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護國運動之間有什麼關係 梁啓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新聞閣娛樂新聞欄目為您提供最新娛樂新聞,讓您瞭解一手娛樂新聞、電影、電視、音樂娛樂資訊,大陸港台明星八卦、明星緋聞、明星寫真和明星資料等娛樂信息。

護國運動又被稱之為護國戰役或者護國戰爭,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梁啓超可以説是個出名的人物,他是一名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還是史學家,他曾經是清朝光緒時期的舉人,還曾與康有為等人一起發動了“公車上書”運動,就是這樣一個風雲人物,護國運動中怎麼會沒有他的身影,那麼梁啓超與護國運動的關係是怎樣的呢,下面就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梁啓超圖片

護國運動的起因便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12日宣佈稱帝,因此國內掀起了反對復辟帝制的爭鬥,在袁世凱準備稱帝的期間,除了我們熟知的孫中山先生進行的運動外,梁啓超也在為此事做着付出與努力,他的進步黨也積極的參與着武裝起義等運動。

且在面對袁世凱軍隊對護國軍進行壓倒性打擊的時候,梁啓超深深意識到了要取得運動的勝利,就必須讓廣西實現獨立並使國內戰局相互呼應,以便成事,經過考量,梁啓超悄悄去了廣西,極力策動廣西都督反對袁世凱,他的努力使滇、黔、桂連成了一體,這也極大的打擊了袁世凱,這之後全國反袁的浪潮逐漸掀起,各省反袁呼聲漸強,到後期可以説是勢不可擋,終於在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宣佈取消了帝制。

梁啓超與護國運動的關係可以這樣來總結,他積極響應並促成護國運動,並在護國運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什麼是護國運動

護國運動是發生在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一場內戰,有着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但是,什麼是護國運動呢?

護國運動的首領蔡鍔舊照

護國運動又被後人稱為“雲南起義”,發生在1915年和1916年之間,由於北洋政府的袁世凱復闢帝制,引起了以蔡鍔、唐繼堯等人為首的反對,並在雲南宣佈起義,向北洋政府宣戰。

1915年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宣佈雲南獨立,組織了近兩萬餘人,拉開了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的序幕。

隨即蔡鍔、唐繼堯等人向全國通電,表明了自己擁護共和,反對帝制的決心,希望四萬萬同胞站起來,一起反對袁世凱的復辟行為。

袁世凱得知這個消息後十分震怒。面對雲南方面的獨立,他做出了三個應對措施。首先,他削奪了蔡鍔、唐繼堯等人的官職,着令周圍的所有軍閥,皆可對其進行討伐,將他捉回北京治罪。其次,派遣三路大軍,共計八萬餘人,由馬繼增、張敬堯、龍覲光等人率領,從四川、湖南和廣州,分別向雲南進攻,企圖消滅雲南的護國軍的勢力。第三,先後派遣李經羲、熊希齡等與蔡鍔、唐繼堯相熟的人士,邀請他們遠赴雲南,説服蔡鍔、唐繼堯等人歸降。

袁世凱的三條計策除了第二條對護國軍造成了一定威脅之外,其餘的皆沒有起到什麼作用。護國軍先後經歷了四川、湘西、滇桂邊等戰役後,擊敗了袁世凱的三路討伐軍。尤其是劉顯世繼雲南之後也在貴州宣佈獨立,之後四川、陝西等地也相繼獨立,對袁世凱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因此袁世凱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沒過多久,就憂鬱而死。

什麼是護國運動?護國運動的本質,其實就是反對袁世凱的復辟,擁護共和體制的一場內戰。

護國運動背景

護國運動是一場由雲南首義,普及全國的轟轟烈烈的,但對帝制的復辟,維護共和體制的運動。它先後歷經半年,推翻了袁世凱的復辟,使中華民族開創了一個民主的新時代。護國運動背景就是從袁世凱復闢開始的。

護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

由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長達兩千餘年的封建統治,創建了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然後這個新興的民國,還沒有滿百天,就被袁世凱竊取了。

在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竊取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之職,實行獨裁政策,企圖破壞中華民國的革命成果。袁世凱企圖消滅萌芽之中的國民黨,下令取消國會,獨斷專行。此舉,也意圖贏得日本對中國復辟帝制的支持。在孫中山、李烈鈞等人的領導下,於1913年發動了討袁戰爭,也被稱為“二次革命”。但是由於國民黨內部的軟弱和不團結,最終導致了本次戰爭的失敗。

日本為了統治中亞地區,強迫袁世凱政府簽訂了著名的“二十一條”。企圖把中國的政治、軍事和財政,全都控制在日本的強權之下。

更有甚者,在1915年,袁世凱令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六人,組成了“籌安會”,這是一個以“學術團體”為招牌,實則是協助袁世凱恢復帝制的一個組織。這樣的一個掛羊頭賣狗肉的組織,鼓吹恢復帝制的重要性,企圖在中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宣佈自己為中華民國皇帝,將次年的年號改為“洪憲”。倒行逆施,企圖在中國恢復帝制。

護國運動背景實則是一場中國未來走向的角逐,是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制的決戰,也是對外強的一場生死決戰。在同年12月25日,唐繼堯、蔡鍔在雲南宣佈起義,和袁世凱政府宣戰。


護國運動在哪爆發

説起護國運動在哪爆發,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一定會記得,護國運動是由雲南軍閥唐繼堯領導和指揮的,因此,護國運動在哪爆發,答案是雲南昆明。

