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名言
被譽為詩仙的李白為後世留下無數或優美動人,或空靈飄逸,或雄起渾厚的詩歌,風格雖然各異,但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李白留下的詩歌中,藴含着許多名言,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慢慢揣摩。
李白與友人飲酒作詩
關於李白的名言,在現今流傳最廣的莫過於以下這幾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等等名言。其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一句出自李白所寫的《將進酒》中,這一句充分表明了李白樂觀向上的心態,認為自己終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心中的抱負。李白看透了人生的真實意義,得出了對人性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這句話也激勵着我們不應該看輕自己,未來有着無限的可能。
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一句則出自李白所寫的《行路難》中,當時李白仕途不順,被放逐出了長安,遠離了政治中心。李白的朋友們對李白的遭遇感到十分的同情,於是紛紛出資相助,並邀請李白一起喝酒作樂。李白雖然因自己心中的抱負無法實現而感到苦悶和無奈,但性格倔強的他並沒有放棄,而是樂觀曠達,認為自己終有一日能夠乘風破浪,橫渡滄海,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與抱負。
李白於公元742年被當時的皇帝唐玄宗宣召入長安為官,自己心中遠大的抱負終要實現了,於是寫下來這一首《南陵別兒童入京》。其中有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句表達詩人當時信心滿滿的樣子,自己多年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這就告訴我們,不要放棄,終有一天你能實現自己所想的事情,成就一番大事業。
李白被稱為什麼
唐代大詩人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一生寫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歌,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大詩人。李白在詩歌上有着很高的造詣,他寫出來的詩歌琅琅上口,又有着深刻了的意義,是當時最受推崇的詩人了。那麼,李白都有過哪些稱號呢?
被稱為“詩仙”的李白
李白最有名的,傳的最廣的稱號應該就是“詩仙”這一稱號了。李白是在西域地區的碎葉城出生的,李氏一族在當地也是名門望族。李白自小便十分的聰慧,五歲時就會背誦六甲,是當地有名的神童。等到了十五歲,李白便開始鍾情於劍術,喜好行俠仗義。公元724年即開元十二年,已經二十四歲的李白拜別父母,仗劍遠遊。李白心中一直都有遠大的抱負,但卻一直沒法實現。時間匆匆而過,已經四十二歲的李白經人推薦來到了長安,見到了當時已經久負盛名的賀知章。李白將他在途中所寫的《蜀道難》一詩呈獻給賀知章,賀知章讀後十分驚訝於李白的才華。賀知章將李白比作天上下凡而來的仙人,稱李白為“謫仙”。就這樣,李白詩仙的名號就廣為人知了,大家就跟隨賀知章的説法,稱李白為詩仙。
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是一個原因,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李白所寫詩歌的風格了。李白在寫詩歌時十分擅長使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運用誇張、比喻和擬人等等一系列修辭來寫。李白富有想象力,所寫的詩歌常常是飄逸空靈的,十分有“仙氣”。由於李白寫詩的風格,所以就稱李白為詩仙了。
清平調 李白
唐代大詩人李白除了擅長絕句外,他的樂府詩歌更是一絕。《清平調》是李白所寫的組詩,一共分為三首,是典型的樂府詩歌。李白於公元743年或是公元744年寫下了《清平調》這一組詩歌,根據時間的推算,當時李白的仕途順遂,官至翰林,深得皇帝唐玄宗的賞識。
《清平調》
