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你的百分之百。一切為了孩子,家長們幹什麼都願意。百分之七十花在孩子身上,我一年一個愛馬仕沒了。現在要拼搏的是家長的金錢、家長的精力、家長的資源。我不惜一切代價買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能進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學校。很多人是秉承着快樂教育,但一到小學一年級以後畫風就變了,他們就是説要把幼兒園的快樂時間都要吐出來。
這是影片《學區房72小時》結尾家長們為何要買學區房吐露的真實心聲,家長們一張張無奈嚴肅悲慼的面容上,説出這樣的話,句句聽來實在扎心,句句讓人淚目。
《學區房72小時》講述的是某大學副教授傅重愛女心切,女兒還有一年就要上小學了,為了讓女兒進入市重點小學接受良好的教育,贏在起跑線上,傅教授看上了一套學區房。
那套學區房旁邊就是重點小學,雖然只有30平米,又破又舊,價格還要360萬,但由於是學區房,非常搶手,賣方奇貨可居條件苛刻,要求買家必須在72小時之內付清全款,否則就賣給其他買家。
在中介“買到此套學區房,就是拿到全國重點小學通行證”的一句扎心話的刺激下,在望女成龍的心情下,傅教授答應了賣家的苛刻條件。
但是傅教授手頭只有300萬元,還差60萬元才能買下這套學區房,於是傅教授準備以200萬元的低價急售自己的房子,好湊夠房錢。
剛好在他家當保姆的鐘點工牛阿姨得知此事後,告訴傅教授她的兒子小寶要購買婚房結婚,她想買下傅教授這套70平米的房子。
本來中介告知傅教授他這套房子至少可以賣250萬元,但傅教授為了在三天之內湊夠買學區房的錢,決定以200萬元的低價賣給牛阿姨,前提是要牛阿姨先交60萬的預付款,牛阿姨爽快地答應了。
傅教授湊夠買學區房的360萬元準備去買房時,誰知賣家忽然又坐地起價,要400萬元才賣,這下傅教授買房資金又差了40萬的缺口。
在傅教授為難之際,學生家長袁主席決定以250萬元買下傅教授的房子,這樣傅教授的資金缺口就得到解決,但傅教授已先賣給了牛阿姨了,是堅守誠信與牛阿姨履行合約,還是為了孩子的未來,毀約將住宅高價轉售他人,傅重面臨兩難選擇。
傅教授為了在72小時之內湊夠400萬元,發生了賣房,買房,毀約,加價等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房產交易問題,最終傅教授如願以償買到了學區房。
但影片的結局卻給了傅教授一個絕妙的諷刺,傅教授買的學區房很快要動遷了,這樣傅教授就賠了夫人又折兵,全部如意算盤都落空了。
就在幾分鐘之前,傅教授還對小女兒説天下雨會雨過天晴的,小女兒鬼兮兮地回應了父親一句大有玄機的話:變化莫測……
72小時的買房經歷,對傅教授來説的確是酸甜苦辣,變幻莫測。
《學區房72小時》是一部非常貼近社會現實題材的作品,現實中,有很多像傅教授這樣的父母為兒女的前程操碎了心,為了學區學位,在買房的路上負重前行,很累很心酸。
影片除了講述家長買學區房的艱辛這個主題外,還附帶着從側面展現了傅教授與女學生的婚外情,對妻子的冷暴力,家裏全都是他説了算,得了抑鬱症的妻子壓根沒有話語權等一些話題沉重而又現實的社會問題。
2020年都柏林國際電影節上,《學區房72小時》獲得影評人獎評委會大獎,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部影片。
迴歸到現實中來説,很多普通家長也有過傅教授這種愛女心切的買房心理,一些家長認為傅教授為了孩子的未來提前做好準備,是個有擔當負責任的好父親。
雖説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話聽起來比較功利,但現實就是如此,比如你不給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你的孩子在學習上就會跟不上受過培訓的孩子。
很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低人一等,寒假和暑假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包括讀奧數,都是家長陪在教室裏,一節課大概三個小時,是非常消耗精力的,哪裏有課,哪裏跑……
家長本是不願意這樣把自己和孩子搞得身心俱疲,但是不能不讀,不讀你的孩子就會競爭不過別的孩子,比別人落後很多,完全跟不上進過培訓班孩子的進度。
有的家長更是對贏在起跑線這句話説得深刻無比,説贏在起跑線本質上講拼的就是爸媽的資源,家長有錢就不用為這些事傷腦筋。
所以贏在起跑線不是對所有小朋友,只是針對中層和中下層的孩子而言的,窮人的孩子根本上不起各種培訓班,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就在此時拉開了。
如果説幼兒園是每個孩子的樂園,這個時候孩子與孩子之間還看不出任何差距,那麼在進入小學後,就與幼兒園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孩子間的差距就拉開了,幼兒園美好快樂的時光,全都在此時給吐出來了。
在家長們爭相搶購學區房的攀比風裹挾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是家長的百分之百,為了孩子,家長什麼都願意幹。
有的家長讀懂了學區房對孩子未來的重大意義,因此不惜一切代價,要想盡辦法買下學區房。
有的父母都是工薪階層,為了買學區房,貸款200萬買40平米3人擠一室。
有的家長僅僅是猶豫不決了一下,學區房就買不起了,“我努力去看了下我們家的錢可以承受的學區房,但中介告訴我,已經來不及了,你出的這個價三年前可以賣到,現在買不到了。”
有的家長為了買學區房寧願放棄原先優越的住房條件,就像傅教授一樣,想買到稱心如意的學區房,又出不起那個價錢。只有湊合住下來。
而有的家長為了買學區房,夫妻辦了假離婚,等把學區房買好了,政策又變掉了,已經劃區劃到另外一所很差的學校了。
賣家也讀懂了買學區房家長的心理,知道自己的學區房奇貨可居,就隨便毀約,隨便坐地起價。
因此,買學區房給了家長一個很大的經濟壓力,學區房讓很多中產家庭因此變成下層階級,讓家庭劃分成了三六九等,拉開了生活品質的差距。
除了買學區房之外,很多家長還在孩子教育投資上下了很大的力度。有的家長把自己收入的百分之五十用於孩子教育,有的收入稍高的家長,一年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就是20萬左右。
可以説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低人一等,父母都是傾其所有。
針對家長們相互攀比購買學區房,也有另一種聲音在質疑這種現象:這不是打雞血嗎?什麼搶購小學區房,贏在起跑線,真的能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麼。
事實上,絕大多數普通的學生家長之所以會選擇學區房,暫時降低生活品質,本質上是教育質量不平衡,教育資源不公平造成的。
這些現象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在《關於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指出: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的地方,積極穩慎地推進多校劃片。一個户口將對應多個學校,為孩子創造更多公平入學的選擇。不久的將來,學區房這種大家一哄而上爭相搶購的現象會有所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