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不要急於求成,要坐得住“冷板凳”!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他?
施一公説:“人才培養沒有捷徑可走,需要心無旁騖,全力以赴,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練好自己的本領,不要急於求成,要坐得住‘冷板凳’。”
施一公,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
為了這所大學,他請辭清華大學副校長
1989年,施一公在清華大學以本專業第一名的成績提前一年畢業,獲得生物學學士學位,同時也修完了數學系雙學位課程。
後來,施一公赴美深造,在全美一流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1997年4月,施一公還未完成博士後研究課題,就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
在美國,施一公有着廣闊的事業發展前景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2007年,40歲的他卻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全職回國,回到母校清華大學。而歸國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錢,而是因為想要改變自己的母校,改變清華的學生,希望三分之一的清華學生能夠在個人奮鬥實現自我價值的時候,腦子裏有一個大我。
2018年1月,施一公又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全力以赴籌辦西湖大學。這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非營利性的新型高等學校。
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學獲教育部批准成立。2018年4月,在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上,施一公被校董會聘任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2018年10月20日,施一公和5名諾貝爾獎得主、70餘名國內外頂尖大學校長、近百位捐贈人聚集一堂,共同迎來西湖大學的成立時刻。在成立大會上,施一公表示: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
西湖大學迎來首批19位博士研究生時,施一公告誡這些從四百多位申請人中脱穎而出並通過西湖大學教授嚴格面試的“西湖一期”成員,西湖大學培養的一定是第一有社會責任感,第二才是拔尖創新人才。
根據學校規劃,預計到2026年,西湖大學在校學生將達到5000人左右。為了共同的夢想,施一公希望,西湖大學的所有師生能夠和他一起,並肩長跑。
自從創辦了西湖大學,施一公開始對諾貝爾獎特別關注,他表示:“因為我意識到如果我早一點得到諾貝爾獎,會對大學創辦創造一個非常好的輿論環境,會讓西湖大學得到社會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但是對我而言,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一個西湖大學。我希望十年、十五年以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旅遊者來杭州看西湖的時候,同時看西湖大學,這是我們的目標,我相信我們能做到。”
是什麼人,對他的人生產生最重要的影響
有人説,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身上總會有父母的影子。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行為才是引導孩子走向正確人生之路的標杆。施一公就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父親對自己的影響——
“父親一生助人為樂,這是他的做人準則。”
我兩歲半跟隨父母下放到河南鄉下小郭莊。剛到鄉下不久,父親就成了村裏的義務理髮師,一年四季常常有老鄉請父親理髮,逢年過節則是排隊到我們家門口理髮。而父親則從來都是來者不拒、大度寬厚。父親以這樣的人生準則度過了最艱難困苦的歲月,卻也因為助人為樂而備受尊敬。
下鄉時,我家有一台半新的上海牌縫紉機,父親用它不僅負責我們全家的衣褲製作,還在每年春節前免費為鄉親們裁剪、製作近百件衣褲。因為種種事蹟,父親不僅在村裏,而且在大隊和公社都開始享有名氣,很受鄉親們尊重。
