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知乎日報:令你印象深刻的行為藝術項目有哪些?

由 高會雲 發佈於 經典

  怎麼沒有人提我最喜歡的行為藝術家 Sophie Calle 啊,那我就來説説她的作品。

  Sophia Calle 生於 1953 年,法國人,是作家,攝影師,行為藝術家,她的作品有攝影、行為、裝置、影像。

  我超喜歡 Prestel 在 2003 給她出的這本書,裏面涵蓋了 Sophie Calle 的大部分作品,裝楨極其精美,還有許多 Sophie 手寫筆記的仿真印刷,紙張的大小和材質都會根據描繪的作品而改變。這應該是我最喜歡的藝術家作品集。

  總的來説,Sophie Calle 的作品討論了“隱私”的問題,探討了一個個體身份在社會層面的構成,一個“私人”和“公共/羣體/社會”的關係,包括個人信息,個人紀錄,公共監視等話題。她的作品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獨一無二的、極其主觀的判斷標準和衡量參考,她的作品啓發了 1960 年代法國文學的 Oulipo 運動,可以翻譯為“潛在文學運動”。她的作品描繪了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的 vulnerability(易傷,脆弱),主要研究了個體身份和隱私。她的作品總是包含了照片和她的私人筆記,文圖並茂,許多都可以作為社會學研究的參考案例。

  我比較喜歡 Sophie Calle 早年的一系列作品,真誠、天真、浪漫而且有孩童般的好奇心和幽默感。她是巴黎人,畢業後四處遊歷了 7 年,1979 年回到巴黎。她説那時剛回來,也沒什麼朋友,每日閒的無聊,就去咖啡館坐着觀察陌生人。最後決定每天跟蹤一個陌生人,人家去哪兒她也去哪兒,人家幹什麼她也幹什麼,由此從另一個陌生人的角度探索巴黎這座城市。她一邊認真地寫下跟蹤日誌一邊偷偷摸摸地給被跟對象拍照,像個私家偵探一眼記錄下她看到的一個陌生人一天的一言一行,同時也寫下自己的解讀和想象。她的照片和文字構為了一個“subject(對象)”在文字和圖像上存在的客觀記錄,構建起了一個沒有內核只有表象的個體。

  於是她做了Suite Venitienne (1979) 這個作品,跟蹤了一個陌生男人,給他取名為“Henri B”跟蹤記錄了他在巴黎的一天,給這個虛無的人建構了一個社會檔案。她用這個舉動探討了個人身份在社會表象層面的展現,一個由地點、時間、數據、行動等“硬性條件”構成的一個具體的人的身份。同時也質疑了這種“照片文字”記錄的真實性和可行度,包括公共領域的監控與監視這一社會隱私問題。她的這個作品被認為是當代藝術,尤其是當代藝術裏 surveillance art 的代表作,因為它突出地展現了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思想和初衷較最後作品本身更為重要的這一事實。法國思想家鮑德里亞 Jean Baudrillard還在他 1988 年的一篇論文裏評價了這個重要的作品,認為這件作品展露了在追蹤者和被追蹤者之間的,相互的一種“個人意願”的損失。這是代當生活中,人們生存的公共關係跟私人生活相處的重要元素。

  Sophie Calle 玩得開心,後來還讓母親專門僱了一個專業的私家偵探,跟蹤了自己的一天,記錄下了自己作為一個 subject 在社會表像層面的文字和影像紀錄。成為了後來在西班牙古根漢美術館展出的作品The Shadow(1981)。她自己説,她想看看自己在陌生人眼裏的樣子,也給自己留下一個圖像的、客觀“真實”的、表象的個人存在記錄 (as an attempt to provide photographic evidence of my own existence)。

  總的來説,個人隱私和私生活,包括私人生活的空間、場所、構成都是 Sophie Calle 的興趣點。

  也是在 80 年代初,她也是閒的無聊,就做了一個請陌生人去她家睡覺的藝術項目 The Sleepers (Les Dormeurs),企圖用這種聽上去十分大膽刺激的方式探試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界限,做一個關於隱私的社會實驗。她號召了她僅有的幾個朋友,找了些朋友的朋友,甚至是街上完全的陌生人去她家,在她的牀上睡八個小時。

  ‘I asked people to give me a few hours of their sleep. To come sleep in my bed. To let themselves be looked at and photographed…’ (1996, p. 21).

  Sophie Calle 是用一種幽默的方式敞開自己的懷抱去迎接陌生人,她把自己的最私隱的空間借給陌生人,自己則在一旁做安靜的觀察者——她在牀邊每隔一小時給來睡覺的人拍照,有時甚至跟他(她)聊天聊很久,在一個最私人的場所和地點跟一個不知名的陌生人進行親密而自然的談話。

  這個計劃記錄下來很多有趣的信息,一個願意公開和分享私人空間的藝術家,還有許多願意主動奉獻上私人鏡頭和私密經歷的陌生人。除了大量的紀實照片外,Sophie Calle 記錄下的,她與陌生人之間的對話內容也很好看。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早期作品是她的“酒店陌生人系列”—— The Hotel(1981)。

  Sophie Calle 去威尼斯的一家酒店當了一個星期的打掃清潔的 chambermaid,她就連續七天進入不同的房間,給住店的旅客的物品拍照。像記錄犯罪現場一樣客觀真實的記錄每一樣物件的擺放、房內空間、當時的狀況,目的不是為了產生一張張好看的照片,而是記錄下一個人在酒店房間這個環境裏存在的樣子。

  "I spent one year to find the hotel, I spent three months going through the text and writing it, I spent three months going through the photographs, and I spent one day deciding it would be this size and this frame...it's the last thought in the process."

  這個作品一樣還是圖像和文字記錄一起,描繪了一些個陌生人,但也是社會上真實存在的人生活的“物像”,包括一種願意展示給他人的狀態。

  而 Sophie Calle 的私家偵探般的觀看視角也再一次探討了侵入個人隱私的社會問題,一種觀看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關係,一種公共和私人空間的界限模糊。

  我特別喜歡 Sophie Calle 的作品,她後來的Address Book (1983)也是在討論隱私的話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搜搜。

  而我也很喜歡她後期的很多帶有自傳體意義的作品,很感人。例如 2007 年威尼斯雙年展上的Take Care of Yourself (2007),和 2011 的 "True Stories",我都很喜歡。

  希望你們覺得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