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武漢江夏區的龍泉山,有一片古代陵寢,長眠着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的九位楚藩王。每位藩王的陵寢均佔地百畝以上,足見他們生前的權威,死後的氣勢。這裏除墓冢外,原來都有碑亭、塋城、大殿、祭台等建築物,隨着歲月的更迭,大都已夷為平地。
1982年,文物保護單位僅對昭王陵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使龍泉山和明楚王墓羣成為風景區。
楚昭王朱楨為明太祖第六子。公元1381年,朱楨17歲就藩武昌為楚王,統治武昌諸地達43年之久。靈泉山是一處避暑勝地,山環水繞,風光幽美,朱楨到此避暑,觀美景感嘆道:“惜乃陽宅,若為陰宅極佳。”之後將居住在大集鎮的數千户人家遷走,把環山一帶劃入王陵區。從此,靈泉山易名為“龍泉山”。朱楨還在此鐫有“龍泉特結許多年,粉黛三千雲外懸……”的詩碑,朱楨死後為昭王,這裏成為昭、莊、憲、康、端、愍、恭、巴陵卓簡九王的陵寢與陵園。
九座陵園,最豪華氣派的當屬朱楨的“昭園”,它在天馬峯下,佔地百餘畝。安遠侯王弼之女是朱楨的妃與他合葬。“昭園”城牆外有碑亭,內豎石碑一座。是朱楨的孫子楚憲王於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建立的。昭園的垣牆總長1400米,磚為官窯特製的青磚,每塊重18公斤。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漢白玉雕刻的九龍頭、玉柱、屏欄等依然保存完整。
這裏曾經建有靈泉寺、靈泉書院,人文蔚起,名人輩出,從這裏走出去的有唐朝的李鄘、李蹊,元代的沈如筠,均官至宰相。宋朝的馮京,明代的曾泰,科舉奪魁,被欽點為狀元。到元代,在龍泉山一帶形成了樊、李、杜、張、沈、曾、董、鄒八大望族,建有亭台樓閣,花圃蓮池。
2001年,明楚王墓被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