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孔子是生於春秋時期,是我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政治家。他從開創了私人講學到風氣,成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當然位居現代,他的身世之謎自然成為了眾人所好奇的一面。
孔子雕像
據歷史上記載,孔子從出生到他去世一共有73年,雖然歷史上有過許多的爭議,但現在已經基本確定,他的生卒年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於公元前551年。若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而生辰《史記》未記,按《穀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若換算為當今之公曆應該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再接着換算下來,可以得出孔子生肖應該是屬狗的。
如果要從生肖上面看孔子也有着與歷史上相同的一面,關於屬狗的人為人直率、誠實,並且仗義,對事公平,勤奮好學。屬狗人的活躍特別引人注目,儘管屬狗的人外表看起來情緒高昂,但內心世界存留着一塊悲觀厭世的天地。還會常常為那些不必要擔心的事情而焦慮,猜想着世界上每個角落都可能潛伏着危機。有的時候,屬狗人的預感真會變成現實。從解析他的生肖看得出來,他勤奮好學的品質以及安居思危的性格特點。歷史上的他也確實是個愛好學習的人,自從父母去世後,他憑藉着自己的能力學習知識,先後拜了好幾個老師。在他晚年的時候還喜歡研究《道德經》,並編纂了一套自己的書籍。除此之外,還通過自己的學習在道德層面還有教育層面都有相當高的造詣。
孔子過而不式
孔子一生的貢獻巨大,關於他的故事也由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了下來。“孔子過而不式”是選自與《韓詩外傳》中的一篇文章,他的主要內容講述了孔子一些的事蹟。
中華儒師
“孔子過而不式”這則故事講得是當時,楚國討伐攻打陳國,結果陳國戰敗,楚國佔領了陳國。那時陳國的西門被打壞,於是就讓投降的陳國百姓來修繕。孔子剛好經過這裏沒有對人們行式禮,於是他的徒弟子貢就問孔子説:“根據《禮記》記載上説,遇到三人就應該下車,遇到兩人就應該行式禮。現在陳國修城門的人很多,您卻不做式禮,這是為什麼呢?”孔子説:“自己的國家滅亡了都不知道,這是不聰明的行為;知道了卻又不反抗,這是不忠於國家的表現;現在國家滅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説明他們沒有這樣的勇氣。現在,眼下修城門的人雖然有很多,卻沒有一個能做到我説的其中一點的,所以我不會對他們行禮。”
從這篇小故事就可以看得出,孔子不對這些不聰明、不忠於國家、不勇敢的人們行禮,説明了他對於自己民族和國家非常的重視,有自己是非道德觀,而不是不拘泥於禮法.他用自己不用行禮的方式告訴他的弟子以及後人,一個人如果不能忠於自己的國家,沒有自己的氣節或者也並不能勇敢的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抗爭,是不值得尊重的,也就是教育弟子及後人,要做忠於國家、有氣節的人.
孔子簡介
孔子,春秋時期人,以子為姓,氏為孔,名為丘,字仲尼。他出生在如今的山東曲阜,而原籍則在現今的河南商丘。孔子之名不論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被人們廣為熟知,他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畫像
孔子曾跟隨老子學習,學成後帶領着一些弟子周遊列國十餘年。晚年時孔子修訂了《詩》《書》等六經。據傳,孔子門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德才兼備的人有七十二個。在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以及他弟子的弟子將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語行為和思想記錄下來,並整理成冊,命名為《論語》,此書後來成為了儒家的經典典籍。
孔子作為一個思想家,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大。孔子創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禮”和“仁”,他主張道德上的仁愛思想、政治上的禮治思想,並且崇尚世界大同,天下為公。不僅是道德與政治方面,孔子還提出了不少其他方面的思想。例如他提出了重義輕利的義利觀和富民思想;因材施教、不恥下問的教育思想;重視實事求是的史學思想等。從孔子的各種思想中就可以看出,他並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他同時還是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大家。
孔子一生成就無數,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備受世人的讚美和傳頌。後人也利用了建孔廟、建祠堂、拍電影等各種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的人,使他的事蹟得以一直被流傳。
孔子的故事
孔子是個知名度極高的歷史人物,他是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此不論是他的思想,他的言行還是他的生平事蹟都被世人流傳了下來。關於孔子的故事有很多,例如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孔子學琴的故事、孔子相師的故事等等。
