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掌握自理能力更重要 做好幼小銜接家長不必犯難

幫孩子掌握自理能力比多學點文化知識更重要

做好幼小銜接 家長不必犯難

賈林娜

■往年五月份是本市小學的統一報名招生時期,今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小學招生的時間延後。而隨着孩子居家生活的時間延長,不少適齡入學兒童的家長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起來:本來計劃在孩子入學前,由幼兒園大班的老師引導孩子做好幼小銜接準備,或者把孩子送到教育機構舉辦的學前班提前做好知識儲備;而現在再過幾個月即將成為小學生的孩子卻在家裏懶散地“混日子”。家長們着急又擔心,這樣狀態的孩子如何能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幫孩子掌握自理能力更重要 做好幼小銜接家長不必犯難

調查:孩子即將入學,家長頗感為難

小悦今年9月即將入學。最近這段時間,小悦每天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催着媽媽帶她到樓下小花園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看着跟小朋友一起瘋跑的女兒,小悦媽媽張女士着急又無奈。她説,上學期就給孩子報名上了學前班,簡單加減法、古詩詞、英語兒歌什麼的倒是都學了一些,可是假期一延長,孩子之前學的知識都還給了老師。怕她上小學後不適應上課節奏,每天想讓她複習一下,順便也練習一下“坐功”,可這孩子壓根兒坐不住。這麼下去,很擔心她上學以後認真聽講都是個問題。

據瞭解,跟張女士有一樣擔心的幼兒園大班學生家長不在少數。孩子晚睡晚起、生活時間不規律;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急躁,有逆反心理是家長們最感焦慮的三個問題。有家長表示,孩子每天晚上10時過後還在興奮地玩,隨時隨地想吃就吃,對家長的要求充耳不聞。以前總想着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由老師管教,或者在上小學前報一個短期的學前班,讓孩子適應學校的課堂節奏,調整作息時間,再學些語數外知識。而現在小學報名時間延後,居家生活時間延長,孩子在家裏越待越懶散,這樣的狀態怎麼能適應小學的生活呢?

幼兒園園長:從小事入手,讓孩子學會自理

河西四幼園長、正高級教師唐曉巖説,對孩子的入學準備,有的家長確實有依賴心理,盼望老師能起到主導作用。但今年的特殊情況下,家長是每天與孩子相伴的人,現在開始,家長們應該有計劃地對孩子進行幼小銜接教育。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和幼兒園現在也在編輯錄制幼小銜接教育的網絡課程,給家長們提供指導建議,幫助大班的孩子順利入學。

唐曉巖建議,家長們要放棄依賴心理,首先從調整孩子一日作息時間開始,矯正孩子的惰性。不能讓孩子過多地看電視以及接觸電子產品。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長要以身作則,全家人一起擺脱慵懶的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健康飲食、合理鍛鍊。

其次,不少家長認為幼小銜接教育就是多學文化知識,這是一個誤區。入學前的孩子要多注重能力的培養,以遊戲的形式培養孩子的能力。復工狀態下,家長們仍然可以利用有限的時間實現高質量的陪伴。比如跟孩子一起閲讀,閲讀後採取提問的方式互動,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一起玩拼圖和走迷宮遊戲,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等。

再次,可以從每一件小事入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家長可以嘗試給孩子設定生活中的小任務,比如讓孩子自主刷牙洗臉並且勤洗手,從個人衞生入手,養成自理能力;做飯的時候讓孩子當小幫手,通過準備食材,讓孩子學會辨認食物、數數等,潛移默化傳授知識。在孩子跟小夥伴的遊戲中,鼓勵孩子自主跟小夥伴和他們的家長表達願望,學會跟成人的交流,學會自主探索感興趣的事物,為孩子做好入學的心理和能力準備。

最後,有的家長為孩子缺少學習興趣感到焦慮,也不必硬性矯正。儘管孩子年齡小,建議家長也要跟孩子平等對話,在跟孩子一起做好入學準備的時候,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而不是衝動之下跟孩子發脾氣,這樣會刺激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倒不利於正確引導。

小學老師:規範作息,培養孩子表達能力

和平區昆明路小學高級教師王霞常年在低年級任教。她説,往年一年級新生入學後,學校會安排一週的適應期,讓孩子們熟悉學校環境、適應上課節奏、多瞭解老師和同學。今年對於新一年級學生,學校和老師會考慮特殊情況下入學新生的狀態,更加細緻地安排適應期的內容。接班的任教老師都會仔細瞭解學生的狀況,與家長多溝通,以便及時調整教育方法。

與幼兒園老師的看法一致,王老師認為,調整好作息時間是入學前家長首要幫助孩子的事情。如果有規律的生活習慣被打亂,不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也不利於適應學校新環境。有規律地生活,才能讓孩子樹立即將成為小學生的意識。另外,現階段為孩子積累知識而學習並不可取,建議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固定一個每天學習的時間,無論是趣味識字還是數數接龍,都是培養孩子的學習意識,讓孩子嚮往小學的學習生活。

有的孩子活潑好動,專注力不夠,王老師建議,家長可以跟孩子做一些訓練專注力的小遊戲。比如訓練孩子安靜坐下聽一段故事,跟孩子一起畫畫等。並不要求孩子能安穩坐住40分鐘,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保持20分鐘左右的專注力就好,因為在小學課堂上,老師的課程設計也是多樣的,講授新知識也不會佔滿一節課的時間,會有多種教學環節讓孩子寫一寫、練一練、動一動,所以家長不必過分擔心孩子坐不住40分鐘。

此外,小學與幼兒園的要求不同,對孩子的自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強化孩子自理能力的訓練。比如學會快速整理物品,快速穿脱衣服,主動表達“上廁所”等願望,並且能照顧好自己及時喝水等。

有的家長認為,沒有幼兒園或學前班的教育,孩子入學後會跟不上教學進度,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培養孩子好的習慣比學知識更重要。以語文學習為例,一年級語文的第一單元是教孩子認字,第二單元才開始學習拼音,如果家長並沒有把握教好孩子拼音,放手交給老師也可以;孩子的聽話理解能力沒有問題,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的數學題算不明白。入學前,家長可以教孩子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學會自我介紹;而且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因為學會清晰地、有條理地表達,可以讓孩子能自信地回答老師提問、跟老師同學無障礙地溝通交流,有助於孩子更快適應小學生活,這些遠比學會拼音、識字和加減法更有用。

心理專家:家校聯手,幫孩子擺脱懶散

12355天津青少年心理諮詢熱線首席心理專家東玉林老師表示, 對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説,居家生活的幾個月,如果不注意規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加上沒有中小學生那樣網絡課堂教學的約束,孩子的懶散狀態很難被糾正。此時家長既不能焦躁發脾氣,也不能放任不管,把希望寄託給老師。讓孩子有規律地作息、遠離電子產品,是家長最易入手,也最易取得效果的教育辦法。

做一個有準備的家長,要先從放平心態、保持冷靜的頭腦做起,為自己和孩子做一個入學準備的計劃,保持安穩的心態。另外,教育管理部門和幼兒園可以對大班孩子和家長做一個包括孩子在家表現、在家學習情況的調查和評估,徵求家長的意見,給學生家長提供一份可實際操作的幼小銜接教育規範要求文字版。離開了集體教育環境,孩子的規則意識淡化,也缺少了和同齡人相處的意識,家長就要根據校方的建議,負起對孩子監督引導的任務,幫助孩子找回要遵守紀律的感覺,才能真正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表達能力等各種入學準備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6 字。

轉載請註明: 幫孩子掌握自理能力更重要 做好幼小銜接家長不必犯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