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最驚險之戰,看過真替袁紹嘆氣歷史真有趣
6小時前
要論三國曆史最著名的大戰,那當然要數官渡之戰了,正是這場大戰奠定了中國北方的大格局,也為後來的三國一統打下了基礎。
但要論最慘烈的戰鬥,鄴城之戰絕對算是其中之一。在這場圍城大戰中,袁家展示了自己最後的底藴,殘餘的河北名士依次亮相,譜寫了屬於自己的慷慨悲歌。
一、圍困鄴城
公元202年,曾經雄踞冀、幽、青、並北方四州的大佬袁紹,已經吐血吐死了。
他死後,三個兒子袁譚、袁茜、袁尚以及一個外甥高幹各佔一州,互不服氣。曹操來了,還能擰成一股繩,一致對外,可一旦曹操走了,老袁家兄弟幾個立刻開始自我“優化”,而且,老袁家兄弟掐架可比打曹操狠多了!演繹着“兄弟相殘猛如虎”的操作。
嚴重內耗之下,老袁家江河日下,曹操則是抓住機會各個擊破。公元204年,曹操的大軍包圍了冀州首府——鄴城!
而此時鄴城的守將正是老袁家的死忠粉審配。
二、審配其人
咱説説審配這個人,當時及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比如:
正面評價的有:孔融:盡忠之臣也。逢紀:配天性烈直,每所言行,慕古人之節。裴松之:一代之烈士,袁氏之死臣。
而反面的則有:荀彧:審配專而無謀。 曹丕説:袁紹亡於審配、郭圖。
但無論如何,都有一個共識:審配,為人剛正!
按理説,剛正這個詞是妥妥的褒義詞。我們今天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項重任,不就是把大家教導成為一個剛正不阿的正人君子嘛!
可是審配的剛正有點過了:
公元200年,袁紹和曹操在官渡對峙,審配則留守鄴城。結果這時候,前線的謀士許攸的侄子犯了法。
按説,對於情商高一點的,或者原則性不那麼強,再或者善於變通的人來説,許攸畢竟正在前線賣命,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背後捅刀子吧?就算處理,也該等到戰鬥結束再説。
可是這一套,在審配這裏——行不通:許攸?平時就囂張跋扈,不守規矩。早看你不順眼了!於是,許攸侄子就下了大獄。
消息傳來,接下來的事就不意外了——許攸叛變,又獻計偷襲了袁紹的烏巢。
雖然官渡大戰的主要責任還要袁紹袁大佬自己來負。但也可以説,正是審配的剛正,間接給曹操當了一把助攻手。
這樣的人,用今天的話説就是:有原則、認死理。如若放在和平年月,他將和董宣、海瑞等人並列。可惜,他生在禮崩樂壞、爾虞我詐的亂世!
但即便是亂世,他這樣的人也將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因為他的內心——有堅定的原則。從某種程度説,用這樣的人守城,那也是再合適不過了。
公元204年的2月,曹操開始圍困鄴城,守城的副將蘇由聽説曹操到了,立馬就慫了、降了,鄴城外圍毛城的尹楷、邯鄲的沮鵠,也先後被曹軍打敗,鄴城已經成了孤城。更有辛毗等帶路黨協助,一度讓曹操以為攻下鄴城也就是探囊取物的事。
可是從2月到7月,整整快半年的時間,鄴城在審配的調度、防守之下,即便是挖溝引水徹底斷絕了鄴城外出的通道,曹操也愣是啃不下來。
至於為啥啃不下來,因為審配還是有一定水平的,舉個例子:
曹操大軍到達鄴城後,上築土山,下挖地道,發動進攻。審配看見了,就在城下也挖了一圈地道,派專人監視,看見曹操的人從哪冒頭,就一刀剁掉腦袋。這操作就像打地鼠一樣,徹底破了曹操的地道戰!
玩地道戰,老袁家才是祖師爺!
再舉個例子:
審配的部將馮禮也是個投降派,他給曹操寫信要作內應,並且打開城下小門,讓曹操的三百多士兵進城,被審配發現後,從城牆頂上用大石頭砸門,將城門關閉,然後就是關門打狗,把進城的曹兵全部殺死。
三、袁尚的救援
一百多天的堅守,對鄴城和審配是考驗,對曹操也是考驗——畢竟你是客場作戰,補給線很長的,而且天下羣雄還有很多,後方大本營時刻有可能被別人給端掉!
