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濟州島是如何併入韓國版圖的?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經典

作為著名的旅遊勝地,濟州島在東北亞的名號幾乎婦孺皆知,但這座島嶼與陸地有一段距離,是如何成為韓國領土的?


從濟州島與朝鮮半島的歷史糾葛來看,雙方融為一體的時間並不長,最起碼在千年以前的唐朝人看來,二者屬於並列共存的平行關係。拋開荒誕不羈的神話傳説,濟州島進入正史階段的時間可以追溯至唐高宗李治時期,當時朝鮮半島上並存着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個國家,而濟州島是獨立於三者之外的“耽羅國”。


由於孤懸海外且地處海路交通的要衝,耽羅國與唐朝、日本以及半島三國均建立起以貿易為主的外事關係。這樣的局面持續了大概數百年,公元918年,王氏高麗剪滅羣雄,在基本統一朝鮮半島之後將目光投向了獨立已久的“耽羅國”。高麗太祖王建遣使耽羅,意圖説服對方歸降,結果換來耽羅星主(中國稱“皇帝”、日本稱“天皇”、突厥稱“可汗”、阿拉伯稱“蘇丹”,耽羅人認為國主就是星宿下凡,故稱其為“星主”)引兵抗拒。


大怒之下,王建揮師入海,而耽羅國的武裝力量實在難以同高麗一爭高低,所以後者很快投降,耽羅淪為高麗屬國。不過在這個時候,高麗與耽羅僅僅是確立了宗藩關係,換言之耽羅並沒有併入高麗版圖。然而介於朝鮮半島與日本之間的緩衝位置決定了耽羅對於高麗的國防意義,因此這種脆弱的宗藩關係不可能長久維持。高麗肅宗十年,亦即公元1105年,高麗廢耽羅國號,改設“耽羅郡”,從此濟州島作為一個獨立國家不復存在。


進入十三世紀之後,蒙古人以犁庭掃穴之勢席捲歐亞大陸,緊貼大陸的朝鮮半島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通過一系列的外交操作,高麗國王成功變為元朝皇帝的女婿並因此得以保留國號,但內外大權均要受制於元朝卻是不可挽回之勢。在初期的抗元鬥爭中,一部分不願意屈從於胡虜的高麗人流竄至濟州島並以此為根據地堅持反元鬥爭,而高麗國王在元朝的壓力下只得宣佈他們為“逆黨”並出兵討伐。在元軍與高麗的聯合進攻下,濟州島很快陷落,但蒙古人卻並沒有打算將該島還給高麗,而是自己據為己有。


元朝深知濟州島戰略意義重大,儘管高麗王多次上書討要,但元朝皇帝就是拖着不給。作為侵略日本的跳板,沒有哪一處島嶼比濟州島更適合中轉停靠,因此元朝自始至終對濟州的開發和利用都是着眼於軍事。由於渡海遠征需要建造大量的船隻,而樹木茂盛的濟州剛好可以滿足造船需求,因此蒙古人在這裏開設了眾多船廠。與此同時,處在北緯30度的濟州島四季如春,亞熱帶季風氣候使得該島極其適合養馬,因而兩次徵日戰爭的馬匹有十之八九都是出自濟州。


可惜胡虜無百年之運,朱元璋建立的明朝自南向北將元人趕回了草原,高麗終於等到收復濟州的一天。儘管駐守濟州的蒙古守軍依舊試圖負隅頑抗,但在大勢已去之下很快被高麗軍攻破,濟州再次迴歸半島。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建立朝鮮並接受明朝冊封,雖然期間濟州有過短暫叛亂,但大多不成氣候。及至朝鮮太宗李芳遠時期,朝鮮在濟州設置牧使,自此實現了對濟州島的完全控制,而這樣的狀態一直延續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