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少帥”張學良是什麼軍銜,他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經典

作為東北王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太子”的身份,從始至終都沒有過動搖。自然,張學良一直是張作霖最為重視也最着力培養的繼承人。
從拉桿子做土匪到統帥40萬大軍的東北王,張作霖一直將自己麾下的部隊視為家族的私軍,也因此,為了培養張作張學良這個太子繼承他的“大業”,張學良在張作霖生前一直在軍隊中擔任重要職務,其軍銜和官職更是一升再升。

東北王張作霖
那麼,張學良究竟是什麼軍銜,他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呢?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進入父親張作霖的軍隊中擔任職務之前,在清末時期,張學良還曾被清政府給予了一個封號:郎中銜加五級。
之所以有這樣的封號,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1910年,即宣統二年時,擔任新民巡防營統帶的張作霖由於剿匪有功,被東三省總督徐世昌呈報朝廷請求給予嘉獎,而當時的張作霖並沒有要嘉獎,而是希望能給他的兒子張學良討個封號,這就是10歲的張學良獲得封號的原因。

張學良
當然,這只是個榮譽封號而已,隨着清朝的轟然倒塌,也就變得不直一文了。張學良真正有軍銜,還要在他進入軍隊之後。1919年,年僅19歲的張學良進入奉天講武堂炮兵科,正式決定進入軍界。
進入奉天講武堂後,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的張學良一改之前浪蕩的行徑,在軍校之內學習刻苦,表現優異,最終以第1名的成績畢業。畢業後的張學良則被張作霖任命為東三省巡閲使戍衞隊混成旅第2團團長。
此時張學良的軍銜為上校,也就是説,僅上了一年的軍校,畢業後的張學良起步就是上校軍銜,如果不是有個東北王的父親,在任何一個國家,無論如何優秀,一個普通軍校畢業生也不可能如此一步登天。

當上團長沒多久,張學良就由於在吉林剿匪有功,升任了少將旅長,而此時的張學良年僅20歲。與此同時,隨着張學良在奉天講武堂結識的教官郭松齡也加入軍隊,張學良和郭松齡率領的軍隊,成為東北軍裝備最精良,戰鬥力最強的一支部隊。
張學良率領這支部隊,先後參與了多次軍閥混戰,表現也十分優異。例如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大部遭遇慘敗的奉軍,唯一的亮點就是張學良擔任旅長的第三混成旅。
隨後,在多次軍閥混戰之中,張學良職位也開始飛速躥升。到第2次直奉戰爭奉系取得勝利,奉軍大舉入關之後,升任京榆地區衞戍總司令的張學良,按照北洋軍閥時期授予軍銜的慣例,張學良已經有了上將的級別。

張學良(左一)
而隨着皇姑屯一聲巨響,張作霖被日本關東軍炸死之後,繼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的張學良成為東北三省的統治者。為了拉攏擁有30萬精鋭大軍的張學良,國民政府則將張學良任命為東北邊防司令長官。此時按照國民政府的慣例,張學良的軍銜應該等同於閻錫山、馮玉祥等人,也就是一級上將軍銜。
而張學良的軍銜和地位真正達到巔峯,還要在中原大戰之後。1930年,國民黨四大新軍閥:中央軍蔣介石、西北軍馮玉祥、晉綏軍閻錫山、新桂軍李宗仁、白崇禧為了爭權奪利,掀起了規模空前的軍閥混戰——中原大戰。
這場規模空前的大戰,僅參戰的軍隊超過百萬,死傷更超過30餘萬,中原大戰的結果,也將直接決定當時中國未來的走向。而佔據東北三省富庶之地,坐擁30萬裝備精良大軍的張學良,自然成為能夠左右勝負的關鍵因素,自然,他也成為眾多派系拉攏的對象。

中原大戰三巨頭
最終,張學良選擇站在蔣介石一邊,1930年9月18日,張學良發出了擁護中央的巧電,並出兵華北,兵不血刃地佔據平津地區。入關的東北軍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終,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而張學良也成為大贏家之一,此時的張學良如約成為了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獲得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地位,同時,東北的勢力也急劇擴張,張學良不但獲得了山西、河北、察哈爾、綏遠四省,也毫不意外的將閻錫山的晉綏軍和馮玉祥的部分西北軍納入麾下。張學良因此達到了個人實力和聲望的頂點。

張學良和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