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賞析 趙孟頫福神觀記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趙孟頫鵲華秋色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是趙孟頫回到老家浙江吳興的時候,為自己家鄉好友周密所作,這是一幅典型的文人山水畫。這幅圖的有趣之處在於,趙孟頫畫的是濟南之景,作畫之處是在自己的家鄉浙江。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賞析 趙孟頫福神觀記

趙孟頫鵲華秋色局部

趙孟頫回到家鄉之後,見到了自己的好友周密,周密的祖籍是山東濟南的,可是周密卻從沒去過自己的故鄉。恰好當時的趙孟頫剛剛從“華不注山”和“鵲山”遊玩歸來,“華不住山”就是現在“華山”的古稱。所以他就向周密説起了濟南的美麗風光,説到高興之處,不免畫興大發,就在周密的家中,準備好筆墨紙硯,即興創作了這幅《鵲華秋色圖》送給了周密。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現在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圖縱28.4釐米,橫90.2釐米,是一幅圖卷設色畫。圖中共有兩座山,左邊圓頂的是“鵲山”,右邊尖頂的是“華不注山”,山前是水澤和樹林,一派漁舟隱現,平和安寧的農家生活。

此幅圖畫的用色非常講究,主色是青綠為主,兩座山峯佔了圖畫的大部分配色,這兩座山峯用的是花青和石青兩色,兩色雜糅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藍色。樹木和水澤所用的顏色,都是為了配合兩個山峯,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比較舒服的視覺體系。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雖然只是趙孟頫的即興之作,但是即興之作,才會更加容易的出珍品,所以這幅畫作的藝術價值非常之高,他代表了趙孟頫文人畫的一個新的境界。

趙孟頫福神觀記

趙孟頫福神觀記,全名是趙孟頫《杭州福神觀記》,是趙孟頫書寫的一篇碑文。這是一篇敍事型的文章,全篇講的是杭州的福神觀的建造始末。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賞析 趙孟頫福神觀記

趙孟頫福神觀記局部

《杭州福神觀記》是元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鄧文原撰寫的,主要是記載了道教魁首張唯一派人在西湖斷橋修建福神觀的事情發展始末。這本是一篇及其平常的文章,但是經過文學大家的潤色之後,使得這篇題材平淡的文章,煥發出了不一樣的光彩。

趙孟頫是浙江吳興人,身為一個浙江人,對於家鄉的美景肯定是非常的喜愛,而西湖不僅僅是杭州的代名詞,更是整個浙江的代表。斷橋是西湖的美景之一,趙孟頫信奉的是道教,所以對於道教的文化是非常的推崇的。福神觀是當時的道教領袖派人修建的,其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作為道教的一個忠實的信徒,只能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來表達自己對於信奉的宗教的尊重。所以,作為當時的書法大家的趙孟頫為福神觀題寫了碑文,用的就是文學家鄧文原寫的《杭州福神觀記》。

趙孟頫福神觀記書寫於他67歲高齡的時候,趙孟頫總共活了68歲,67歲的趙孟頫雖然也非常的喜愛書法,但由於年齡的原因,是很少題寫碑文了。所以,晚年趙孟頫的墨寶是非常珍貴的。

晚年的趙孟頫,書法更加爐火純青,用筆雄洪深厚,這幅字可是唯一的版本,趙孟頫所寫的《福神觀記》石碑早已不在,所以它的文本,是現存的孤本。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是趙孟頫古木石竹畫的代表之作,石頭和竹子,是古代畫家比較喜歡的創作題材。因為這些東西都能表現一些特有的風骨,竹子的筆直挺拔,石頭的穩重敦厚,這都是古代君子的一些品格。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賞析 趙孟頫福神觀記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局部

趙孟頫一直提倡繪畫的“復古運動”,還提出了繪畫的“技藝八法”,並將這“八法”廣泛的應用到自己的畫作之中,特別是古木石竹畫中。趙孟頫的古木石竹畫運用的就是宋朝的文人水墨寫意筆法,這是米芾和蘇軾等人提倡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繪畫手法。這種手法在在趙孟頫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成熟的體系。

趙孟頫在秀石疏林圖中的跋上提的一句話是這樣説的:“飛白畫石,籀筆描木,八法寫竹”,這是一句傳授書畫技藝的話語,趙孟頫希望自己的這幅畫作,能夠給後世觀看之人一些啓示,從而發揚自己的書畫技藝,推動書的“復古運動”。

趙孟頫秀石疏林圖的題材是很簡單的,就是以=一塊普通大石,旁邊生長着稀疏的竹子,所以才被叫做秀石疏竹圖。整篇圖畫,構圖簡單,但是意韻豐富。竹子雖疏,但是各有特色,石頭雖然呆板,但是非常的秀氣傳神。

趙孟頫的秀石疏林圖,對後世古木石竹畫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因為他開創出了一種新的繪畫筆法,為中國繪畫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出色的貢獻,後世很多的書畫家都將這幅圖當成文人畫的經典之作來學習。


趙孟頫楷書千字文

趙孟頫楷書千字文,本是一部書的名字,這部書收集的就是趙孟頫的《千字文》,裏面不僅是有楷書的形式,也有行書的形式。後來,作者為了彌補不足,又對此書進行了擴充,加上了楷書大家顏真卿,柳公權和歐陽詢的墨寶字帖。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賞析 趙孟頫福神觀記

