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唐朝甘露之變要謀殺宦官的是誰 甘露之變的影響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甘露之變要謀殺宦官的是誰

甘露之變是發生在唐大和九年,這是一場宦官和唐文宗、大臣之間的鬥爭,是一場政變奪權性質的鬥爭,在這場鬥爭中,最終宦官勝利,造成了朝廷中很多官員被殺害。那麼在這場甘露之變要謀殺宦官的是誰呢?

文宗像

在甘露之變中,想要謀殺的宦官是唐文宗、李訓、鄭注等人。在寶曆二年,唐敬宗被宦官劉克明所殺,之後另一個宦官王守澄就立文宗為帝。唐文宗一直不滿宦官的專權,李訓和鄭注知道唐文宗有反抗之心,於是就與唐文宗密謀誅滅宦官。李訓和鄭注是宦官王守澄推薦而進入朝廷擔任高官的,所以他認為與他們兩人商量不會引起王守澄的警覺。之後在大和九年,文宗杖殺了曾經參與殺害唐憲宗的宦官陳弘志,不久後又賜死了宦官王守澄。

之後在上朝時,李訓稱在左金吾大廳後的石榴樹上有甘露,文宗命令李訓率領百官去察看,以此想將宦官一網打盡。但是宦官的頭目仇士良發現事情不對,於是就挾持了文宗,之後仇士良將李訓、鄭注等人捕殺,連他們的家人都一併殺害。這就是史稱的“甘露之變”。

但最終文宗、李訓和鄭注等人沒有將宦官清除,而自己卻死了,最後宦官得力。事變之後,文宗被宦官軟禁,更加沒有權利,國家政事一律由宦官掌權,朝中各宰相都相繼辭去,文宗對此一籌莫展,鬱鬱寡歡,不久後,文宗李昂含恨而死。

甘露之變的影響

甘露之變是發生在公元835年,也就是大和九年的時候,由於27歲的唐文宗不甘被宦官控制,所以就和大臣李訓、鄭注兩人策劃誅滅宦官,以奪回皇上所喪事的權力。在11月21日,唐文宗以觀賞甘露為名,將宦官的頭目騙到禁衞軍的後院然後將他們斬殺。但是被仇士良發現,最後導致朝廷大臣被殺,這次被牽連的人將近一千多人。史稱為“甘露之變”。那麼甘露之變的影響是什麼呢?

甘露之變

在“甘露之變”後,宦官一直將軍政大權牢固的掌握在手中,君主的廢立、生殺等也都掌握在宦官的手中,這被稱為是中國歷史的第二次宦官時代的開始。天下的事都取決於北司,而宰相只是寫文書而已。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宦官的權力比皇帝還要大。

在甘露之變發生後,此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門下省、中書省的官員入朝都與家人一起辭去,因為説不定什麼時候就要被殺了,所以就提前離開。而唐文宗更加受到了宦官的欺凌,有一次唐文宗問當值的學士周墀:“朕的前代是那個皇帝?”周墀説:“陛下的前代是堯、舜。”文宗感嘆道:“我怎麼能與堯、舜相比呢,怎麼能像周赧漢獻耳!”

唐朝宦官勢力,一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覆三年,也就是903年才將宦官殺盡,這才終告消失,然而,不久後的唐朝又因為朱温建立了後梁篡位而滅亡。


甘露之變後幾位詩人的反應

在甘露事變後,唐文宗聽聞多名朝廷重要將領被誅滅感到十分的悲痛,但同時也是無可奈何。現今,他唐文宗完全是處於太監的控制之下,只能在深宮中九重哀嘆悲悽。那麼在甘露之變後幾位詩人的反應如何呢?

李商隱

在甘露之變後,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在東都洛陽閒居的白居易聽説長安的老同事全族一起上法場這一事情,顯得十分的幸災樂禍,於是就作了詩《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退居政治二線的白居易一直為火灼心,如今能夠看到往日的後來居上者終於要一命黃泉了,也難免會賣弄一下自己早先退出朝廷的狡黠和潔身自好的智慧。

而相比於白居易,同為官場元老的裴度來説,他雖然是浮城避禍,但很少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情感。裴度借酒消愁,在詩文之間,透露着看似閒適的心境,但也有藏不住的笑意和或者是抑制不住的悲憤。從裴度在甘露之變後的詩文看,可以看出他比白居易要厚道的多。

相比於老年人來説,正值青年的李商隱就顯得更加的意氣風發。年僅二十四歲的李商隱,在甘露之變事發後,就立馬作了一首《有感二首》,表達自己的憤憤不平,同時感慨時局。

“甘露之變”後,另一位詩人也是有感而發,他就是杜牧,但他的態度跟李商隱完全是相反的。當時一直在外輾轉反側的杜牧剛剛入京作監察御史,正值李訓和鄭注氣勢高漲,杜牧對兩人又反感又懼怕。後來他的好友被貶值,讓他氣憤之極。所以他的態度很李商隱正好相反。

甘露之變為什麼會失敗

甘露之變是發生在唐文宗大和九年十一月的一次政變,在這次政變中宦官勢力獲勝,造成了朝廷中很多重要官員被殺。那麼這次甘露之變為什麼會失敗,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

文宗像

唐文宗是由宦官王守澄從十六王宅中被選出來立為皇帝的。文宗的祖先、哥哥都是被宦官所殺,所以為了能夠“刷君父之仇恥”,所以文宗更是決定要將宦官除盡。宦官最初是以一種奴隸的身份出現的,但是在唐文宗時期的宦官已經是擁有軍權,控制禁軍,指揮朝政等朝廷重大事項,實力是非同小可。

而唐文宗是由藩王登基的,只有很少的心腹忠臣,而且也沒有掌握軍權,所以他要對付宦官來説更是難上加難。還有一點就是執行計劃的李訓求功急切,急於動手,而所做的準備不足,因此被老謀深算的官宦仇士良看出了破綻,這也是導致甘露之變會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文宗聯合李訓和鄭注將宦官陳弘志和王守澄殺害後,李訓和鄭注原本是約定由鄭注以協助王守澄的葬禮為名,率領數百名精兵,想要在宦官參加葬禮時一網打盡。但因為李訓不想讓鄭注因此領功,所以就讓自己親信出任,暗中招募士卒,還提前行動。因為李訓這一急切的行為,而且準備也沒有充分,因此失敗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甘露之變的失敗使宦官的權力更加的大,皇帝更是一個有名無實的人物。所以“甘露之變”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宦官時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