護國運動劇照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公然宣佈復辟帝制,改國號為“洪憲”,欲成為“中華民國”皇帝的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感,亦成為護國運動爆發的導火索。

12月23日,雲南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隨即宣佈雲南獨立,起草“討袁檄文”通電全國,闡明“擁護共和”立場。12月25日,雲南都督府成立,唐繼堯任都督,組建約兩萬人的討袁護國軍,在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等將領的親自指揮下進兵四川、貴州、廣西等地,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終於爆發。

在各路大軍的聯合打擊下,袁世凱的北洋軍隊接連受挫,遠在京城的他只能眼睜睜看着南方其他各省紛紛宣佈獨立,一時間,剛剛建立起來的“帝國”面臨着岌岌可危的局勢。

數月後,難以承受多方壓力的袁世凱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歷時近三個月之久的復辟鬧劇,在全國人民的一片聲討中戛然而止。隨着袁世凱本人的一命嗚呼,聲勢浩大的護國運動也於1916年7月14日落下了帷幕。

憶昔唐繼堯發表“討袁檄文”時曾聲稱“所擁護者為固有之民國”,由此可見,護國運動是一場保衞民主、擁護共和的偉大聖戰!堅持“民主共和”的立場,符合當時全國大多數人民的意願,因此,不管護國運動在哪爆發,都不能阻止民眾反帝反封建意識的覺醒,亦改變不了袁世凱倒行逆施的復辟行徑最終將招致失敗的命運。

護法運動護國運動

護法運動、護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兩次著名的內戰,都是反對封建獨裁的一場民主主義革命戰爭。但是兩者還是有着本質的區別的。

護法運動領導人孫中山的畫像

護法運動發生在護國運動之後。護國運動發生在1915年,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後,企圖在中國推行君主立憲制,從而在12月12日在北京宣佈稱帝,改次年的年號為“洪憲”。護國運動由雲南軍閥蔡鍔、唐繼堯等人首義,發動了一場反對帝制的戰爭,先後貴州、廣西、廣東等省相繼宣告獨立。最終打敗了竊國大盜袁世凱,保衞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可謂是再造共和。

和護國運動不一樣的是,護法運動的道路佈滿了荊棘和曲折。護法運動主要由孫中山領導,先後發起兩次護法運動,第一次護法運動發生在1917年。起因是袁世凱去世後,段祺瑞掌握了北洋政府的大權,他拒絕恢復《臨時約法》,企圖廢除國會。孫中山來到廣州,發起護法運動,成立臨時軍政府。然而,此時的滇系軍閥唐繼堯等人,搖身一變,成為了阻礙護法運動的元兇。滇西軍閥和桂系軍閥聯手,企圖排擠孫中山,最後導致了護法運動的失敗。而第二次護法運動時,孫中山遭到了粵系軍閥陳炯明的叛變,炮轟總統府,使二次護法也無疾而終。

護法運動、護國運動,都是革命黨試圖保衞辛亥革命成果的戰爭,在護國運動中,南方各路軍閥同心一致,反抗封建主義在中國復辟,而護法運動,成為了軍閥爭奪權力、地盤的一個工具,從中反映出了民國初期的軍閥的自私自利,而護法運動的失敗,也標誌着中國資本主義革命的失敗。

護國運動經過

護國運動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內戰,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從而逼迫袁世凱取消了帝制,恢復了共和體制,下面來介紹一下護國運動經過。

護國運動的首領之一唐繼堯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宣佈恢復封建帝制,將第二年改元“洪憲”。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震驚和各界人士的反對。

1915年12月25日,以蔡鍔、唐繼堯等人為首的雲南督軍,宣佈起義,建立雲南都督府,稱“護國軍”。並通電全國,聲明起義的目的是反對袁世凱的復辟和擁護共和體制。27日,唐繼堯通過會議的決定,宣佈雲南獨立。並由唐繼堯任雲南都督。

消息傳到北京後,袁世凱十分憤怒,他將和蔡鍔、唐繼堯有關的人一律撤職,並通告各省,一起討伐雲南。之後袁世凱又派遣三路大軍,約八萬人,從四川、湖南和廣東等地進入雲南,企圖剿滅雲南起義軍。

1916年1月16日,蔡鍔所部和率先進入四川的北洋政府的討伐軍發生激烈的戰鬥。27日,貴州督軍劉顯世宣佈在貴州起義,策應蔡鍔在四川等地的作戰行動。起先,護國軍因為糧草的缺乏,逐漸陷入被動,之後發動反擊,於3月19日,將敵主力擊潰,並迅速收復失地。

1916年1月下旬,由王文華等人率領的護國軍,主動與盤踞在湘西地區的袁世凱軍隊交戰。同樣在3月底,將敵擊潰。

1916年2月20日,由李烈鈞率領的護國軍,在滇桂邊境,和北洋政府的龍覲光所部激戰。雙方一度陷入僵持狀態。其後寧武將軍陸榮廷在廣西宣佈獨立,也加入了護國運動的戰鬥之中,勝利的天平開始朝着護國軍一方傾斜。3月底,護國軍取得全線勝利。

其後,陝西、四川、湖南等省,也相繼宣佈獨立。袁世凱在內憂外患之下,不得不宣佈取消帝制,恢復共和。護國運動經過近半年的戰鬥,終於取得了勝利,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次有着特殊意義的運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08 字。

轉載請註明: 梁啓超護國運動之間有什麼關係 梁啓超對近代中國的影響有多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