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的三國戰爭見於《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發生在夷陵之戰中,主要人物為傅彤、程畿和沙摩柯。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蜀將傅彤奉命為劉備斷後,結果陷入吳軍團團圍困。吳軍將領丁奉要傅彤投降,傅彤怒罵道:“吾乃漢將,安肯降吳狗乎!”隨即挺槍縱馬,與吳軍血戰,最終口吐鮮血,倒在亂軍當中。
與此同時,蜀漢祭酒程畿正在江邊指揮水軍與吳軍展開較量。有部下催促程畿儘快離開,遭到程畿的拒絕。在吳郡的團團圍困下,程畿自知難以突圍,拔劍自刎。
劉備兵敗之際,蜀軍大將吳班、張南仍在夷陵城圍困孫桓。此時,大將馮習前來,告訴二人兵敗之事。二人隨即率部撤退,但在途中遭到吳軍的圍堵。經過一場血戰,張南和馮習死於亂軍之中。只有吳班殺出重圍,逃到了白帝城與劉備會合。
除馮習和張南陣亡之外,蠻王沙摩柯也被東吳將領周泰所殺。蜀軍將領杜路、劉寧投降東吳。蜀軍傷亡慘重,降者無數。此時,身在江東的孫夫人聽到劉備被殺的消息,信以為真,投江而亡。
小説在描述此次戰事時,除了介紹幾位蜀漢將領的最終命運之外,還提到了身在江東的孫夫人。按照小説的描述,孫夫人誤信了劉備遇害的謠言,悲憤過度,投江而亡。不過,這並非是歷史的真實,而是小説作者為了情節的需要而虛構出來的故事。
所謂的孫夫人投江之事,並不見諸於史料的記載。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宋、元時期的民間故事當中,後來被小説進行了改編,因此才出現了孫夫人投江的情節。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劉備與孫夫人的婚姻本身就是一場政治婚姻,雙方的感情也很快產生隔閡。就在劉備入蜀不久,孫夫人就離開了荊州返回東吳。以其性格稟性來看,孫夫人是不大可能投江殉情的。
至於小説中提到的幾位蜀漢將領的陣亡,都是歷史的真實。不過,小説作者卻弄錯了其中一人的名字,這便是書中提到的傅彤。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這位大罵東吳為“吳狗”的悍將其實名叫傅肜。此人是義陽人氏,被劉備任命為別督參與夷陵之戰,最終不幸陣亡。
傅肜還有一個名叫傅僉的兒子,事蹟也令人動容。司馬昭發動伐蜀之戰時,傅僉任職關中都督,在陽平關與魏軍展開血戰,最終與父親傅肜一樣戰死沙場。
小説中提到的程畿,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夷陵之戰期間,他以從事祭酒的身份參戰,但卻並非如小説所言死在馬鞍山一帶,而是在峽中阻擊戰中陣亡的。在峽中之戰中,程畿所面對的是東吳名將徐盛。此戰也是劉備繼馬鞍山之戰後的又一次慘敗。
至於小説中提到的馮習和張南,也的確死於夷陵之戰當中,但兩人並非在一處陣亡的。馮習死在陸遜的“火燒連營”之時,他面對的對手很可能是東吳名將潘璋。而張南則死於夷道城一帶,他所面對的對手則是孫桓與朱然。
按照史料的記載,此戰是劉備能否從夷陵之戰突圍之秭歸的關鍵戰役。作為蜀漢水軍的一員,程畿率部與強大的東吳水軍展開血戰,最終以全軍覆沒的慘痛代價成功掩護劉備離開峽中趕往秭歸。
説到這裏,也許有讀者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損失究竟有多大呢?從史料的記載來看,劉備的兵力損失在數萬人以上,而將領的損失也非常嚴重。
通過《三國志》相關傳記的記載得知,參與夷陵之戰的蜀漢有名有姓的將領一共有二十一人。其中,馮習、張南、傅肜、沙摩柯、馬良、程畿、王甫等七人戰死,黃權、史郃、龐林投降曹魏,杜路、劉寧投降東吳,陳式下落不明。單單從這個數字就可以看出劉備在夷陵之戰中的損失有多大。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