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名詩 李商隱的故事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李商隱的名詩
《晚晴》是李商隱筆下的一首著名五言律詩,該詩描繪的是雨過天晴以後整個世界明朗清淨以及生機勃勃的景象,傳達了詩人發自內心的欣喜以及樂觀開懷的胸襟,是詩人初到桂林當幕僚時心情明媚的典型作品。
晚晴 李商隱
詩文大意為,獨自一人深居簡出地過着簡單清淨的生活,俯瞰着城門之外的曲城,春天已經過去,如今夏日裏甚是清朗。青草盡受過雨水的浸淹過後,終於等到了天空的憐愛,開始放晴了。我自己登上高高的樓閣,藉着欄杆眺望遠處,天高地闊,而落日的餘暉柔和地斜斜地照進窗户。南方鳥兒的小巢應經被陽光曬乾了,而它們自己也再一次恢復了輕盈的體態。
李商隱在創作這首詩時,因為之前身陷牛李黨派的鬥爭中飽受排擠與屈辱,在官場上的形式極度不利,於是離開長安,接受邀請來到桂林當幕僚,這個階段是他在離開政治鬥爭的漩渦後初次感受到別人的信任以及生活的温暖,於是在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的釋放,心態逐漸轉好,遂作了這首《晚晴》。
不得不説,這是一首隱含寓託的詩,這首詩的寫法更加接近於有意與無意兩者之中的“興”,李商隱在最初創作時或許本無此意,不過只是在登高望遠之時觸景生情,於是詩意大發作下此詩而已。然而情景結合,詩人將那一瞬間的獨有體會寓於眼所能見的風景之中,因此顯得渾然天成,不露痕跡。
李商隱的故事
李商隱曾經表示自己與唐朝的聖上是同宗的親緣關係,然而經過考證也已經確認了他的確是唐朝皇室的遠房親戚,但是由於沒有具體的歷史文獻來説明,而兩者之間的關係應該已經是相當遠的距離,因此儘管李商隱在作品中多次闡述這一點實際上也並沒有給他帶來絲毫實真實利益。
李商隱 畫像
而李商隱一户人家中有三名進士,其中第一位考中進士的是李商隱的爺爺李叔洪,十九歲的時候一舉中第,於安陽任官,即安陽君,二十九歲去世,為官十年,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很少。
關於李商隱的傳説,在後人的史料筆記中能找到不少。其中在宋朝的史料記載中,稱年長的白居易晚年十分賞識李商隱,很愛讀他的詩,有一次甚至開玩笑表示死了以後希望可以投胎成為李商隱的兒子。李商隱的大兒子出生以後,李商隱真的給他取名叫做白老,結果這個兒子甚是愚蠢,等到小兒子出生以後,十分聰明伶俐,大家都笑稱就算是白居易投胎到李家,也肯定是小兒子。
北宋年間還有一個“西昆體”詩派,由楊億等幾個人相互唱和詩歌,以繼承李商隱的詩風得而出名。當時的社會上有一位專門裝扮成李商隱的表演人,整日穿着殘破不堪的衣衫,對着別人説是楊億硬生生撕爛了他的衣服,從而引得眾人大笑。因此後來有一種説法聲稱西昆派對於李商隱詩歌的繼承是生吞活剝的表現。
代贈 李商隱
《代贈》是由詩人李商隱站在女性的角度上所作的一首詩,代贈表示代擬的送人之物,他在此詩中寫出了婦人在與親人離別後的相思與愁緒,語言文字風華優美,動人婉轉,極有情致。
代贈 李商隱
此詩描寫的是一位女子在思念情人時的表現:黃昏來臨,一名住在高樓中的婦人原本百無聊賴,卻在此時突然思念起情人來。她的思念越想越激烈,於是便愈發渴望與愛人相見,甚至很不得心愛之人能夠立刻就出現自己眼前。於是這位婦人越是這樣想,就越是不能控制自己,竟難以忍耐自己焦灼的思念之情,忍不住急切地想要走到樓邊去四處張望,看一看自己想見的人是不是正好來了。
