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位列清朝鐵帽子王之首,八大鐵帽子王他一家拿走三個
清朝的王爵共分兩個等級,即親王(全稱“和碩親王”)和郡王(全稱“多羅郡王”)。不過,我們在看一些清宮劇或者是清朝小説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鐵帽子王”的稱號,那麼這個鐵帽子王又是什麼級別呢?
其實,鐵帽子王並非爵位,而是擁有爵位“世襲罔替”的資格。清朝的宗室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即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一個等級。比如親王去世後,繼承爵位的兒子就要降為郡王。郡王去世後,下一代繼承到的爵位降為貝勒,再下一代降為貝子,以此類推。但鐵帽子王則不受此規則限制,親王去世後,其後人無論傳承多少代,都依然是親王爵位。如果“鐵帽子王”本人獲罪奪爵,則以其旁支承襲爵位。
整個清朝一共只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其中有八個是在清朝開國之初冊封的,因此也被稱為“八大鐵帽子王”。這八個鐵帽子王中,名氣最大的當屬睿親王多爾袞。不過,排名首位的鐵帽子王卻不是多爾袞,而是禮親王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他性格沉穩,文武雙全,自幼就深得努爾哈赤的喜愛。代善從十六歲開始跟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自從努爾哈赤長子褚英被處死後,代善就成了努爾哈赤衣缽的繼承人。為了增強代善的勢力,努爾哈赤還將八旗中的正紅旗、鑲紅旗都交到了他手中。
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登基稱汗,同時設立了地位僅次於大汗的“四大貝勒”,即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努爾哈赤侄子)、三貝勒莽古爾泰(努爾哈赤第五子)、四貝勒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1619年,後金(即清朝的前身)和明朝爆發了一場決定兩國國運的戰爭,即“薩爾滸之戰”。最終,後金取得完勝。代善在此戰中表現突出,更進一步確立了他個人的威望。
不過,正當代善的儲君地位越來越穩固時,卻發生了一件意外,結果讓代善徹底失去了繼承汗位的機會。原來,有人向努爾哈赤告發説大妃阿巴亥(努爾哈赤的正室妻子)多次暗中送食物給大貝勒代善,還在深夜到代善家去,言下之意就是指阿巴亥和代善之間有了不正當的男女關係。按照當時滿人的習俗,父親去世後,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權力、財產以及妻妾(除生母外)。如果努爾哈赤去世了,代善和阿巴亥發生了什麼關係,那是完全正常的。可努爾哈赤還在世的時候,兒子如果和父親的妻妾有什麼特殊關係,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努爾哈赤聽説此事後立即派人暗中調查,後來證實代善和阿巴亥之間的關係確實過於親密了。努爾哈赤雖然很震怒,但這件事情既是家醜又關乎國體,不好太過張揚。最後,他決定以代善虐待兒子的名義,廢除了代善的太子之位。阿巴亥則以私藏金銀的罪名被暫時離棄。
和阿巴亥的桃色緋聞事件發生後,代善的威望一落千丈,但他還是四大貝勒之首,並依然擔任兩紅旗旗主。
1626年,努爾哈赤突然病逝。由於努爾哈赤生前沒有指定繼承人,所以按照規矩,汗位繼承人由八和碩貝勒共同推舉。當時,代善的勢力最強,他掌管的兩紅旗下還有一大批能征善戰的猛將。如果代善執意要爭奪汗位,其他貝勒恐怕很難與其匹敵。不過,代善卻主動表示退出,並且和他的兩個兒子嶽託、薩哈廉一起,共同推舉皇太極繼承汗位。在代善等人的擁護下,皇太極順利成為了後金第二任大汗。
1636年,皇太極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清”。不久之後,八位在開國之初立下赫赫戰功的皇親宗室被冊封為王爵,他們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薩哈廉之子)。這就是清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八大鐵帽子王”。在這八個鐵帽子王中,代善一家就拿走了三個(代善、嶽託、勒克德渾),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代善家族的地位在清朝開國之初有多顯赫。
不過,雖然位極人臣,但代善的後半生並不安寧。皇太極因忌憚代善的勢力,經常對其進行“敲打”。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成為攝政王,代善又受到多爾袞的排擠。順治五年(1648年)十月十一日,代善在北京的禮親王府病逝,終年六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