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天下糧倉,火神祝融後裔,為何鄶國成了春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

《左傳》描述過這樣一個情景:吳國人來到魯國,魯人請吳人欣賞周王朝的禮樂。吳人對於各個諸侯國不同風格的禮樂,不論好壞都進行了點評,而到了鄶國開始,吳人就不説話了。
因為這個故事,留下了自鄶以下的典故,比喻已經滅亡的小國文藝,不值得點評。(國無主。其能久乎。自鄶以下。無譏焉。——《左傳》)
那麼這個鄶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國家,為什麼早早的滅亡,它真的只是一個小國嗎?其實鄶國遠沒有表面上這麼簡單。
曾是天下糧倉,火神祝融後裔,為何鄶國成了春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
【火神後裔】
《毛詩譜》雲:"昔高辛之士,祝融之虛,歷唐至周,重黎之後妘姓處其地,是為鄶國。"
説在祝融氏之墟是楚人先祖所在之地,亦是鄶國、昆吾等祝融氏後裔諸侯國起源之地,位置在今河南新鄭一帶。
鄶國妘(yún)姓,關於這個諸侯國的記錄,《經典釋文》説:周武王封之於濟,洛,河穎之間,為鄶子。
由此可知,鄶國在商末周初建國,是西周第一批諸侯國。子爵。但是在這種説法之外,還有觀點認為鄶國是在夏朝就存在了。也許鄶國確實流傳久遠,但是進入歷史記錄,還是在周代以後。
這樣一個諸侯國在當時按理説應該並不起眼,畢竟身處中原之地,附近的重要諸侯國太多。而且這個國家在春秋開局的時候就被鄭國第一個滅掉了。滅亡的太早,更是讓後世很少關注到它。但是,這個鄶國卻留下了一些有意思的信息。
曾是天下糧倉,火神祝融後裔,為何鄶國成了春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
【糧倉之國】
在春秋戰國時期,小國林立。但是它們有一個相對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很多諸侯國的國名都有一個右耳刀,例如鄭,邢,邘等等。
其實這根本就是兩個字,右耳刀的本意是“邑”字。拿鄭國為例,它本應讀作關邑。而鄭最初就是周王分封用來駐守關隘,拱衞京都的。
所以當時的國家,都以地名加“邑”作為稱呼,繼而成為國名。今天鄶國也是如此,它本作會邑。
“會”是我們的常用字了,它的含義眾多,但是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的本意是什麼,其實我們從甲骨文中就能得到“會”字的本來含義。
“會”最早是糧倉的會意字,《漢語源流字典》這麼解釋的:“甲骨文下邊是倉體,上面是倉頂,中間是倉門,從門中還可看見儲存的穀粒,用儲存穀物的糧倉來表示聚匯之意。金文在倉中加出小點,聚合儲糧之意更加明確。”
因為糧倉有聚集糧食的功能,所以“會”字被引申出交匯,聚集等等附帶的含義。
而我們回過頭來看鄶國,根據“會”字的本來含義,鄶國其實可以被稱作糧倉之國。
曾是天下糧倉,火神祝融後裔,為何鄶國成了春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
【中原強國】
其實説鄶國是糧倉之國,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
鄶國地處中原,洛陽東部地區,位置已經是很核心了。這裏歷來是溝通東西平原,扼守黃河南北的重地。且適宜耕種,可能是最早的幾個農耕聚集區之一。
這樣同時擁有交通樞紐,和糧食產地特性的鄶國地區,以建造和擁有糧倉為名,似乎也很合乎邏輯。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鄶國也是中原當之無愧的強國。我們探查鄶國故地,這個在春秋開局就亡了的諸侯國。
我們竟然能夠尋找到這個古老國家留下的巨大城牆遺址。今河南省新密市曲梁鄉大樊莊古城角寨村,鄶國故城,古城牆仍自然遺存。悠悠兩千多年了,城牆依舊完整,連連綿綿;城牆高聳,低者六七米,高者十五六米;且非常陡峭。
