等,差距在英語和數學,很多知識他沒有學過。重點初中的數學進度要快很多,英語重點是學校本教材,比教學大綱難得多。去這所學校前,老師反覆叮囑,作業量非常大, 要有思想準備,很多孩子撐不下去而轉學。當時,我和孩子對視了一下,想着試試看。結果,一個學期讀下來,五味雜陳,身在其中,我和孩子才深深體會到了重點初中的各種“恐怖反常”。
一是生源過濾和虹吸效應。
從學校師資配備上説,平時家長們一提到某某學校就會説:那所學校好啊,很多學生都能上市重點,殊不知很多名校並不是老師多厲害,而是生源篩選極其嚴格。把成績優異的孩子都集中在一所學校,中考成績能不好嗎?如果不挑生源,中考成績還能槓槓的,那才是真厲害。
二是極度摧殘身心健康。
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凌晨12點睡覺是常態,家長也要陪着。孩子睡眠不夠,作業寫不完我就催,催了孩子就會發火。他火了我更發怒,一家人都休息不好,形成惡性循環。孩子説,如果生活就是每天寫這麼多作業,人生毫無意義。我勸誡他説,這麼好的學校,成績好的同學在一起,齊頭並進多好啊。他説:媽媽,可是我的睡眠不夠啊,我白天困啊!
三是老師們極少職業幸福感。
重點初中的孩子,比其他同齡孩子成熟。在學習上幾乎不需要外力督促,是大家常説的“別人家的孩子”。老師們應該很輕鬆吧?其實不然。當我瞭解老師們的日常後,從心底感受到了他們的不易——老師們從孩子們六年級開始,就繃緊一根弦,要為孩子們考進四校、八校和市重點努力。
他們每天打着雞血,有的老師甚至上班不敢多喝水,因為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聽起來誇張,但是從月考年級排名看,你就能感受到那種“血腥競爭”。一位老師跟我説,不知道這樣高負荷的工作和精神壓力,自己能撐多久。工作太壓抑,毫無幸福感,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如果老師沒有職業幸福感,他能教育出有幸福感的孩子嗎?
那段時間,孩子焦慮,我也焦慮,經常失眠,就找了一位醫生朋友聊天。他説,現在的教育有問題啊,急功近利。成績好的家長焦慮,成績差的家長也焦慮。
“你看我現在,在三甲醫院當醫生,但我並不是上海畢業的,我當時考的外地大學,之後考研究生回到上海,一樣在這裏當醫生。學習是漫長的過程,學習強度要看孩子的承受力,量力而行。考不上重點可以上普高,考不上上海的大學可以上外地,沒必要搞得雞飛狗跳。讓孩子在初中階段儘可能身心愉快,這對他以後的學習有好處。”
聽了他這一番話,我減壓很多,回到家與孩子溝通,讓他做出選擇。結果他説,我還是喜歡新紀元。見他言辭懇切,雙眼放光,我厚着臉皮,聯繫上了孩子當時在新紀元的數學老師樂主任。聽到樂主任的聲音,我們倍感親切。樂主任説:如果回來了,就安心在這邊讀吧。
當朋友們得知孩子要重返新紀元時,無不驚訝地説:孩子成績那麼好,可別再折騰了。那邊的老師也極力挽留,説孩子品性善良,知識面廣,還代表學校參加市區比賽,雖然課業壓力大了點,但這需要孩子和家長一年的適應期,讓我們堅持住,不要輕易做決定。
雖有輿論阻力,我卻越發堅定,決定遵從孩子的想法。我漸漸意識到,
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身心感受,為他們提供最適切的教育。
尤其是初中,孩子正經歷青春期,家長與孩子應該共同對未來,做一個理性判斷。
正如貴校兩位老師説的:初中的孩子可塑性強,只要老師給予更多關心,更細緻的幫助,更精細的學習管理,他們的興趣是會被激發的。前兩週,孩子的三位主課老師開了一次線上家長會,對網課教學進行分析總結,與家長們互動,研究採納一些建議,這太好了。在鏡頭前看着三位老師,她們像家人一樣親切。
當“挑生源”成為重點初中的法寶,教育變得急功近利的今天,有情懷的校長已經不多了。我想,對於一所民辦學校來説,它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怎麼過濾生源,而在於堅守某種教育信念,正如李校長您演講説的: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事業。家長也好,老師也好,不要用鞭子催促,而是精心呵護,靜待花開。
最後,我想告訴因擇校陷入困惑的家長朋友,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一所有愛的學校值得珍惜。
李海林校長收到這封來信後,非常感動,他很快做了回覆。
尊敬的**家長:
看完您的來信,我深深感動,有一種找到戰友的感覺。我2015年辭去教授之職,來到崇明島創辦這所民辦雙語學校,的確是帶着理想來的。
我從30多年的教育經歷感覺到,教育不是天天刷題,除了刷題什麼都不管。孩子是有血有肉的人,怎麼能夠長年累月“服勞役”。這樣教出來的孩子,他的心靈是荒蕪的,怎麼可能成為有用人才,怎麼可能有幸福美好的個人生活?
心靈,是需要滋養的。人的一輩子,最需要心靈滋養、最容易被滋養心靈的時代,正是青少年時代呀。
所以我來到崇明島,兩耳不聞窗外事,躲在島上一心只辦學。我想辦一所 “有温度的學校”“有美感的學校”“有風度的學校”,關注孩子們的心靈健康,讓孩子們喜歡學校生活,讓孩子們從容不迫,表現個性,強調對學生的未來負責,並把這一點作為立校根本。
五年來,我們不斷向老師分享這樣的觀念,我們在設計每一個教育的內容時都會想,學生喜歡嗎,學生會我們感動嗎?
親愛的家長,看了你的信,為什麼我格外欣慰?這五年,我一直在堅持這種信念,但是壓力很大,也不是沒有過動搖。社會上能真正理解這種教育追求的人不多,或者一時半刻能接受,轉過頭又不能接受了。所以這樣一所“小眾”的學校,還需要格外艱苦的努力,才能獲得大多數家長的認可。
我在很多場合下説過一句話:我們挑學生,也挑家長,但不挑家長的富,不挑家長的貴,只挑家長是否認同我們的教育理念。
家校一心,其利斷金。
我當然知道,這也跟社會環境和教育大局有關,但也看到一些可喜的變化。從今年開始,國家不再允許民辦學校挑生源,只能通過搖號招生,這是非常厲害的一招。我估計,今後三到五年,民辦學校會發生巨大變化。
既不能挑生源,就只能從適應學生、全面發展來想路子。這應該是民辦教育發展的一條正道。
尊敬的家長,你的來信,極大地鼓舞了我們全校教職員工。我已經把你的來信,發給全體管理人員,全體教師,告訴我們的老師,一定不要辜負家長的信任和希望,沿着學校既定的方向走下去。這是國家的提倡,也是我們的理想,這是家長的希望,更是為孩子們的未來着想。
也正如約翰·繆爾在一本書中寫的,雖然他形單影隻,但是世界因為他的存在而豐腴。
上海新紀元雙語學校李海林
2020.04.25
責編
/ 陶小瑋
排版
/ 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