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859年秋天,一個正一品大員被押上菜市口刑場,等待行刑。
這個正一品大員叫柏俊。柏俊,字靜濤,蒙古正藍旗人,道光六年進士,歷任內閣學士、正紅旗漢軍副都統、兵部尚書、户部尚書等職,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等於是“拜相”了。
柏俊因為何事,被押上菜市口刑場呢?
這與一年前的“戊午科場案”有關。
二
1858年,柏俊奉命主考順天府鄉試。
考試結束後,考官按照規定對正榜試卷(正式錄取名單的名單)進行復查時,發現考生羅鴻祀的試卷不但文理不通,還存在大量錯別字。短短五六百字的八股文,就有300多個錯別字。御史孟傳金奏報朝廷後,咸豐皇帝大怒,親自查看羅鴻祀的試卷,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
為了表示慎重,咸豐皇帝讓羅鴻祀在南書房裏單獨考一次,由左都御史肅順監考。這次,羅鴻祀交出的試卷依然粗劣不堪。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咸豐皇帝下令由左都御史肅順牽頭,會同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以及兵部尚書陳孚恩等人審理此案。
經過審理,肅順等人查明羅鴻祀才學淺薄,通過柏俊的家人靳祥,以重金賄賂主考官柏俊、同考官浦安,成功調換了試卷,得以榜上有名。此外,本次鄉試還發生了多次徇私舞弊事件,如旗人平齡,不學無術,胸無點墨,除了會唱兩口好皮黃,一無所長,居然高中第七名。這就是著名的“戊午科場案”。
“戊午科場案”牽出柏俊這樣的正一品“大老虎”,讓肅順如獲至寶。在這之前,柏俊反感肅順的做法,經常與他作對,讓肅順大光其火。現在,總算抓到柏俊的把柄了。最終,肅順等人給柏俊、浦安、羅鴻祀等人擬定為“斬監候”(靳祥已畏罪自殺)。
三
到了1859年秋天,“秋決”的時間到了。
按照清朝“秋決”程序,由刑部擬定“斬監候”的犯人,在處決的那一天,一律先綁赴菜市口刑場,等候皇帝硃筆勾決。一般來説,對於柏俊這樣的正一品大員,皇帝都會法外開恩,不會真的殺頭,往往在勾決前進行赦免,改為流放。所以,柏俊在被押往菜市口刑場時,還堅信咸豐皇帝會赦免自己,叫他大少爺趕快回府裏去收拾行李,準備起解充軍。
隨後,柏俊在官廳裏,與前來陪他的尚書、侍郎們談笑風生,就等咸豐皇帝的赦免詔令了。
然而,他沒有等來咸豐皇帝的赦免詔令,卻等來了鈎命者:肅順。肅順來到官廳後,與柏俊寒暄了好一陣,才拿出咸豐皇帝的旨意,宣佈立即執行死刑。
柏俊頓時傻眼了。剛才還在談笑風生的他,轉眼人頭落地。
柏俊因此成為清朝唯一因科舉舞弊被處死的正一品大員。
四
其實,咸豐皇帝的確有赦免柏俊的意思。
當天,咸豐皇帝在勾決前,再次召集王大臣商議。他念及柏俊身為朝廷正一品大員,“素持正”,辦事又力,不忍殺他,便詢問王大臣“柏葰有無屈抑”。意思是,看柏俊有無從輕發落的可能。
但是,肅順據理力爭,聲稱“取士大典,關係至重,亟宜執法,以懲積習”,應該嚴格執法、明正典刑。在朝大臣懾於肅順的威嚴,竟然無一人敢出聲為柏俊説話,咸豐皇帝猶豫再三,只好批准了。
咸豐皇帝説:“科場為掄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綦嚴。自來典試諸臣,從無敢以身試法者。不意柏俊以一品大員,辜恩藐法,至於如是!柏俊身任大臣,且系科甲進士出身,豈不知科場定例?竟以家人幹請,輒即撤換試卷。若使靳祥尚在,加以夾訊,何難盡情吐露?既有成憲可循,即不為已甚,就所供各節,情雖可原,法難寬宥,言念及此,不禁垂淚!”
這一番話,説得情真意切,堪稱“揮淚斬柏俊”。
五
柏俊在被處斬之前,已經預料到是肅順一心一意要他死,仰天長嘯,説:“一定是肅六饒不過我。只怕他也總有一天跟我一樣。”
一語成讖。
1861年,肅順在“辛酉政變”中被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聯合扳倒,判了一個“斬立決”,押送到菜市口刑場——兩年前,肅順在這裏親自看着柏俊人頭掉地;兩年後,又有無數對他不滿的人看着他人頭掉地。
歷史就是在這種不斷輪迴中輾轉向前。
【參考資料:《清史稿》《從清宮檔案談最大的科場舞弊案》《慈禧全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