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遣唐使制度廢止原因
遣唐使是日本歷史上非常偉大的創舉,已逐漸成為一種制度,從第一次到最後一次總共歷時兩百六十多年。遣唐使通過在唐朝的學習,回國後模仿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建立了自己的相關制度,促進了日本社會的發展。但最終遣唐使制度被廢止了,那麼遣唐使制度廢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遣唐使制度被廢止的原因。
遣唐使船隊
首先,遣唐使制度的廢止是在公元公元895年的時候,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當時的唐朝已經接近尾聲,國內政局動盪不安。這就使得日本遣唐使來到中國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受到很高的待遇,面對動盪的政局自然也學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而且就連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所以遣唐使在這個時候是不願意來到唐朝的,遣唐使制度被廢止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第二,遣唐使制度經歷了兩百六十多年,學習吸收了先進中國文化,並仿效了很多唐代制度,日本國內的改革也已經基本完成,因此日本對於中國文化的需求不再像期初那麼迫切了。所以再派遣遣唐使已經不是很必要了。
第三,日本派遣遣唐使來中國花費是非常巨大的,這對於日本政府來説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且擋路艱辛,需要漂洋過海,很多使臣也對此感到畏懼。最後一點是,由於遣唐使促進了中日兩國的交流,兩國的貿易也不斷髮展,日本地小資源不足,唐朝赴日貿易不斷增加,以前靠遣唐使帶回唐貨,現在不需要了,所以遣唐使在貿易上的作用已經不大了。
綜合上述四點,遣唐使制度已經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所以在公元894年,宇多天皇接受遣唐大使的奏請,正式廢除了遣唐使制度。以上就是遣唐使制度廢止的原因。
遣唐使的歷史背景
遣唐使是日本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創舉,在公元630年到公元894年,先後派遣了十多次遣唐使,學習唐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促進了日本整個社會的發展進程,也促進了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那麼遣唐使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呢?
遣唐使船隊
説起日本遣唐使的歷史背景,得從四世紀中葉説起,當時大和朝廷基本統一了日本諸島,日本國王先後多次向中國南朝進貢,請求封號。公元589年,隋朝統一中國,結束了分裂動亂的局面,社會經濟和文化迅速發展。當時日本是由聖德太子攝政,他是個勵精圖治,鋭意改革的政治家,為了學習中國的先進文化,先後派出了四次遣唐使,學習隋朝的一系列優秀制度,這也成為了後來遣唐使的開端。
公元618年,唐朝滅隋,建立起了龐大的帝國。唐帝國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成為了當時世界上非常強大的帝國,同時唐帝國也是聲名遠揚。由於日本在此之前已經派出過四次使團,面對如此強大的唐帝國,他們的傾慕和學習熱情也是空前高漲。公元623年,從唐朝回國的日本留學僧惠齊、惠日向日本天皇報告了唐帝國的諸多優秀之處,建議派遣使團進行學習。於是當時的日本政府組織起了規模浩大的遣唐使團,派遣優秀人才擔任使臣,並帶着留學生和留學僧前往唐帝國。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下令派遣了第一批遣唐使團,總計兩百多人,自此遣唐使赴中國學習的道路正式開啓。以上也就是遣唐使的主要歷史背景。
遣唐使的意思
遣唐使制度是日本歷史上意義非常重大的一項對外學習制度,推動了日本社會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那麼遣唐使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
遣唐使赴唐路線圖
顧名思義,遣唐使的意思就是在唐代的時候,日本派到中國學習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使節團。從公元七世紀末期到九世紀末期,大約二百六十多年的時間裏,日本先後派了十幾次遣唐使,不論次數、規模還是時間、內容都可以算得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舉。第一遣唐使團是在公元630年的時候,由日本舒明天皇派出的,到公元894年,日本朝廷總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但最後有幾次沒有來到中國,到達中國的遣唐使總共有十二次。直到894年,也就是日本寬平六年,菅原道真向日本天皇諫阻,自此之後正式停止了遣唐使。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對於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的貢獻是極其重大的,實際上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遣唐使來到唐朝每次都會受到熱情款待,向唐朝皇帝獻上貢品之後,會受到皇帝的接見和獎賞,當然當時的唐朝面對日本的主動學習,加之天朝上國的心理因素,每次都會讓遣唐使帶着豐厚的禮品回去,可謂是滿載而歸。初期遣唐使人數有二百多人,後來逐漸增加到了五百多人,當然只有其中的主要成員才會被批准進入都城長安。遣唐使一般在長安和內地逗留一年左右時間,可以充分感受唐朝的風土人情,購買他們所需要的書籍等物品,在遣唐使回日本的時候,唐朝為了顯示泱泱大國的風度,會派人將他們送到沿海。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遣唐使和別的附屬國的使節團是不一樣,並不是朝貢使節,是不向唐朝稱臣的。
以上就是日本遣唐使的簡單介紹,想必大家一定明白遣唐使的意思了、遣唐使對於日本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促進了日本的文字學和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當然遣唐使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播也是功不可沒的。
遣唐使的評價
遣唐使制度是中日兩國曆史上友好交流的一個典範,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將先進的文化、制度、藝術、技藝帶回日本,促進了日本社會的變革。同時也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拓展了中國的貿易市場。那麼在今天人們都是怎麼評價遣唐使制度的呢?下面我們來看看對於遣唐使的評價。
遣唐使阿倍仲麻呂
首先,人們對於日本這個國家的評價有一個重要的點就是善於學習,而且學習能力很強。遣唐使就是個典範,當時的日本知道唐帝國的強大,想通過對唐朝文化制度的學習來達到推動自己國內的改革,以及強大自身實力的目的。一直以來,人們對於遣唐使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都一直認同遣唐使是當時日本政府做出的非常英明的決策。
當然對於那些漂洋過海來到唐朝的遣唐使,人們給予的評價也是很高的,他們不辭辛勞,為了學到先進的唐文化,可謂是不遠萬里跋山涉水。遣唐使來到長安後也是非常虔誠的,只要是他們認為有用的東西都會去學習,而且在回國的時候還會帶回去重要的史書典籍以及制度條令。
當然對於遣唐使的評價也不都全是正面的,負面的也有,比如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回國之後很多東西都是仿效唐朝的,但沒有根據自己的國情加以實質上的創新。畢竟中國的千年文化是博大精深的,遣唐使學到的只能算得上皮毛而已。
總之,人們對於遣唐使的評價是兩個方面的,一方面肯定遣唐使對於兩國文化交流以及推動社會進程的貢獻,另一方面否定遣唐使只是照搬照抄不加創新的做法。以上就是人們對於遣唐使的一些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