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不該殺的2員大將,無論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可以説是接近完美的存在,如果非要吹毛求疵找出一點不足,那麼孔明的詬病所在,就是他的用人了,蜀國的後期,一直有着“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歇後語,當然王平、張翼、廖化、姜維等都是優秀的將才。但是很難再出現五虎將那樣力挽狂瀾的角色。諸葛亮在培養人才方面,也有一定的責任在其中。他殺了最不該殺的兩個大將,無論是誰活下來,其實蜀國都有機會統一天下。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2員大將,無論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第一個人便是馬謖,馬謖最初是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先後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喜好議論軍事謀略,因此被諸葛亮深深的器重。劉備去世前,雖然有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的忠告,但是諸葛亮卻並沒有當一回事,而是繼續使用馬謖當參軍。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2員大將,無論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事實上馬謖跟在諸葛亮身邊,確實出了不少的好點子,225年諸葛亮討伐南蠻,馬謖便建議,攻人為下,攻心為上,建議赦免孟獲,使得南中人心服,諸葛亮採納了馬謖的計策,南方不敢再次反叛。“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復反。”

馬謖還曾經幫助諸葛亮提出建議。離間司馬懿和魏國的關係,同樣十分的成功,但是馬謖的身份,明顯更容易當一名謀士,想出能夠致勝的辦法,卻並不適合當作一名要時刻顧全大局的將領、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2員大將,無論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最終在街亭之戰中,馬謖不聽命令,被張郃大敗,使得諸葛亮北伐功虧一簣,諸葛亮回軍之後,馬謖和一起在街亭作戰的張休、李盛等全部處斬。馬謖死的時候,年紀才39歲,這樣倉促的去世確實讓人感嘆。

坦率的説,諸葛亮的隊伍處於青黃不接的階段,應該留下馬謖,諸葛亮去世的蜀國,姜維北伐也好,抵禦魏國入侵也好,始終沒有合適的幫手為之出謀劃策,而在錦竹防禦戰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延同樣犯下致命錯誤,主動出擊導致全軍覆沒,以至於蜀國投降滅亡。如果馬謖在的話,是不是能夠改變戰局?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2員大將,無論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第二個人便是劉備的養子劉封,在211年,劉封跟隨劉備發動入川之戰,此時的劉封只有20多歲,但是已經是武力過人,帶領部下,所過之地戰無不勝,在218年,劉封繼續領軍北上,並在219年佔領了漢中的全境,又和孟達佔領上庸地區。

不過劉封因為在219年末能援助正在攻擊襄樊的關羽,而被劉備所怪罪,之後,劉封和孟達不和,導致孟達投降曹魏,劉封的部下也全部背叛,導致其丟掉了上庸郡。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2員大將,無論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劉輝回到成都之後,“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因此劉備採納了他的計策。這也是一個重大的失誤,諸葛亮所擔心的,無非是劉封將來對阿斗的帝位產生威脅,但是他忽略掉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劉封對上庸郡和軍隊的影響力,失去了劉封,對於蜀國來説也等於丟掉了上庸,在後來的日子裏,諸葛亮北伐,只有拘泥於一個地方作為突破口,上庸的丟失也導致他們在北伐的時候,很難和吳國進行全面的軍事合作,也就註定了北伐的失敗。

蜀國本來實力就是三國最弱,他們想要統一天下,就宛如走鋼絲一般危險,不能有任何失誤,失去劉封和馬謖兩位大將了,這確實可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9 字。

轉載請註明: 諸葛亮最不該殺的2員大將,無論誰活下來,蜀漢都有機會統一三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