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用來提高語文成績的嗎?錯
鄰居家有個小朋友,近年來聽學校的話,讀了不少課外書,可是每到考試的時候,家長髮現語文成績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感覺這讀書錢花得有太冤。
這應該是現在很多家長犯的通病,就是花錢就想要見效,特別是有點經濟頭腦的人,更是如此;總想着投資和回報,覺得這花了讀書的錢,就得在成績上能所有體現。
其實,讀書的好處,古人已經總結得很到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要讓人長見識的,而不是要讓人長知識的;
換句話説,就是在讓小朋友讀書的時候,並不是要他掌握知識的,而是應該希望通過看書,讓他認識世界,讓他開闊眼界,讓他懂得做人的道理,等等……,這一切,並不能用來馬上提高語文成績,而且有的可能永遠也不能用來提高語文成績。
現在,家長如果把讀書的目的,改成了要提高語文成績,那麼結果一定是,原來的讀書毫無意義。
想要很快地提高語文成績,那他的閲讀就必須是針對提高語文成績來的,看的書就必須是有利於提高他相應年級語文的水平的。
比如説,面對這樣一份語文試卷,想要拿到好的成績,就必須學習掌握相應的內容,而如果讀的書和這些沒有關係的,自然就不可能提高語文成績。
比如上面的第1個題,根據拼音寫詞語,估計很多成年人不一定能寫得很準確,特別是如果讓反過來在字詞上面標出拼音來,估計多數的大人是考不過小學生。
而大人應該比小朋友讀了更多的書,也行了更多的路,但面對這種具體的拼音題,因為成年人缺少了專門的訓練,反而會敗下陣來。
而且,哪怕是把大作家們叫過來,比如把獲得國際大獎的那位作家請來,他的漢語拼音部分也完全可能考一個0分。
但這,絕對不能説小朋友的語文水平比大作家還要高。
讓讀書成為習慣,讓讀書成為生活的組成部分,不要帶有功利色彩,長期以往,一定會對小朋友產生影響,讓他過上更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