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李三才王錫爵
李三才和王錫爵都是明朝著名的官員,李三才生於哪一年不是很清楚,卒於1623年,1674年中進士之後入仕。王錫爵生於1534年,卒於1611年,1562年以會試第一,廷試第二入仕。從生卒年月和入仕時間上來看兩個人是同一時期的人。兩個人存在着某些相同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下面就比較一下李三才和王錫爵。
李三才畫像
李三才和王錫爵都是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就受到比較好的教育。李三才世代為武功右衞的軍官,而王錫爵其父王夢祥為南京國子監監生,其母吳氏為富家女。從出身上來看兩個人可謂是半斤八兩。
從李三才和王錫爵的為官之路來看,李三才的為官之路要比王錫爵更加坎坷,李三才因為得罪了明神宗而造成為官之路的坎坷,而王錫爵卻在自己為官的時候得罪了當時的權臣而使得自己的為官之路出現了坎坷,但是總的來説王錫爵的為官之路要比李三才更加順暢一些,王錫爵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代皇帝,始終是得到皇帝的信任與重用的。並且死後殊榮不減。而李三才卻因為得罪了萬曆皇帝而始終在外地為官,最終不得不放棄官職改為開壇講學,創辦了雙鶴書院,而且一直以來李三才就處於黨爭的漩渦之中,甚至是死後也不能夠避免黨爭帶給自己的災禍。
從李三才和王錫爵二人的成就來看,李三才在任職期間得到了百姓的擁戴,淮、徐一帶百姓為了紀念李三才給他們帶來的好處,集資修建了生祠,“聚族為之肖像其中,朝夕起拜於其下不絕”。從這裏可以看出李三才有良好政績和威望。而王錫爵的官位要比李三才高很多,一直是朝廷的重臣,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京師度過的,並沒有直接為老百姓做出什麼功績。
李三才簡介
李三才是明朝後期的一位著名官吏,李三才之所以那麼出名是因為李三才曾經在朝廷中引起黨爭,而且李三才本人為人又是非常的高調,這使得李三才雖然官職並不是很高,但是卻有能力在明朝朝廷之內引起了幾次軒然大波,李三才在明朝歷史上是一位褒貶不一的官員,正是因為有爭議,所以越爭越出名。下面做一下李三才簡介。
李三才畫像
李三才,字道甫,號修吾,生於哪一年不是很清楚,祖籍陝西臨潼,世代為武功右衞的軍官,落籍順天府通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通州。
1574年,李三才中了進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入仕,授户部主事。不久,又升為郎中。
1583年,李三才因為替遭到明神宗嚴旨切責並且外遷的魏允貞鳴不平被降職為山東東昌的推官,從此,李三才在朝野中聲名大振。在東昌的時候李三才頗得民心。後來屢有升降,任過山東僉事、河南參議,進為副使,先後兩次管理山東、山西學政,最後被提拔為南京通政司參議,召任大理寺少卿。
1599年,李三才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並巡撫鳳陽諸府。連連上疏陳述礦監税使給地方帶來的危害,要求明神宗停止這一遣派,但是明神宗置之不理。但是明神宗卻將李三才的事情記在心上了,後來李三才看到上疏無效,請辭官職,明神宗竟然應允了,後來關於李三才的任用問題引起了明朝廷的東林黨爭。後來李三才在明神宗沒有批准的條件下辭官回到了通州,開始講學授徒,置辦起雙鶴書院。但是李三才為人非常高調,使得很多官員揪住其不放,屢次上疏彈劾李三才,最總李三才被明神宗落職為民。
1621年,圍繞李三才的任用問題,又掀起了軒然大波,黨爭一場激烈。
