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大貪官, 乾隆明明知道卻不殺他, 嘉慶掌權後才知道答案
貪污腐敗並不是現代才出現的詞語,早在康熙時期貪官就並不鮮見了,康熙的性子不夠決斷,當他發現那些曾經侍奉他多年的老臣們中飽私囊時,他想的不是嚴懲,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所以康熙在位時國庫空虛,後來其四子胤禛上位,雍正的雷霆手段在歷史上是有名的,所以腐敗現象一下子減少了許多,可是等到弘曆(乾隆)繼承大統後,朝中又興起了不正的損私舞弊官員之風。
這根源還是得從乾隆南巡説起,他喜歡遊山玩水,曾數次打着南巡的旗號順便看看美景,可是由於隨行人員眾多,途中的花費巨大,很快國庫就開始告急了,就在這時和珅出現了,他拍着胸脯的向乾隆保證自己能解決銀兩問題,乾隆立刻就命他為內務府的主管。
和珅走馬上任急於表現,推出了一個議罪銀製度,顧名思義就是犯了錯的官員們只要上繳相應額數的銀兩就可以免罪,越是重罪需要繳納的金額就越多,這樣一來朝廷的收入開始瘋狂增加,乾隆奢侈的資本有了,官員們也喜不自勝,開始大肆的搜刮民脂民膏。
後來和珅就成了乾隆的心腹,官至高位手中權勢滔天,底下擁護他的大臣甚多,很多人就開始好奇了,為何乾隆眼睜睜看着朝廷變得烏煙瘴氣的也不管呢?和珅的野心越來越大,之後更是貪污了大量價值連城的寶物,乾隆為何明知這一切,臨終也不肯下令除掉他呢?這個答案在乾隆死後,嘉慶徹底掌權後才知道了答案。
原來乾隆知道貪污的風氣如此旺盛,與和珅脱不了關係,自己晚年有心無力,沒辦法再重鎮朝綱了,所以他特意留着和珅的命,嘉慶剛稱帝沒有什麼威信,恰好可以拿和珅開刀,嘉慶聯合老師朱珪,列下了和珅二十條大罪,抄了和珅的家,還把他革職關押,和珅的資產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林林總總算起來抵得上當時清政府十幾年的收入,所以民間還因此流傳出了一條俗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至此乾隆之前不殺和珅的好處很明顯了,一個是讓嘉慶親自滅掉和珅,重挫了貪官們的膽量,讓他們見識到了真龍天子的發怒;另一個是和珅貪污的錢財最終還是都歸了國庫,讓嘉慶不用再為國庫的匱乏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