而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年的7月,鄴城真正的主人——袁尚,終於要回援了。別看袁尚統領的部隊也只有一萬多人,數量不多,可是畢竟鄴城是這些人的老家,如果袁尚足夠聰明,發揚不怕死的精神,這一萬多人拼了命去死磕曹操,再加上鄴城守軍的內外夾擊,那也真夠曹操喝一壺的。
這袁尚手下還有個妙人——李孚,就是他,大搖大擺的跑進了被圍得水泄不通的鄴城,而他又安然無恙的從包圍圈裏跑了出來。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內外溝通任務——約定舉火為號。
總之,只要袁尚和審配兩邊都拼命,這次圍城戰就完全有可能變成對曹軍的反包圍。
可是,袁尚只是個袁二代和官N代,他的一生,母親愛、父親疼,太順了!所以,他完全沒有他爹當年死磕公孫瓚的決心。
袁尚這次來,是沿着西山小路而來的。為什麼是山路,因為山高林密,便於逃跑!
這一切都被曹操看在眼裏:你沒有必死的決心,那就等着死吧!
在烈火焚天的夜晚,審配、袁尚分別從鄴城包圍圈的內、外殺出,兩隻袁家軍想要勝利會師。可是,袁尚部隊沒有決死一戰的決心,審配的部隊則早已是餓着肚子在戰鬥。結果,審配、袁尚的部隊都被曹軍擊敗了。袁尚慌忙沿着西山小路逃竄,審配也只能無奈的退回鄴城。
相比曹操,都説袁紹是志大才疏,可畢竟袁紹和曹操還在官渡過了幾招,在最後時刻才分出的勝負,而袁尚、袁譚這些個二代卻是一招都接不下!袁尚的救援,僅僅一個照面,就徹底失敗了。
而這次救援,則是鄴城最後的機會。
四、埋伏曹操
最強的外援失敗,心理素質差點的,基本就要跪了。
可儘管對袁家二代各種失望,審配還是給手下猛灌雞湯:幽州的袁熙過幾天就要來救我們了!堅持就是勝利!
在猛灌雞湯的同時,審配還在不斷的審查戰場,尋找戰機。還別説,一個斬首行動就差點成功:
曹操打仗喜歡親臨前線,這個習慣就被審配捕捉到了。有一次,曹操又出營巡視圍城部隊,審配就在附近埋伏了弓弩手,一陣齊射,萬箭齊發,其中有幾隻還真就射中了曹操——的頭盔,如果不是運氣好,這陣箭雨就能要了曹操的小命。
五、城破
時間來到8月,鄴城已經幾乎成了死城——一半的軍民都已經餓死了。人的毅力真的能被飢餓擊倒——審配的侄子審榮崩潰了,打開城門投降了!
審配在喊殺中驚醒,他下達了最後的處決令:斬殺“叛徒”辛評的一家。等到辛評的弟弟辛毗進入鄴城,也只是看到了一堆屍體。
審配在抵抗中被活捉,押解途中就遇到了兩個“老朋友”:
一個是辛毗,這種滅族之恨——辛毗用馬鞭各種問候了審謀士。
另一個是歷來和審配不合的張子謙,他也先一步做了投降派,看見滿臉是血的審配,笑着説:審配,你也有今天?審配則厲聲呵斥:你個投降派,有啥臉嘲笑我這樣的忠臣?
審配終於見到了曹操,面對這個差點耗幹自己意志,也差點要了自己命的審配,曹操很想得到這個人才。
可是審配的回答是:吾生為袁氏臣,死為袁氏鬼!
審配死了,臨死前,他説了最後一句話:“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
結語
後來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給審配的詩是:河北多名士,誰如審正南;命因昏主喪,心與古人蔘。忠直言無隱,廉能志不貪;臨死猶北面,降者盡羞慚。
回顧沮授、田豐、淳于瓊、審配、王修、李孚……這一班河北名士,勝利者曹操不禁感慨: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
參考資料:《三國志》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