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年級小學生作文《家鄉》被批“沒個性”,麥田老師卻視之為範文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經典

啥叫“個性”?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可是有的老師偏偏開口閉口説“要有個性”,好似和別人不一樣就是個性,張揚就是個性,與眾不同就是個性,否則就可能被批“沒個性”。這讓很多小學生感覺很煩惱。麥田老師當班主任這麼多年,任語文老師這麼多年,很少説哪個學生沒有個性,不是“很少”,就從來沒有説過。因為,在我看來,老老實實的孩子,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就是他的個性,而在有的老師眼裏,“老老實實”不是個性,只有“乖張”“跋扈”“潮人”才是個性。這是對個性的曲解。

寫作文如同一個人一樣,有的老師也在批語中寫下“缺乏個性”的評語,麥田老師對此不贊同。只要是孩子自己寫的作文,哪怕再普通,都是屬於這個孩子的,都是反映了他的個性的。因為在寫的過程中,孩子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個人情感綜合地融入進去了,是帶着感情的。難道非要是用甲骨文寫作文才叫個性嗎?難道非要寫得看不懂才叫個性嗎?難道非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才叫個性嗎?

3年級一個女生寫了一篇命題作文《家鄉》,其語文老師的批語是這樣的:

你很認真,可是你寫的家鄉景不具有個性,有點放之四海而皆準,有共性無個性,仔細閲讀《土地的誓言》,看作者如何抓個性。

麥田老師覺得這位老師的評語過於籠統,讓小學生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理解作文的個性,更無從修改,這是一個不合格的評語。更何況《土地的誓言》一文出自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本,讓一個3年級孩子去讀高年級課文似乎也不適合。

我們暫且不管老師的評語,來看看這個孩子的作文到底有沒有個性。

《家鄉》一文開門見山,直接點明中心:

“我的家鄉,一個美麗的地方,四季有景,四季美麗。”

然後圍繞“美麗”這個關鍵詞,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分寫,運用大量的修辭手法來描寫自己心目中的家鄉,來讚美自己心中的家鄉。文章的結尾點題,首尾呼應,並且感情上還有了進一步的昇華,家鄉不僅四季美麗,而且四季可愛。在小作者心目中,至此,家鄉不僅是一個地方了,而且擬人化,是可愛的。

這篇作文出自3年級孩子之手,着實讓我吃驚,文筆流暢,一點都不生澀,可以説達到了“文從字順”“文理皆通”的標準。總分總的結構很嚴謹,可以看出這個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是超出同齡人的。“春”“夏”“秋”“冬”各成一段,但並不是平均用力,“春”章節寫得最詳細,其餘略寫,詳略得當也是一個突出的優點。

從語言上來看,《家鄉》一文可圈可點的地方甚多。

“春,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夏,一個朝氣蓬勃的季節”“秋,一個舒適宜人的季節”“冬,一個寒冷又不失可愛的季節”,

語言工整有序,很有節奏感。一個孩子能夠在寫作文時,語言上的考究達到如此程度,難道還沒有個性嗎?一般孩子都是做不到的。

“所有美好的詞語,在我家鄉的春面前,似乎都一文不值了。”

這句話很有文學味道,你品,你細品。

在景色描寫上,有動景,有靜景,動靜結合;有近景,有遠景,遠景錯落有致;有聲音,有色彩,繪聲繪色;有現實景,有想象景,交相輝映。不得不令人讚歎。

當然,這篇習作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李花”“梨花”“茶花”的比喻順序和後文不一致,等等。

作文語文老師,在批改小學生作文時,要有這樣一個基本觀點:

孩子更多的是天性,而不是個性,個性是成長之後才逐步顯現出來的,而不是十歲左右的孩子。

如果我是這個孩子的語文老師,我會這樣去寫評語:

讀罷你的習作,我能感受到你在用心讚美家鄉。結構上,總分總的結構,很工整;語言上,開門見山不羅嗦,很乾淨,而且多處運用修辭手法;主題上,集中、鮮明,緊扣主題,幾乎沒有一句離題的話;卷面上,謄寫認真,看得出你是一個自律很強的女生。總之,《家鄉》是一篇小學3年級的習作範文,充分展示了你寫作文的潛力和才氣,也充分體現了你的個性。不錯哦,加油!

對於《家鄉》這篇作文,你是怎麼看的呢?説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