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司馬光的兒子是誰 司馬光的名言有哪些

由 公西成化 發佈於 經典

司馬光的兒子是誰

北宋名臣司馬光與其妻子張氏,一直相敬如賓,恩愛非常。兩人結婚三十多年,但張氏一直沒有為司馬光產下一男半女,張氏心中一直很愧疚。但司馬光一直安慰張氏,最後兩人過繼了司馬光大哥司馬旦的次子,並取名為司馬康。

司馬光影視劇照欣賞

司馬康生於公元1050年,其親生父親為司馬旦,後因其弟司馬光夫婦兩人一直未有子嗣,司馬旦將自己的次子司馬康過繼給司馬光。司馬康在司馬光的教導下,日益聰慧。司馬光為了勸勉自己的兒子司馬康,特地寫了《訓儉示康》一文。在文中,司馬光現身説法,告誡司馬康應該節儉持家。在司馬光的精心教育下,司馬康為人正直,温良恭儉。入朝為官後,清正謙潔,奉公守法,是一代賢臣。

司馬康在公元1070年即宋神宗熙寧三年,高中進士。在司馬光辭官回家主持編撰《資治通鑑》時,司馬康成為司馬光的助手,負責校對文字。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講,《資治通鑑》能夠成功編撰,也有司馬康的一部分功勞。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對後世而言有着極為重大的意義,它是後人進一步研究古代歷史的寶貴資料。

司馬康入仕以來,仕途順遂,先後擔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等職,最後官至右諫議大夫。司馬康於公元1090年即元祐五年因病去世,他那時年僅四十一歲,可以算作是早逝了。

司馬光的名言有哪些

司馬光除了擁有極其出眾的政治才能外,他的文學素養也是極其的高。司馬光一生筆耕不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這些名言在今天看來都有着一定的借鑑意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司馬光肖像圖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這一句在現今的流傳較為廣泛,也是辯證才與德的關係。司馬光認為一個人如果他單單隻有德,而不在意自己才能的培養,那麼這個人即使擁有一顆想要做好事的心,也是不會成功的;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那個人光有才,沒有德的話,那麼他既會做好事,也會做壞事,只看他自己怎麼想了。如果無德,而他的才能又較為出色的話,那麼他可能做得壞事的概率就會越大。才與德,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除了上面的這一句,這句“與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在現今看來也有着極為重要的意義。這句話的大意就是與一個德行差的人交朋友,還不如跟一個沒有什麼天賦但積極努力的人交朋友。這告訴我們,一個人德行差也會影響到身邊的朋友,兩人是相互影響的存在,所以選擇朋友時要擦亮眼睛。

在司馬光所寫的《資治通鑑》中,有一句“善可為法。惡可為戒”,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司馬光認為要學習一個人的優點和長處,即使不能學習到,也要借鑑一下。除此之外,我們也要看到一個人的缺點,同時告誡自己要注意,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司馬光好學的故事

南宋著名文學家朱熹曾寫過一本名為《三朝名臣言行錄》的書籍,裏面記錄了兩宋時期王侯將相的相關故事。在該書中,有一篇名為《司馬光好學》的文章,講述的是關於北宋時期司馬光的故事。

《三朝名臣言行錄》

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一生的成就非常的高。他生於公元1019年,是陝州夏縣人,共輔佐過四任皇帝,是四朝元老。而《司馬光好學》講的則是司馬光小時候的故事,朱熹有寥寥幾句就勾勒出司馬光在幼時勤奮好學的形象。

司馬光在幼時跟自己的兄弟們一起在書院中學習,年幼的司馬光十分擔心自己的能力不如其他人。司馬光的兄弟已經完成了背誦,跑出去玩耍了,整個教室裏只剩下司馬光一人。司馬光獨自一人做在窗邊苦讀,就像古人孔子和董仲舒那樣的刻苦認真,直到自己能夠流利的背誦出來為止。

由於司馬光在幼時便如此認真刻苦,所以到了晚年,司馬光還是記得自己曾經背誦過的文章,印象十分的深刻。司馬光曾經説過:“讀完一本書,就應該將它背誦下來,然後在各種時候都要想想自己背誦過的文章,想想這篇文章的內涵是什麼,有什麼值得深思的地方。這樣一來,就會發現自己又有關於這篇文章的新收穫。

正是司馬光這種好學的態度,才讓他堅持了十五年去編寫一本《資治通鑑》。司馬光好學的態度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司馬光砸缸故事簡介

司馬光生於公元1019年,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和政治家。司馬光為人剛正不阿,清正廉潔是北宋時期少有的清官。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就是由司馬光主持編撰的,此書對後世而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義。除此之外,司馬光在民間流傳最廣的莫過於他砸缸救人的故事了。

