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千金方主要講述什麼內容 孫思邈名言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孫思邈千金方
千金方又稱《千金要方》、《備急千金要方》,我國醫學史上經典的著作,被譽為中國最早臨牀的百科全書,共三十卷,是我國唐朝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醫學家孫思邈所著,寫成的時間大約是永徽三年,也就是公元652年。
千金方全集
《千金要方》中的千金來源是孫思邈覺得“人命的意義大於千金”,故因此命名。孫思邈注重平時經驗的積累,書中所列的《大醫精誠》、《大醫習業》,是中醫學的基礎。孫思邈對內科、外科、兒科和五官針灸都有比較深的瞭解,他其中對婦科和兒科的論述,開啓了之前人類的先河,從這時候開始,人們在醫學上對婦科和兒科有了系統而完整的認知。在內科上,他提倡以肝腹寒熱虛實作為主要綱要,他的觀點和現代醫學按系統分類有些相似,可以看出他在醫學上的先見之明。正因為《千金要方》各方面準確而詳細的論述,《千金要方》被後世醫學所重視,孫思邈也因此被封為藥王,等到《千金要方》流傳到國外時,被西方醫學家們稱為“醫學論之父。”
《千金要方》還在醫學倫理、本草、製藥等方面有比較詳細的論述,其中主要為婦科病、兒科病、七竅病、傷寒、肝臟、等總計233門,含方論5300多首,創立了證列方的編寫體例。系統的總結了之前的醫學成就和經驗,內容廣泛豐富,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俱全的醫學著作,也是在張仲景之後中國醫學的再一次完美的總結。
孫思邈著作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者,在醫學方面的成就非常高。而孫思邈的著作也非常多。據不完全統計,孫思邈著作大概有八十幾種,不過其中很多都已經失傳了。
孫思邈圖片
現在我們所能瞭解的主要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還有《老子注》、《莊子注》、《福祿論》等等,其他的冠名孫思邈的著作還有四十多種,但是到底是不是孫思邈所寫的已經不能確定,而且其中大部分已經失傳,更加不能考究作者到底是誰。孫思邈著作裏面最為讓後世人稱道的就是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這兩本著作是中國古代中醫的百科全書。
而孫思邈之所以成為醫者,是因為他小時候體質不好,總是生病,所以他才立志作為醫者。當然,孫思邈不僅僅是在醫術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就是在醫者的精神上也有頗多的研究,他的著作《大醫精誠》不僅講述了醫術,也講述了作為醫者的精神,是兩者的高度集合。
可以説,孫思邈注重的不僅僅是醫術,同時也注重作為一個醫者的仁心,是當之無愧的醫學界大家,值得後世人敬仰。
孫思邈的著作非常多,而且都是醫學方面的著作,他的一生可謂是完全奉獻給了醫學,不僅僅是對當時,就是在如今,他的著作也對醫學研究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失傳了,留下來的也就寥寥幾部作品。
孫思邈名言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醫學家,為我國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孫思邈名言也多和醫學方面有關係。
孫思邈圖片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這一句名言是孫思邈在醫德上面的看法,也是他行醫的原則,意思是説人命要比千金還要貴重,是説醫者不能只看重金錢,必須懷着醫者仁心。這也是他《千金要方》命名的由來。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這句名言體現了孫思邈不光光是看重醫術,對他來説,醫德更重要,主張作為醫者,必須要對病人一視同仁,做到無慾無求,不能根據病人的身份而有所偏差。
“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這個名言主要是因為孫思邈小的時候身體非常不好,家裏為了給他看病花光了所有的錢,而後來熱卻長命百歲,孫思邈用這一句名言告訴後人,不要信命,應該要堅持調養身體。
孫思邈名言還有非常多,大部分並不是注重醫術本身,而是更加的看重醫德和自身調養,沒有一味的推崇醫學,在他看來,身體應該以修養為主,而醫術只是輔助而已。
通過孫思邈名言不難看出,孫思邈是一個道德高尚的醫者,他不僅僅是自己學醫,更是將自己的所得著稱醫書,為後世的醫學研究提供了方便,而且他所著的醫書裏面,還有很多的臨牀表現,這更是對醫學界的一大貢獻,是不可或缺的醫學典著。
孫思邈大醫精誠
孫思邈大醫精誠出自他的另一本著作《背急千金要方》。是我國中醫學上非常經典的書籍,也是後世研究中醫的重要文獻。孫思邈大醫精誠主要是講述了醫德方面的問題。
孫思邈大醫精誠圖片
孫思邈《大醫精誠》從兩個方面講述醫德的重要性,一個是“精”,另一個是“誠”。“精”就是説醫者必須要有高明的醫術,意思作為醫者,必須要有好的醫術才可以治病救人,因為人命比金子還要貴重,所以不能馬虎。而“誠”講的是醫者必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對病人一視同仁,用誠心救人,而不是為了金錢去救人。
另外,在這本書中,孫思邈還覺得好的醫者必須是光明正大,並且遇到權勢也是不卑不亢的,更不能利用自己的才能沽名釣譽,而在人命關天的事情上,必須要用心,不能有任何的私心。
孫思邈《大醫精誠》這本書主要體現了孫思邈的思想,他認為一個好的醫者,不應該只是擁有好的醫術,在道德品質方面也要多加培養,要做到對病人一視同仁,不因為病人的身份而差別對待,特別是不能利用自己的醫學知識做一些有違道德的事情。
從這本書可以看出孫思邈給後世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本醫學典籍,更是一本道德典範,讓後世從醫的醫者們有一個典範,從而約束自己的行為。孫思邈之所以被後世崇敬,不僅僅是他的醫學成就,更多的是他的品德高尚。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又名耳聰明法。孫思邈年幼時曾經體弱多病,家中散盡家財為他醫治,所以他小時候就立志做懸壺濟世的醫者。
孫思邈像
他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醫學家,留下著名的醫學鉅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稱為是中國的“醫學論之父”。不過相比於他的生平軼事和所留下的醫學文化遺產,人們對他感興趣的還有他到底活了多少歲。
孫思邈生於公元581年,卒於公元682年,活了102歲,這是史書上比較明確的記載,但也不是肯定的,只是人們更加傾向於這個觀點,還有的説是活了一百二十多歲,最高的猜測是141歲,就算是最低的也有九十多歲,算得上是真正的長壽之星,百歲老人。那麼他到底是怎樣從體弱多病到長壽老人的呢?據説,這都要歸功於他的養生十三法。
孫思邈的養生十三法可歸為以下點。發常梳(明目,防脱髮治頭痛)、目常運(明目)、齒常叩(促進腸胃運動,防蛀牙和老化)、漱玉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耳常鼓(增強記憶和聽覺)、面常洗(面色紅潤防皺紋)、頭常搖(防止頸椎病)、腰常擺(陽氣固腎,防止腰痛)、腹常揉(腹部脹氣)、攝穀道(長壽秘訣)、膝常扭(保護膝關節)、常散步(運動)、腳常搓(治失眠、降血壓、緩解頭痛)。
他的養生十三法因為簡單而實用,被當時的人們慢慢接受,最後風靡整個朝代,直到現在,這也是一種十分好的養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