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到底是什麼家 蒲松齡的作品有哪些
蒲松齡到底是什麼家
《聊齋志異》是耳熟能詳的一部小説作品,現在的諸多影視劇的故事都是沿用的聊齋志異中的故事,這個故事被改變為電影和電視劇很多次,深受人們的喜愛。《聊齋志異》的作者是蒲松齡,那麼蒲松齡是什麼家?
蒲松齡畫像
蒲松齡是我國清代著名的小説家、文學家。説他是著名的小説家,是因為他寫了一部流傳千古的小説《聊齋志異》,説道他是著名文學家是因為,蒲松齡除了小説以外,在文章和學問上成就也很高,是公認的才子。
蒲松齡小時候正值滿清入關,那時候是戰爭年代,所以產生了很多稀奇事,這對蒲松齡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為他寫《聊齋志異》奠定了基礎。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大約在他45歲的時候成書,後來進行過多次修改。
《聊齋志異》的成就很高,魯迅先生評價《聊齋志異》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稱讚“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這些都是當代文學家對於這本小説的評價,按照蒲松齡先生小説的影響和文學價值來看,這些評價絕對不過分。
而説蒲松齡先生是著名的文學家,是因為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也很深,他寫的詩成就也很高,還有很多是膾炙人口的;他還是寫文章尤其是駢文的高手,蒲松齡也是當時人們公認的才子,所以稱為文學家也不為過。
蒲松齡之妻是誰
蒲松齡之妻是劉氏,劉氏是離蒲家莊二十多里的道口村的一位鄉村秀才的女兒。劉氏從年輕的時候就很勤快,善於做家事,是一位賢內助,劉氏的防線織布,搓麻繩的活絡比其他的家庭婦女都要拿手,由於操勞過度,還落下了胳膊疼的病根。
蒲松齡畫像
劉氏這個人在生活上將蒲松齡的父母,以及蒲松齡照顧的無微不至,是一位非常孝順的女子。對於丈夫也是言聽計從,百般疼愛。蒲松齡之妻劉氏在家庭的維持上很是節儉,與蒲松齡生活的這幾十年裏總是省吃儉用,把好的總是留給在外教書的蒲松齡。這使蒲松齡很是感動於感激。一直到劉氏去世,蒲松齡很是對她念念不忘,甚是心疼。
蒲松齡之妻劉氏還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婦女,她基本上不認識幾個字,兢兢業業的照顧着蒲松齡的起居生活。蒲松齡的很多詩詞和著作都是來自於劉氏的本身,對於劉氏來説,在蒲松齡的創作上,兩個人幾乎是沒有任何交流的,因為劉氏沒有文化,不認識字,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們兩個人彼此間的生活。
蒲松齡在十九歲考試第一獲得認可之後,之後的幾十年裏總是名落孫山,蒲松齡之妻劉氏在蒲松齡五十歲左右的時候,曾勸解蒲松齡放棄科舉考試,她認為這麼多年了都沒中舉,這就説明蒲松齡沒有高官福祿之命,可以看出劉氏是一個非常懂得知足的人。
蒲松齡的作品有哪些
蒲松林的作品從誕生以來已經在古今中外流傳了幾百年,而在蒲松齡的作品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他所著的聊齋系列了。蒲松齡曾經花費了幾十年的時間,中間經歷過探訪、遊歷等等最終才寫成了這部由一個個短篇小説組成的書籍《聊齋志異》,而且蒲松齡還這本書進行過多次修改。
蒲松齡的作品《聊齋志異》
在《聊齋志異》這部書籍中,蒲松齡主要採用了與唐傳奇小説非常類似的文體,他所寫的奇聞異事並非是為了追求極盡的恐怖和怪異,蒲松齡寫這本書的目的主要是想通過一些鬼魂的故事和傳説,而對清朝時候的社會狀況和政治場上的情形進行諷刺和批判。蒲松齡的作品除了這部最為著名的小説集之外,另外還有《聊齋文集》、《聊齋俚曲》以及《聊齋俚曲》等,這些作品主要是蒲松齡在探訪、遊歷和閲讀過程中所蒐集到的一些關於農業或者醫藥等的科普讀物,寫作風格也偏向於通俗。
蒲松齡的作品中比較不同的就是他流傳於世間的14首俚曲,這些俚曲包括了《姑婦曲》、《窮漢詞》、《富貴神仙復變磨難曲》、《牆頭記》等,另外擅長故事創作的蒲松齡還創作了一些戲本,其中就包含了《鍾妹慶壽》、《鬧館》、《考詞九轉貨郎兒》等,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作品之外,蒲松齡辛勤寫下的還有許多是“科普”方面的作品。也因為這些作品,蒲松齡得到了世代讀者的銘記和敬仰。