趙孟頫楷書千字文字帖局部

《趙孟頫楷書千字文》這本書匯聚了楷書四大家,四種不同風格的楷書《千字文》,填補了圖書出版在這一塊的不足,給了讀者一種視覺享受。能夠同時欣賞楷書四大家的作品,對於喜愛書法的讀者來説,是非常的幸福的。

《千字文》是中國珍貴的古典文化,是在梁武帝時期,採集王羲之的1000個字,由侍郎周興嗣編寫而成,全文都是四字一句,讀起來韻味十足,朗朗上口,非常的便於記憶,是古代著名的兒童啓蒙讀物。

趙孟頫的楷書是其最擅長的書法字體,他是古代的“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頫的《千字文》有兩個版本,分別是行書版和楷書版,所以説《千字文》是趙孟頫書法的代表之作,其楷書的版本也是其中的名作。趙孟頫曾經提出書法要注重筆法和字形,意思就是説書法要注重筆法的應用,然後也要注重字形的構造。

趙孟頫楷書千字文,有着鮮明的個人特色,他的楷書字體不但外在非常的圓潤秀美,內在也是非常的注重文字的內涵的塑造,韻味十足。另外,趙孟頫的楷書,也是非常的適合初學者來進行學習的,因為他的楷書非常的注重書法的基礎構造,能夠為初學者打好堅實的基礎。

趙孟頫與管道昇

趙孟頫與管道昇是元代聲名遠揚的才子佳人。趙孟頫與管道昇在至元二十五年相互認識併產生好感,不久二人珠聯璧合,成為當地的一段佳話。趙孟頫與管道昇在文學才華上不相上下,各具特色。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賞析 趙孟頫福神觀記

趙孟頫與管道昇泥像

趙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自號松雪道人。趙孟頫是宋太祖兒子秦王的後嗣,亦是元代傑出的詩人、畫家、書法家。宋朝滅亡後,趙孟頫迴歸老家居住。至元二十三年,程鉅夫將趙孟頫引薦給元世祖,元世祖欣賞他的才華,就召喚趙孟頫回朝當官。趙孟頫歷仕五朝,擔任過翰林學士、榮祿大夫等,被封為衞國公。趙孟頫離世後,追諡文敏。

趙孟頫才學博眾,擅長繪畫和書法,這兩者的成就開創了元代新的文學畫風,人稱“元人冠冕”。趙孟頫擅長畫鞍馬人物,描繪的《秋郊飲馬圖》栩栩如生,將馬兒的各種姿態、動態躍於紙上,造型活潑又堅定;造構圖上也佈置的恰到好處,既表達了主題,又體現了繪畫的高超技術。趙孟頫在書法領域上也是一枝獨秀,精通各種書寫,最精湛的是寫楷體及行書,還創造了“趙體”書法。趙孟頫的《赤壁賦》書法秀逸、筆鋒遒勁,被譽為元代楷書四大家之一。

管道昇(1262年—1319年),字仲姬,與趙孟頫是夫妻關係,先後被封為吳興郡夫人、魏國夫人,人們稱管夫人。管道昇是元代傑出的詞曲創作家、畫家及書法家。管道昇的書法受趙孟頫的影響,兩人所寫的楷書大體相同,筆法工絕。在繪畫方面,管道昇擅長畫梅蘭墨竹,首次創作的作品為晴竹新篁。

趙孟頫與管道昇在文學上的出眾,讓人可望不可及。

趙孟頫 王羲之

趙孟頫,是元朝初期的著名書畫家,王羲之,是東晉時期的著名書法家。趙孟頫王羲之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書法家,而且兩人都比較擅長行書。王羲之的行書作品《蘭亭序》有着“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但是也有人將趙孟頫的行書地位提升到和王羲之相同的地位。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賞析 趙孟頫福神觀記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趙孟頫最初學習的行書作品,就是王羲之的書法作品,畢竟在趙孟頫之前,是沒人能夠在行書之上比王羲之厲害的。趙孟頫是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人,他並沒有迷信王羲之的筆法,而是通過大量臨摹王羲之和其子王獻之的筆法,找出其中的優點和適合自己的地方,然後開創出了有着自己特色的行書書法。

人們喜歡將一些名人進行比較,那麼同為書法大家,趙孟頫王羲之這兩個人,有很多人將他們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可是很難分出強弱。因為,趙孟頫雖然是學習王羲之的行書,可是他卻形成了和王羲之截然不同的書法特點。

王羲之的行書瀟灑飄逸,就拿他的《蘭亭序》來説,行書書法如行雲流水一般,俊秀飄逸,有着一種乘風歸去之感。另外,王羲之的行書又顯得比較剛健優美。而趙孟頫的行書則顯得更加沉着恬靜,書法的變化更加的平穩。

其實趙孟頫和王羲之,本來就是不可比較的,兩人都是比較著名的書法家,而且兩人的書法學習之路也是非常的相似的,都是通過學習前人的書法,來進步完善自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29 字。

轉載請註明: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賞析 趙孟頫福神觀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