可是才走到一半,婦人又突然意識到他又不知道自己對他的思念,不用看就知道他定然是不會來的,而且就算知道了自己在想着他也不可能就這樣飛快地來到面前。於是這位婦人只好作罷返回樓中,她這種反反覆覆欲見還休的表現,加上她內心難以言明的糾結,使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停也不是。就在李商隱的寥寥幾行文字中,我們彷彿能夠看到這樣一位坐立難安的婦人就展現在眼前。
詩人在此詩中,用芭蕉與丁香作為拖載物來喻指該女子的思愁,將抽象的思念之情變得具象、可視了。詩句的意境無比美好,將“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徘徊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妙不可言。
李商隱在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是詩人李商隱身處外鄉巴蜀地時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寫給遠在千里之外長安的妻子的抒情詩,是給對方的覆信。這首詩立意新穎獨特,跌宕起伏,言簡意賅卻情意濃濃,具有含蓄委婉卻觸動人心的力量,傳誦千年吸引了無數人,堪稱百讀不厭。
夜雨寄北 李商隱
詩的前面兩句通過問答以及對於眼前景色的描寫作為開頭,闡述了詩人寂寥的心情以及對愛人深切的思念。而接下來後面兩句則是對未來日子裏能夠團聚相談的想象,以此來反襯今夜的孤單。這首詩為即興之作,寫出了詩人在瞬間的情感變化,言語質樸,在用詞造句上均不加修飾,不同於李商隱大部分作品的辭藻華美與象徵暗示,這首詩言意明瞭、自然深切。
詩歌的大意,你問我什麼何時是歸家之期,我暫且還沒有確定下來。而此刻我唯一能告知你聽的,就是眼前巴山的夜雨淅淅瀝瀝,綿綿不盡地漲滿了秋天的河池。不知何時才能回到家中與你團聚,我們兩人共同坐在家中的西窗下面,一面剪着燭花一面談心。到了那時我再來對你訴説今夜,我客居巴山時聽着細細不斷的冷夜秋雨,心中對你是如何的想念。
李商隱在這首詩中所創造的獨特思維以及在章法結構上的嚴密性都是十分出彩的,詩歌排句立意層層緊扣,想象與現狀融合,打破常規,迴環往復,創造了時空、意境的錯亂之美,做到內容與形式上的完美統一。
無題 李商隱
《無題》是由李商隱所創作的一首七律愛情感嘆詩,情感真摯、纏綿婉轉、感嘆不渝之貞。詩人在此詩中情誼深長而又迂迴含蓄地表露了濃濃的離愁與綿綿的相思。其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兩句更是成為了傳頌千古的名句,意境別緻,詩意雋永。
無題 李商隱
詩人在此詩中表達的意思是,相逢的機會如此難得,而離別時刻也難分難捨,再加上恰逢這樣的晚春時節,東風就要過境,百花也殘破不堪,就更加令人傷感至極了。春蠶要到臨死前才會把絲吐盡,而蠟燭呢要在即將燃成灰的最後一刻才會把蠟油如淚水一般滴乾。女子清晨時分對着鏡子梳妝打扮,只是擔心烏黑亮麗的頭髮有朝一日會變白變稀,且美麗的容貌也會伴隨着青春的逝去而一同消失。但是男子卻不同,他們會整晚都痛苦地長吟而難以入眠,能感覺到冰涼的月光下有陣陣寒意侵入身體。對方的居所相距這裏也沒有多遠的路程,我卻沒有可以通往的道路,真是可望而不可即。真希望能夠有青鳥那樣的信使,能夠殷勤地代替我去看望心愛的人,為彼此傳達消息。
從詩上看,這是一首表達兩情相悦、忠貞不渝的情詩,然而自古以來卻有不少學者認為該詩或多或少含有一些人事方面的隱喻。詩歌以兩個“難”字起頭,點明瞭聚散的不易,下文中詩人運用了十分精彩的比喻,堪稱千古絕妙。詩中纏綿的自療、相勸、對比,再加上末句的希望之念,可謂柳暗花明,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