根據史料的記載,唐玄宗在偶然間閲讀了李白所寫的詩歌,當即驚為天人,十分欣賞李白的才華。於是,唐玄宗就召李白進宮,並親自前去迎接他。李白最後被封為翰林,跟隨侍奉在唐玄宗的左右,成為他的御用詩人。有一年的春天,唐玄宗攜楊貴妃在宮中的御花園裏欣賞美景,伶人們正準備歌舞助興。但正在興頭上的唐玄宗卻不滿伶人們演奏的曲目,於是派人召李白進宮,讓他重寫。
李白進宮後,思考了片刻,便提筆寫下了《清平調》這一組詩。第一首是寫楊貴妃無與倫比的美貌,用嬌豔的牡丹襯托楊貴妃的容貌,認為她比牡丹還要豔上幾分;第二首則是寫楊貴妃深受皇帝的寵愛,寵冠後宮。李白用壓低前朝時期著名的美女趙飛燕等人,抬高了楊貴妃的地位;第三首則是總結了前兩首,將御花園中正盛開的牡丹花與楊貴妃、唐玄宗結合在一起,構思十分的精巧,辭藻也是非常的華麗,極大的顯示了李白的文學天賦。
《清平調》的三首組詩,用詞都十分的精緻華麗,充滿着宮廷的富麗之感,全詩景、物、人三者交融,相互連接,是不可多得的好詩。難怪當李白寫完獻給唐玄宗後,唐玄宗與楊貴妃都十分的滿意。
憶秦娥 李白
從史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唐代大詩人,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大多所寫的都是詩歌,很少會寫詞。李白是很少寫詞,但不代表他沒有詞流傳下來。李白所寫的詞中較為有名的一首便是《憶秦娥•簫聲咽》了,同時,這也是唐五代時期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詞了,被世人廣為傳誦。
《憶秦娥•簫聲咽》
李白所寫的《憶秦娥•簫聲咽》描述了一位女子思念遠方愛人的痛苦之情,有着一股哀愁之感。此詞的上片直接描寫了秦娥思念愛人的場景。不知何時傳來了一陣玉簫的聲音,正在夢中與遠方愛人相會的秦娥被玉簫聲給驚醒了。玉簫的聲音很是悲涼哀怨,此時窗外正懸掛着殘月,倍感淒涼。秦娥的夢雖然被玉簫聲給打斷了,但秦娥還是沉浸在自己的夢中無法自拔,因為夢中有她的愛人。但無奈現實中她的愛人不在她的身邊,陪伴她的只有天邊冰冷的殘月。
此詞的下篇卻由秦娥個人思念愛人的哀怨轉換成了歷史的憂愁,加深了詞的意境。李白通過對秦朝的古道,漢朝的陵墓進行了描寫,時間匆匆而過,這些王朝的遺蹟已經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無論當時這個王朝是多麼的強大都阻止不了時間的流逝以及王朝的衰亡。各種景物相結合,形成了一片蒼涼之感。
《憶秦娥•簫聲咽》全詞的意境十分的深遠,風格恢弘壯麗,李白用短短四十六個字描繪了一幅壯觀的場景,是少有的傳世佳作。古今眾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極其的高,有“百代詞曲之祖”的稱號。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他有着遠大的人生目標和抱負,但卻一直懷才不遇,無法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這種懷才不遇的心情,在李白遠離京城十多年後到達了頂點。從他所寫的《獨坐敬山亭》中,我們能夠窺的李白當時無奈而落寞的心情。
《獨坐敬山亭》
其實,大詩人李白還是有過一段為官的經歷的,公元742年即天寶元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唐玄宗翻閲了李白的詩集,當即驚為天人,封李白為翰林,讓李白隨時侍奉在自己左右。但唐玄宗對李白的賞識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那些人紛紛在唐玄宗面前詆譭李白,李白才當了沒多久的翰林,就被放逐出了京城,遠離了政治中心。
而《獨坐敬山亭》這一首詩就創作於公元753年即天寶十二年,根據時間來推算,李白那時候已經遠離京城十二年了。李白出門遠遊的十二年裏,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長期漂泊無依的生活,使李白嚐遍了人世間的辛酸苦楚,看透了世態炎涼。雖然李白的性格一直都是如此樂觀豁達,但心中還是會有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以及一絲絲的孤獨之感。
從《獨坐敬山亭》一詩中,我們能夠很明顯的體會到詩人的孤單、寂寞以及落寞的心情。詩中所寫的意象,如飛鳥、孤雲、敬山亭等都是孤孤單單的,形單影隻,正如詩人自己。李白在那時已經不復當年的風采了,他獨自一人來到敬山亭,獨自許久,觸景生情,感到十分的悲涼。李白看着眼前的風景,於是借景抒情,抒發自己心中的孤獨與無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