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簡介 孫思邈活了多少歲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孫思邈(581-682),京兆華原(現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醫藥學家,被後人稱為“藥王”。在他生活的年代,社會動亂,孫思邈隱居在陝西秦嶺太白山中,後來聲名鵲起,當時的政府徵他當國子監博士,孫思邈拒絕。

孫思邈像

他主要研究鑽研道家經典,對醫學相當的有興趣,重點研究僱人的醫療方劑,更注重收集民間的經驗,多年之後,終於寫出了在我國醫學史上有深遠影響的《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又著有《唐新本草》,於公元682年無疾而終。據記載,孫思邈一生寫出80餘篇著作,不多現在大部分都早已失傳。

孫思邈的一生都寄託在醫學事業上,並不重視功名和官職,拒絕了朝廷多種的封官,希望自由自在的四處遊歷,研究中草藥,峨眉山,終南山,下江洲,太白山,都有他遊歷的蹤跡。

孫思邈從小體弱多病,家中散盡家財為他醫治,他自小聰慧,生於隋開皇元年,卒於唐永淳年,享年102歲。他在內科、外科、兒科和五官、針灸等多方面都非常精通,一生鑽研了二十四項成果,在醫學史上開創了歷史的先河。

他的思想在張仲景的基礎上,更加全面而系統的研究了中醫藥,是醫學史上的先驅,被西方國家尊稱為“醫學論之父”。孫思邈還十分的注重醫德,講究“無慾無求”,“一視同仁”、“華夷愚智,普同一等”,是我國古代著名而傑出的科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又名耳聰明法。孫思邈年幼時曾經體弱多病,家中散盡家財為他醫治,所以他小時候就立志做懸壺濟世的醫者。

孫思邈像

他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醫學家,留下著名的醫學鉅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被稱為是中國的“醫學論之父”。不過相比於他的生平軼事和所留下的醫學文化遺產,人們對他感興趣的還有他到底活了多少歲。

孫思邈生於公元581年,卒於公元682年,活了102歲,這是史書上比較明確的記載,但也不是肯定的,只是人們更加傾向於這個觀點,還有的説是活了一百二十多歲,最高的猜測是141歲,就算是最低的也有九十多歲,算得上是真正的長壽之星,百歲老人。那麼他到底是怎樣從體弱多病到長壽老人的呢?據説,這都要歸功於他的養生十三法。

孫思邈的養生十三法可歸為以下點。發常梳(明目,防脱髮治頭痛)、目常運(明目)、齒常叩(促進腸胃運動,防蛀牙和老化)、漱玉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耳常鼓(增強記憶和聽覺)、面常洗(面色紅潤防皺紋)、頭常搖(防止頸椎病)、腰常擺(陽氣固腎,防止腰痛)、腹常揉(腹部脹氣)、攝穀道(長壽秘訣)、膝常扭(保護膝關節)、常散步(運動)、腳常搓(治失眠、降血壓、緩解頭痛)。

他的養生十三法因為簡單而實用,被當時的人們慢慢接受,最後風靡整個朝代,直到現在,這也是一種十分好的養生方式。

孫思邈名言

孫思邈是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醫學家,為我國醫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孫思邈名言也多和醫學方面有關係。

孫思邈圖片

“人命至重,有貴千金”——這一句名言是孫思邈在醫德上面的看法,也是他行醫的原則,意思是説人命要比千金還要貴重,是説醫者不能只看重金錢,必須懷着醫者仁心。這也是他《千金要方》命名的由來。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這句名言體現了孫思邈不光光是看重醫術,對他來説,醫德更重要,主張作為醫者,必須要對病人一視同仁,做到無慾無求,不能根據病人的身份而有所偏差。

“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這個名言主要是因為孫思邈小的時候身體非常不好,家裏為了給他看病花光了所有的錢,而後來熱卻長命百歲,孫思邈用這一句名言告訴後人,不要信命,應該要堅持調養身體。

孫思邈名言還有非常多,大部分並不是注重醫術本身,而是更加的看重醫德和自身調養,沒有一味的推崇醫學,在他看來,身體應該以修養為主,而醫術只是輔助而已。

通過孫思邈名言不難看出,孫思邈是一個道德高尚的醫者,他不僅僅是自己學醫,更是將自己的所得著稱醫書,為後世的醫學研究提供了方便,而且他所著的醫書裏面,還有很多的臨牀表現,這更是對醫學界的一大貢獻,是不可或缺的醫學典著。


 

孫思邈怎麼死的

孫思邈死因不詳是歷史上的一大憾事,跟據歷史準確的記載,孫思邈生於公元541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141歲,葬在故里孫原村孫氏祖墳。

孫思邈圖

他小的時候就體弱多病,但是為人卻是極為聰明早慧,通曉諸子百家,被人譽作“神童”。從前隱居在太白上中,對醫學上的民間藥方和經驗十分重視,一生都在兢兢業業的研究醫學,對醫德特別重視,提出不同年齡性別的人要分別治療,特別是兒童和婦女要特別注意,是張仲景過後研究中醫中藥比較全面的人。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放在了第一卷這樣重要的位置來説明。他本人更是以德養身,以德養性的傑出人物。

出生於西魏時期(541-682)的孫思邈出生時間也是有好幾種説法,有的人説他活了90多歲,有人説他活了102歲,還有説法稱141歲或者165歲,雖然具體的年齡已經無法探究,但是他確實是個百歲老人,長壽之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卒於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那麼孫思邈到底是如何去世的呢?

關於孫思邈的死亡,史書上只給了四個字——無疾而終。還有的野史上也説孫思邈最後得道昇仙,長生不老,當然這也都只是猜測,具體的真實情況至今為止並沒有任何記載和説明,歷史上偉大而著名的人物,孫思邈死因不詳。

孫思邈傳人

孫繼光,又名檀林,是藥王孫思邈的的第36代傳人,據説這個人很低調,在文、武和醫學上都有很大的造詣,人稱三絕。但是他卻是從來不顯山露水,平時也是甘於寂寞,過着與世無爭的日子。也正是因為這樣,人們很少知道孫思邈的傳人竟然是這樣一個奇人。

孫思邈像

後來1995年發生了楊小霞事件,中西醫很多的醫生都對這個怪病一籌莫展,始終沒有辦法解決治癒,就在這個時候,檀林終於現世。不過也只是拋出了一篇萬言醫學論文,就再次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裏。據分析,檀林身為孫思邈的弟子,在醫德方面也繼承了孫思邈的思想,為了救助楊小霞,也為了維護傳統醫學的聲譽,檀林這才出現,不過當問題得到解決時,他卻再次選擇了隱居。

孫思邈的醫德主張“無慾無求”,一視同仁,而檀林的做法和孫思邈的理論不謀而合,能夠完整的繼承先人前輩的經驗理論,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

同時檀林還是《藥王新篇》的作者,他結合孫氏祖傳的秘方和先人流傳下來的典籍,揉合了自己的經驗理論,經過了20多年的時間,終於完成。其內容相當的廣泛,除了繼承孫思邈的醫術,此文中涉及了醫學,養生,鍛鍊,針灸術等方面,最重要的是,檀林還在這次的書籍裏,整理和記錄了2000多個祖傳的秘方,這一行動,為當代的中醫醫學,和養生學中的許多難題得到了破解和依據,是中醫醫學史上的又一個重大突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06 字。

轉載請註明: 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簡介 孫思邈活了多少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