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下蘇曼殊基本的簡介。蘇曼殊,原名名戩,字子谷,學名為元瑛,法名為博經,法號為曼殊,近代著名作家、詩人、翻譯家,是廣東人。蘇曼殊出生在日本的橫濱,父親是廣州人,母親則是日本人。下面來具體看看蘇曼殊的簡介。
蘇曼殊
蘇曼殊曾經在日本橫濱大學學習,在日本還加入了留學生所組織的青年會,第二年加入了拒俄義勇軍,同一年蘇曼殊選擇了回國,在蘇州一所中學中任教。1903年,蘇曼殊在廣東的惠州選擇削髮為僧,後來來到了上海,與上海的一些革命志士進行了結交,在《民國日報》上發表了小品。光緒三十年,蘇曼殊去到了許多國家,學習了梵文。
1906年的夏天,受到革命黨人劉光漢的邀請到蕪湖幾所學校進行執教,與舊時的友人陳獨秀相遇,後來又跟教育家鄧繩侯相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離開蕪湖之後常常用詩畫來進行溝通和交流。
光緒三十三年,蘇曼殊在日本跟其他人一同組織了亞洲和親會,提出了“反抗帝國主義”的主旨,同一年跟魯迅一同決定籌辦雜誌,但是並沒有成功。1909年,再度進行南遊,在爪哇進行任教。辛亥革命勝利後,蘇曼殊選擇了歸國,參與了《太平洋報》的工作。1913年,蘇曼殊發表了《反袁宣言》,主要是揭示袁世凱的罪行。他的情緒起伏不定,時而愉悦,時而激烈,有着自己獨特的思想和生活經歷。1918年,蘇曼殊在上海病逝。
情僧蘇曼殊
蘇曼殊根據自己的個人情感經歷而創作了許多讓人慷慨萬千的愛情小説。這些作品都是用愛情為主要題材,在作品中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受到了社會種種阻礙,小説的結尾很多都是以悲劇來結尾,充滿着濃重的感情色彩。他以悲劇的形式來創作小説,這跟他的個人經歷是分不開的,因此他也被稱為情僧蘇曼殊。
蘇曼殊
蘇曼殊的生母是日本人,是他父親第四個妻子的妹妹。蘇家在廣州也算是一個巨族,常年在日本橫濱做經商。他的母親在生下他的三個月之後就離開了,他的父親將他帶回了國,讓他的第四個妻子代為撫養。但是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厭惡,於是返回了日本。這一年,父親經商虧本,蘇曼殊又回到了廣州。
在他十五歲的那年,蘇曼殊跟隨表兄來到了日本橫濱留學,在那裏遇到了日本姑娘菊子,對她產生了好感。但是,他們的戀情卻受到了家長的反對,蘇曼殊的家人知道後,怒斥了蘇曼殊,還對菊子父母進行問罪,菊子父親痛打了菊子,菊子在夜裏選擇了投河自盡。面對這樣的悲劇,蘇曼殊感覺到心灰意冷,回到廣州後,便出了家。
情僧蘇曼殊面對這樣的悲慘現狀感到十分痛苦,曾經對着江水大哭。後來,他以自己和菊子的戀情為題材創作了一本名作《斷鴻零雁記》的小説,感嘆命運的不公,以及生死之隔的痛苦,引得許多男女紛紛落淚。
蘇曼殊怎麼死的
蘇曼殊怎麼死的?文壇史上的奇才蘇曼殊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就病逝了,如此年輕又有着眾多才華的他結果卻去世,這件事情讓很多人感到噓唏。那麼,蘇曼殊怎麼死的呢?他的去世是否有着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蘇曼殊作品
1918年的春天,蘇曼殊病逝於上海寶隆醫院,他的死因卻是因為無節制的飲食而導致的腸胃病。在他住院的期間,醫生對他的飲食十分嚴格,不準抽煙,不準吃甜食。但是幾天下來,蘇曼殊無法忍受,於是就跑出了醫院,到了街上開始肆無忌憚地狂吃,結果導致腸胃病加重。在他死之後,從他的病牀下面,還能找出許多糖果紙。
蘇曼殊一生都過着不安定的生活,他的飲食也非常不規律,他想到什麼就吃什麼,尤其喜愛吃甜的食物,這可能跟他從小就喜歡吃糖就一定的關係。蜜棗也是蘇曼殊非常喜歡吃的食物,有人向他索要畫作,屢次遭到了蘇曼殊的拒絕,得知他喜愛吃蜜棗之後,就買了蜜棗送上,果然方法奏效,蘇曼殊送給他一幅畫。
蘇曼殊生性放浪不羈,在飲食方面也是這樣,經常一下子就吃好幾籠湯包,還有好幾碗麪。還有一次竟然生吃活鯉魚,這樣的吃法導致他幾天卧牀不起,但是他卻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的飲食。在日本的時候,他曾經在空閒之餘就區尋找冰店,目的就是想要吃冰。他的朋友曾經記載説蘇曼殊體質較弱,但是飲食卻亢奮,曾經在日本,一天吃冰五六斤,一天接着一天。所以,他常常腹瀉,這跟過度吃冰有着很大的關係。
蘇曼殊無端狂笑無端哭
蘇曼殊的“無端狂笑無端哭”是出自於他的一首叫做《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詩中,這首詩歌表現了作者既對人生充滿悲哀,但同時又有肯定的態度。“無端狂笑無端哭”更是體現了作者的無形無素,毫無顧忌的做事風格。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如此生動形象充滿性情的蘇曼殊,他的詩作也讓人十分沉迷。
蘇曼殊作品
蘇曼殊雖然出身於大户人家,但因為自己是庶出同時又是私生子,所以在家族中的地位顯得十分卑微。年僅六歲的蘇曼殊從日本回到了廣東,他唯一的親人姨媽被留在了日本。在家中,他受到了很多冷眼和歧視。當年的臘月,他被醫生診斷為有某種傳染病,於是就被關進了柴房。幼年時候所經歷過的處境,讓他的性格以及對人生的態度有了很大的印象。他從十六歲起曾經有三次剃度,那悲苦沒有人能知道。
蘇曼殊是一個才智過人的詩人,但是他的詩作總是蒙着一層悲傷的面紗。蘇曼殊無端狂笑無端哭,真的是無端的嗎?其實這些狂笑或者是哀哭都是發自於他自己的內心,是對無情的命運進行抵抗。
蘇曼殊這種無端狂笑無端哭的狀態,跟南社諸友的歌哭,更具有表達個性的含義,如果真像他所説的“腸已似水”,那也就不會表現出哭和笑了。所以這首詩歌,相反就是表現出了作者在入世與出事、紅塵與空門之間那種掙扎和彷徨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