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證券時報
天價學位房其實是一個教育管理問題。對於公辦教育,只有讓教育資源的分配相對公平,才能使孩子的義務教育不因家庭財力的不同而享受差別待遇。
近日,深圳一批高價學位房業主維權事宜被多家媒體報道。維權起由為這批房產原來在申請學位時可享受一類學位積分,現在卻被降為三類學位積分,導致一些孩子在學位申請中未能通過審核。
學位房的概念是教育部門為了解決就近入學,實行學區劃片所衍生出來的。在實行學區劃片之初,確實為解決教育公平、減少跨區域申請學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後來隨着各房產中介的推波助瀾,學位房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無論新舊房產,一旦有了優質學位的加持,房價立即扶搖直上。
深圳白沙嶺片區上世紀80年代末建設的南天花園等老舊小區因為附帶有深圳實驗小學的學位,目前每平方米報價基本都在15萬元以上,前兩年更驚現北京一衚衕6平方米的房子報價380萬元的奇聞。眾多家長不惜重金,對這些破敗不堪的房產趨之若鶩,其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他們追求的無非是一個名校學位,對於居住環境倒並不在意,甚至根本都不會居住,何況學位用完以後房產轉讓仍然可以享受高額的升值收益,從這種意義上來説投資學位房是一個包賺不賠的買賣。
也有人另闢蹊徑,通過租賃的形式順利申請學位。由此衍生出了一條黑色的虛假租賃產業鏈,養肥了一批中介和一手業主,倒逼教育部門出台了學位鎖定的應對措施,但該項措施客觀上又進一步推高了學位房的價格。
學位房的價格亂象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家長對所謂名校的盲目迷信,一是教育資源配置的嚴重不足或失衡。
對於家長來説,似乎孩子一入知名學校的大門,便前程似錦、一片坦途。其實對於小學、初中階段的孩子來説,即便進入了所謂的名校,也難逃放學後揹着沉重的書包直奔校外培訓機構的命運。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統計,是不是進了知名的小學、初中,就一定能考上更好的高中?從知名小學和初中考入重點高中的孩子中,又有多少孩子的名字出現在培訓機構的光榮榜上?究竟是所謂名校的培養,還是培訓機構的功勞,這實在是筆糊塗賬。
中國現在實行的是九年義務制教育,這決定了小學、初中階段屬於普惠制教育性質,理性地説,不應該有所謂的重點小學或者重點初中的出現。在上世紀各地政府財力較為緊張的情況下,集中力量辦好幾所小學、初中尚情有可原,但在21世紀的今天,如果小學、初中階段仍然存在所謂的優質學位與普通學位之別,無疑是對教育管理部門工作不力的一種證明。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位不均衡問題,各地政府首先應該加大義務教育階段的投入,確保適齡兒童有足夠的入學學位。在此基礎上,再對現存的教育資源進行充分的評估與優化。對一些前期投入不足的中小學校,無論是從硬件的改善,還是對優秀師資的引進,都應該給於更多的支持。應該鼓勵各個中小學校開展自身的特色教育,讓每一個學校都有其出類拔萃的特點。對於同一區域申報入學人數差異極大的,甚至可以採取師資相互交流等措施來削峯填谷。
深圳教育部門近幾年為解決學區申報不均衡的問題,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大學區制、創辦名校教育集團託管其他學校等嘗試。但事實證明,這些措施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又製造出了更多在名校光環下的高價學位房。
從以上兩個意義來講,天價學位房其實是一個教育管理問題。對於公辦教育,只有讓教育資源的分配相對公平,才能使孩子的義務教育不因家庭財力的不同而享受差別待遇。如果每一所小學、每一所初中各方面條件都基本均衡,相信各個家長也不會再挖空心思,在各個學校之間精挑細選,更不會為了所謂的名校學位而揮金如土,助長天價學位房的湧現。
天價學位房的出現並不是深圳的特例,在全國各地均大量存在。在國家數次對房地產的調控過程中,學位房屢次成為房價調控的突破口與急先鋒。房價、教育、醫療壓力重重的今天,抑制天價學位房無疑會有減輕負擔、促進消費的積極意義。為天價學位房降温,不是教育管理部門的義務,但促進教育資源均衡與公平,卻是教育管理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只要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充分均衡,天價學位房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原標題為《天價學位房折射教育資源配置嚴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