孔子人像
孔子由近知遠的故事主要源於孔子從他的兩個弟子在救人後的不同行為中看到不同的結果。孔子的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了一個落水的人後,收下了那個被救的人為表示感謝而贈送的一頭牛。孔子對於子路接受被救之人的答謝禮物的行為非常贊同,並且還説這樣能夠使魯國形成樂於救人的風氣。孔子從子路救人並接受答謝這件小事就看到了這樣的行為有利於培養人們積德向善的品德。而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子貢用自己的錢贖了一個魯國人,事後沒有接受官府作為表彰獎賞的錢。孔子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樣會使魯國不再出現用錢贖人的事。從子貢贖人後拒絕獎賞的舉動中,孔子看到了這樣的舉動會不利於引導人們做善行的結果。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孔子能夠從小知大,由近知遠,這也就是孔子能被世人稱為聖人的原因了。
與孔子相關的故事還有很多,那些故事中都藴含着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能讓瞭解故事的人學到一些東西。同時人們讀孔子的故事越多,就越能瞭解到孔子的為人,瞭解到孔子的“聖人”之處,學到更多。
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有很多,在品德方面就有諸多佳句。孔子認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人知道高貴的品行,是為了讓人摒棄到以前的陋習,是為了能夠做到最高級的善良。什麼才是誠實?孔子認為誠實就是不要自我欺騙,像遠離難聞的味道一樣遠離邪惡,像喜歡漂亮的女人一樣喜歡善良。只有做到了這些,日子才能過得心安理得。
孔子劇照
孔子認為真正的善良是自己有高貴的品德,並且要求別人也做好事。孔子的名言中有關於中庸的也不少。什麼叫做中呢?不把喜怒哀樂表現出來。什麼叫做和?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做到了中和,天地各居其位,所有的生命也就能生長了。孔子認為自己都不願意的事情怎麼能要求別人也能做到呢?
關於君子和小人,孔子也有自己的理解。一個君子為人處世的道理,應該是外表暗淡但是每天做得好事越來越多。小人為人處世,總是表面上非常華麗,可是日子久了,美麗的一切全部消失了。君子為人處世的道理應該是外表樸素不讓人厭惡,行為質樸而有才華,待人温和卻有理有據,明白先有近才有遠,明白在教育別人之前要先約束自己的行為,明白再細小的東西也會有顯露出來的一天,做到了這些,擁有的美德就完美了。
關於約束自己的,孔子也有很多的名言。孔子每天都要對自己進行多次的反省,他辦事的時候有沒有竭盡自己的全力?與人交往的時候夠不夠誠心?有沒有温習過老師佈置的功課?
孔子的思想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論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經濟方面,還是在教育方面、美學方面、史學方面、旅遊方面以及人生觀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孔子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張仁説和禮説,主張個人層面上“仁”和“禮”的道德修養和品行,主張以德、禮治國。他強調人道主義,同時也強調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這些思想適用於任何時代,從中可見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在經濟方面,孔子崇尚重義輕利的義利觀,主張在利和義兩者中應該更為重視義,在獲取利益前要考慮所做的行為是否符合道義。孔子還重視民生,強調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並創辦私學,大量招收學生,打破了當時教育方面的壟斷。他還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每個人的天賦、興趣進行不同的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教師只需對學生施以引導。
在美學方面,孔子主張“美”和“善”的統一。他提倡將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兩者結合,將文學藝術作為促進社會和政治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學方面,孔子主張實事求是地進行歷史研究,強調研究歷史時要重視事實依據,同時極為反對錶裏不一、名不副實。
孔子曾周遊列國,擁有豐富的旅遊經驗,也因此,在旅遊觀念上他有着較為深刻的理解。他提倡文化旅遊以及感悟山水等自然景物的的旅遊,較為注重感受旅遊所感受的各種“美”。同時孔子還主張旅遊要適度,反對過度旅遊。
孔子提倡的人生觀念都比較積極向上,例如他主張與富貴相比,應該更重視道義;孔子還主張與人交往要真誠,要樂心助人等等。
孔子是個頗有成就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成就被世人所傳頌,他的各種思想不斷被世人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