雖然鄶國古城牆是歷代每逢兵家戰事都要重新修繕加固的,但是這兩千年來,每次戰爭動亂都不能摧毀這段古老的城牆,且仍保存其中約2~4米高的西周鄶故城舊址。這也能看出當初鄶國建立的是何等工程,這個工程的底子又有多厚重。我們也可以想象這種工程又要耗費多少人力,財力,物力。
《國語.鄭語》中有“鄶仲恃險”一説。可見,鄶國的城牆體系,在當初那個年代,絕對也是出類拔萃的。
而能夠在那個奴隸制的商周時代,建造這樣宏偉的工程,可見鄶國之強,鄶國之富,不愧為糧倉之國的美譽。
曾是天下糧倉,火神祝融後裔,為何鄶國成了春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
【引狼入室】
《國語》説:“其濟、洛、河、穎之間乎。是其子男之國,虢、鄶為大。”
在西周末年,鄶國與東虢國在洛陽東部並稱大國。雖然這只是相對於附近諸多小國而言,但是於區域來看,也不失為一個區域性強國。
但是這樣一個不弱的諸侯國為什麼成為了春秋最早的一批亡國的諸侯國呢?這跟東虢國和鄶國的引狼入室是分不開的。
當時周幽王的父親周宣王封弟弟於今陝西華縣建立鄭國,即鄭國初代國君鄭桓公。等周幽王繼位後,鄭桓公感覺到西周王朝危機四伏,於是開始尋找後路。
於是鄭桓公看好了洛陽東部的河、穎一代。他命自己的兒子,後來的鄭武公到鄶國和東虢國進行賄賂,加上鄭桓公身為周王室的當朝司徒,手握權柄。於是鄶國與東虢國分別向鄭國獻上五座城池。
而鄭國正是憑藉這十座城池,將地處關中的鄭國遷徙到了中原地區。也正是這次獻城,讓鄶國與虢國做出了引狼入室的事情。
曾是天下糧倉,火神祝融後裔,為何鄶國成了春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
【春秋開啓】
隨着周幽王被犬戎所殺,鄭桓公在軍中為護衞幽王死於亂軍之中。鄭武公繼位。而同年,周平王東遷洛陽。春秋時代開始了。
擁有十座城池的鄭武公並沒有閒着,他馬上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路,而第一個被開刀的,就是鄶國。
一種説法是,鄶君夫人與鄭武公私通,賣掉了鄶國,或許,鄶君夫人是不滿鄶君的作為。還有另一種説法是,鄭武公用反間計,假裝收買鄶國功臣良將,將其姓名埋於祭壇,暗中泄露出去,而鄶君不問青紅皂白一併殺之,國亂而亡。
不管真相是怎樣的,在春秋開局的第二年,鄶國就被鄭國所亡,成為了春秋第一批滅亡的諸侯國。
曾是天下糧倉,火神祝融後裔,為何鄶國成了春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
【總結】
其實鄶國的滅亡是有原因的,史書上記載的很清楚。
《國語·鄭語》:“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
《史記·鄭世家》:“虢、鄶之君貪而好利,百姓不附。”
《詩經·檜風·隰有萇楚》也有描述:
“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
隰有萇楚,猗儺其華,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家。
隰有萇楚,猗儺其實,夭之沃沃。樂子之無室。”
萇楚,今稱羊桃,屬藤科植物。全詩大意是,羊桃在低濕的地方生長的非常好,多麼羨慕羊桃無知,無家,無室。意指不用受到鄶國國君的剝削和壓迫。
鄶國曾經可能確實很富有,也很強大,建立了巍峨堅固的城牆。但是鄶國國君驕奢淫逸,掠奪百姓。就算城牆再堅固,甲士再強健,也避免不了滅亡的命運。
感謝大家的觀看,有什麼意見呢?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71 字。

轉載請註明: 曾是天下糧倉,火神祝融後裔,為何鄶國成了春秋最先滅亡的諸侯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