司馬光砸缸的雕像

司馬光是陝州夏縣人,其父是被譽為一代名臣的司馬池。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司馬光,從小就展露出了他不凡的智慧。幼年時的司馬光,有一日與其他眾多小朋友在自家的後院玩耍。這個年紀的小朋友正是好動貪玩的時候,有一個小朋友爬到了院子中的一口大缸上面。大缸之中盛滿了水,看着就非常的危險。

忽然間,小朋友一個不小心,撲通一聲掉進了水缸裏。水缸的水很深,個子小小的小孩掉在裏面肯定是會被淹死的。周圍的小夥伴們都被這突然間發生的事情給嚇傻了,有的開始哭泣,有的邊哭邊跑向大人們求救。這些小朋友中,只有司馬光很鎮定,他知道水缸太深了,自己肯定是不能將小朋友拉出來的。司馬光環顧四周,發現不遠處有一塊大石頭,於是司馬光抬起大石頭,猛地向水缸砸去。水缸在大石頭的撞擊下,很快就出現了一個大洞,水缸裏的水嘩嘩的流了出來。等到大人們聽到聲音趕過來時,掉進水缸裏是小朋友已經被司馬光救了出來。司馬光砸缸救人的行為,獲得了大人們的一致誇讚。

遇事沉着鎮定,司馬光用他的智慧挽救了小夥伴的生命,值得所有人學習。

司馬光著作介紹

北宋的司馬光不僅是有名的政治家,他更是一名文學家,一生著作頗多。那麼,司馬光的著作有哪些呢?在現今比較有名的有《資治通鑑》、《稽古錄》和《潛虛》等一系列著作,這些著作都是珍貴的歷史資料。

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

先來説説《資治通鑑》這本書吧,它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裏包含了十六個王朝的興衰更迭,近一千三百年的歷史,是現今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司馬光為了編撰《資治通鑑》一書,耗盡了自己的心血,共歷時十九年。

《資治通鑑》共294卷,300萬字左右。其主要內容以國家的政治、軍事這兩方面為主線,再加以國家的經濟、文化和人物評價等輔助內容,司馬光希望後人通過閲讀該書,能夠關心國家興亡,同時警示統治階級要吸取前人的教訓,好好治理國家。

《稽古錄》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可以算是《資治通鑑》的姊妹篇。該書一共分為三部分,共二十卷,記錄了從遠古到宋英宗時期歷朝歷代的大事件。《稽古錄》語言簡潔明瞭,簡單易讀。歷朝歷代對該書的評價都很高,明代大哲學家朱熹認為兒童讀完六經後就應該去讀《稽古錄》一書。

《潛虛》一書則是司馬光所寫的一本哲學著作。司馬光在即將要完成這本書的時候因病去世,留下了無盡的遺憾。《潛虛》是司馬光仿照漢代揚雄的寫作手法,以五行為基礎,義理、圖式、術數等為主要內容。

司馬光故事介紹

司馬光是北宋時期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他為國家嘔盡心血,是一代名臣。民間關於司馬光的故事除了流傳最廣的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外,還有一則非常有名的故事,那就是司馬光剝胡桃的故事。

司馬光石雕

在司馬光小時候,大概只有六七歲左右的樣子,有一日,他想要吃青胡桃,但很可惜他怎麼也剝不下青胡桃的皮,司馬光很是着急。他的姐姐見司馬光不能將皮給剝下來,便想要幫忙。但是他的姐姐也不會剝,無奈之下,司馬光只能拿着青胡桃不知所措。

過了一會兒,司馬光家裏的女傭看到司馬光拿着一個青胡桃,就明白司馬光是想吃胡桃,但又剝不了皮。於是,女傭便將司馬光手中的青胡桃拿了過來,打了一盆熱水,把青胡桃放進了熱水之中。青胡桃經過熱水的浸泡,就非常容易剝下皮來。

司馬光的姐姐路過時,看到司馬光已經拿着胡桃在那吃了。姐姐很是好奇,於是就問青胡桃的皮是誰剝的。司馬光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青胡桃説:“青胡桃的皮是我自己剝下來的,只要將青胡桃放進熱水裏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姐姐聽後十分的高興,認為司馬光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子。但司馬光的父親聽到兩人的對話後,非常的生氣,訓斥他:“你怎麼敢説謊。”原來,女傭幫助司馬光剝青胡桃皮的事情,被在門口的父親看得一清二楚。

經過這件事後,司馬光再也不敢撒謊了。等到司馬光成人後,他還將這件事記錄下來,時刻提醒自己做人要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