1623年,明熹宗任命李三才為南京户部尚書,他還沒來得及赴任就因病離世了。魏忠賢得勢之後,李三才被列為東林巨魁,再次被削籍,所有的封誥都被剝奪,崇禎初年才恢復。
李三才請停礦税
李三才是明神宗時期的一位著名的官員,李三才出身於官宦世家,後來中了進士,從此入仕,曾經在京師為官,但是後來因為替自己的朋友仗義執言而被明神宗貶謫去了山東東昌,在東昌期間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後來官職屢有升降,1599年,李三才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並巡撫鳳陽諸府,從此開始了李三才請停礦税的上疏。
李三才畫像
1599年,明神宗為了蒐括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揮霍,派遣出大量的礦監税使,結果弄得各地怨聲載道。李三才所在的轄區也不例外,鑑於此,李三才屢次上疏明神宗要求停止礦税,但是明神宗多次置之不理。面對礦監税使陳增的橫徵暴斂,李三才一方面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與其展開了鬥爭,另一方面積極上疏請求停止礦税。明神宗對李三才言辭激憤的奏疏纏擾非常厭惡,並且默默地銘記,一旦有藉口和機會再示以懲戒。
後來李三才提出了辭呈,明神宗立即答應了,這件事引起了明朝廷的黨爭,明神宗迫於無奈,就命令李三才仍在原任供職,直到新任命的接替者來到,但神宗竟然始終沒有派出這樣一個接替者來。李三才請停礦税的上疏始終得不到回應,於是李三才用自己的職權與陳增一夥進行鬥爭,採取種種措施將陳增的爪牙剪除。正是因為李三才請停礦税,忤逆了明神宗,所以李三才一直被明神宗打壓,並且引起了明朝廷中的東林黨爭。而李三才因為與東林黨人走的比較近,得到東林黨人的擁護,所以被劃為東林黨人,之後的榮辱也大多數因此而來。
李三才請停礦税這件事始終也沒有一個完滿的結果,李三才最終因為這件事憤而辭職,也因為這件事遭到了反對派的攻擊,影響了李三才的人生。
李三才 辭呈
李三才是明朝一位為人高調的官員,也是一位仗義執言,敢於犯顏逆鱗的官員,李三才雖然是為官多年,但是始終沒有被官場之上的爾虞我詐磨掉自己的稜角,始終是一位憑着自己的良心做事,憑着自己的肝膽做事的人。正是因此,所以李三才的為官之路坎坷異常,李三才更是多次提出辭呈,下面就説一下李三才提出辭呈的事。
明神宗畫像
1599年,李三才以右僉都御史總督漕運,並巡撫鳳陽諸府。神宗為了蒐括民脂民膏以供自己揮霍,派遣出大量的礦監税使,弄得各地怨聲載道。李三才所在的轄區也不例外。李三才心疼自己的百姓,於是多次上疏言辭激烈的要求明神宗撤銷礦監税使,但是明神宗置之不理,雖然是置之不理,但是心中已經非常厭惡李三才,在心中已經想要找機會好好修理一下這個敢於逆鱗的官員李三才。
機會終於來了,李三才轄區內運河清口一段河水乾涸需要開浚並建立新閘,明廷無力支出這筆費用,李三才就請朝廷留下北運的漕粟暫時用作工費。這一建議遭到户部督儲侍郎趙世卿的反對,為了對趙世卿施加壓力,李三才藉口有病向神宗提交了辭呈,早就對李三才不滿的神宗不假思索就答應了。後來由於朝廷沒有派出合適的官員來代替李三才,所以李三才一直留任。李三才一直與東林黨走的比較近,所以被當做了東林黨人,於是李三才的任用與否實質上演變成為一個東林黨與浙黨等反對黨之間的黨爭問題了,並且成為萬曆朝東林黨與反對黨之間最為激烈的一次直接交鋒。
面對這種複雜的情況,李三才無能為力,只好請求罷職。李三才一連十五次提出辭呈,但是都沒有得到迴音,於是不等神宗允許,李三才自動離職卸任,回到通州定居了。結果明神宗也沒有為此責罰李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