父親的教導、以身作則,都深深影響着我,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似乎已經流進了血液,即使漂洋過海也不曾忘記。
37年之後,2009年9月底,我攜妻子兒女陪同母親和兩個姐姐重回小郭莊,幾乎所有上了年紀的村民都出來了,熱情地拉住母親和大姐,問長問短,一再邀請我們住幾天再走。很多村民得知我父親早已辭世的消息後,紛紛向母親表達感激、思念之情,這些鄉親的深厚情誼讓老母親眼眶潤濕、讓我感動不已。
“雖然我當時一點兒都聽不懂,但感覺科學真酷。”
1970年以後,父親在全公社唯一的高中講授數學和物理,他講課認真而又生動,頗得學生喜愛。再後來進了城,父親又在當地的鎮機械廠帶領技術人員進行硬質合金的技術革新。
1977年,為了孩子們參與高考,他輔導表姐、表哥、大姐認真複習數理化,給他們講解方程式、熱力學,X、Y、Z……
雖然我當時一點兒都聽不懂,但感覺科學真酷,這種耳濡目染的環境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非常大。等我們回到了鄭州,父親又去鄭州工學院任教,給學生講課。再再後來又去工廠,做管理工作……
“父親總是希望我能夠做得再好一點。”
施一公之所以一直努力進取,也和父親的從小嚴格要求有關。施一公説,自己做事的時候總想得到父親的誇獎,父親對他既慈祥又要求很嚴格,雖然很少批評,但也很少表揚。
“即使對於我獲得1984年全國高中生數學聯賽河南賽區第一名這樣的榮譽,他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讚揚了兩句,並要我看到不足戒驕戒躁。”
“他總是希望我能夠做得再好一點,不能知足常樂,而我也一直為了不讓父親失望而努力學習和進取,直到現在,我做每一件大事的時候總能想到要對得起父親的在天之靈。”
關於孩子的教育,施一公這樣説
“實現人生價值比賺錢更重要。”
我經常這樣叮囑孩子和身邊的學生,你自己心裏想的,你信仰的東西,永遠重要於外界別人對你的看法和整個社會的輿論。
我覺得我們是人,我們不是簡單的動物,吃飽了喝足了,如果不缺衣少穿,為什麼要這麼擔心少掙幾塊錢,多掙幾塊錢呢?即使是在那個非常貧困的時代,我還是覺得科學很偉大,科學可以改變人類,改變社會,可以讓中國更加富強。
這不是説錢是壞東西,也不是説錢不重要,錢是要拿來做事的。我從不認為錢和自我價值之間有什麼關係,我相信只要我所做的事情能給社會帶來價值,這就能讓我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我一直相信只要好好走自己的路,總能達到你的目標。
“要在孩子小時候教會他們吃苦。”
我曾將孩子們送回老家體驗生活,讓他們在駐馬店的一所農村留守小學學習,和那裏的孩子們同吃同住,接受教育。
兩個孩子第一次見到了黃瓜、豆角等蔬菜生長時的樣子,十分開心。對於城裏的孩子來説,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是常事兒,孩子們不理解農民的辛苦,也就學不會珍惜糧食。讓孩子們到農村去,體驗生活,讓他們理解身邊一切事物來之不易,只有懂得了才能學會珍惜。
“自己去用心觀察世界,基於自己的觀察比較作出判讀。”
無論是教科書、老師、家長、朋友,還是你周圍的小夥伴給你説了一件事,講了一個故事,自己都要在人云亦云之後想一想,這個故事的道理對不對,逐漸形成自己的判斷。
其實任何一個人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一開始總會有各種標新立異的想法,也許有些觀點不被社會接受,也許有些觀點是錯誤的,都沒有關係,獨立思考的價值是一輩子的,不僅在學習中會受益,將來工作中,走上社會,甚至走出國門,在任何一個地方,你都會受益於你獨立思考的這樣一種行為和能力。
“科學發現是決定現在和未來最根本的力量。”
科學發現,基礎研究,從根本上來講,是決定我們現在和未來最根本的力量。我作為老師也特別希望同學們想一想怎麼做你可以更多、更好地發揮你的潛力,給這個世界,給這個社會,給關愛你的人,帶來更加無愧於自己先天的一些貢獻。
我進行科學研究已經三十年左右了,每一次一個重大的科學發現、科學突破在我實驗室出現的時候,我看到的時候,我的這種愉悦感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它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愉悦,怎麼來描述呢?
我試圖讓同學們理解,在人類歷史,浩瀚的歷史中,在宇宙長河中,你們想一想,我們能留下什麼?當你在你的實驗室裏,在你的筆記本里,在你的思考過程中,有一個重大的理論突破,有一個核心的實驗觀察,這種愉悦感,你不覺得比中了彩票大獎更加不可思議嗎?這是用你自己的力量,在改變世界,在創造奇蹟。
參考文章 / 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共產黨員網、都市快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