蒲松齡墓地在哪裏
蒲松齡墓就坐落於今天山東淄博的淄川區蒲家莊中。蒲松齡墓地封土高達兩米左右,墓的前面原來有一塊立於清雍正三年的碑石,而且上面還曾寫有一篇墓表,但這塊碑石卻在1966年的時候遭到破壞,當時同時被破壞的還有蒲松齡的墓室以及一些殉葬的器物等等,根據今天考古的發現,蒲松齡墓中僅僅生下的也只有宣德爐、銅鏡酒壺、酒杯、銅簪、壽山石印章4枚、耳勺、燈台、念珠、長明燈等等,這些珍貴的物品現在都被珍存到了專門的蒲松齡紀念館中,之後在1979年的的時候,蒲松齡墓才重新刻錄墓表,新立的墓碑是有沈雁冰撰寫的。
蒲松齡墓
這座蒲松齡墓現在所處的方位是在蒲松齡墓園的西北角,這座墓是一座合葬墓,墓中的人除了蒲松齡之外就是他的夫人劉孺人。關於墓地被拆和被盜是發生在文革時候的事情,當時《聊齋》這部作品被打成了牛鬼蛇神的代表,所以,早已死去的蒲松齡竟然被戴上了帽子,蒲松齡的墳墓也被紅衞兵們清理一空,除了一些沒有什麼大的實用價值的物品之外,其他的東西都不見了蹤影。
儘管蒲松齡墓曾經遭到過破壞,但是之後的人們還是儘量地將墓地修復起來,最重要的就是為這座意義不同的墳墓重新刻下墓表碑文,用以紀念為中國文學史做出傑出貢獻的蒲松齡一生的光輝成就。
蒲松齡後人是誰
根據歷史上的記載,蒲松齡後人一共有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而從現在發現和可以查證的資料來看,蒲松齡女兒的相關記載是很難找到的,而關於蒲松齡的四個兒子的資料則有一些記載。蒲松齡的四個兒子中長子叫做蒲箬,第二個兒子叫做蒲篪,第三個兒子名為蒲笏,而第四個兒子則是蒲筠。其實,除了這四個兒子的記載之外,能夠從詩文中看到的還有蒲松齡的長孫也就是蒲箬的長子,姓名叫做蒲立德。
蒲松齡與兒子畫像
蒲松齡後人中很多人都受到了蒲松齡無微不至的關懷,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蒲松齡早年忙於自己的事情所以很少親自教育他的的子女們因而心中不免有些愧疚,另一個原因則是蒲松齡的一生都沒能實現自己的對科舉和仕途的夢想,因而他就把自己想要取得功名的心思很多地寄託在了自己的後人身上。根據蒲松齡曾經寫下的《聊齋詩集》,從中間能找到20多首為了教育他的子孫而寫下的詩篇,這些詩篇的內容就是試圖教育蒲松齡後人在鑽研科考方面的技巧以及表達他呼籲子孫們博取功名的強烈願望,從中可以看出蒲松齡對自己後代教育的嚴格。
蒲松齡對後代的嚴格也並非沒有收穫,蒲松齡的長子蒲箬就曾經成功地通過了秀才的考核,之後還做了貢生,成為貢生之後當地的知縣還曾經為其親自題匾,雖然蒲松齡後人蒲箬並沒有在科考的道路上走得更遠,但他在功名之路上比蒲松齡走得更遠,而且之後也成為了一名教書先生,一定程度上繼承了蒲松齡的意志。
小説家蒲松齡的故事
蒲松齡一生做過兩件大事,一是從事文學創作,二是為了追求功名利祿而多次奔赴科舉考場。而流傳於世的蒲松齡的故事也都和發生在蒲松齡身上的這兩件大事分不開。
蒲松齡畫照
蒲松齡的故事中最為出名的就是他曾經在通過秀才考試時拿到的連續三次的第一名。當時的蒲松齡正值19歲,為了通過秀才的科考已經參加了兩次考試,在之前的兩次考試中,蒲松齡都憑藉自己的答卷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當時的這場考試就是他能否考中秀才的最後一場。按照清朝科考的慣例,考生答卷時必須採用八股文的文體,這種文體其實是很難發揮出考生真正的學識的,湊巧的是,這次開始的主考官是一名詩人,出的考題也不同於一般考官而加入了一些文學色彩,於是蒲松齡就下決心不用八股文攥寫,在簡單構思之後,蒲松齡決定用一種文學的手法來寫一篇抨擊社會現象的文章,果然,這篇文章得到了當時主考官的大力讚賞,蒲松齡也又一次拿到的第一名併成為一名秀才。
另外一件比較出名的蒲松齡的故事就是他為了自己的創作在街邊擺茶攤的事。當時蒲松齡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謀求生機的他不得已在一個有錢人家裏做了一名教書先生。儘管如此,蒲松齡平日裏最喜歡做的事情還是寫故事。但是要滿足自己不斷擴大的創作需求,蒲松齡想盡辦法終於想出了在村口擺茶攤的方法。蒲松齡擺茶攤非常特別,過往的行人不論是抽煙還是喝茶都不收一文錢,蒲松齡唯一的要求就是有故事的客人能夠講出一些給自己聽。這件事的堅持也讓蒲松齡獲得不少的創作素材,感人的《促織》一作就是在擺茶攤蒐集到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