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卧冰求鯉”的王祥,後來過得怎麼樣?不僅當了帝師還成了富翁

由 忻素芹 發佈於 經典

“二十四孝”集中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孝悌觀,其中頗有糟粕,比如魯迅就批評過其中的“埋兒奉母”等,然而,也不可一概抹殺,其中也有幾個故事頗令人感動。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就有卧冰求鯉的典故,天性純良至孝的孩子行徑讓人感佩。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以“卧冰求鯉”出名的王祥的故事。

這也是記載在《晉書》裏的故事,王祥早歲喪母,繼母朱氏對他不好,經常在丈夫面前説他壞話,久而久之王祥的老爹也不太愛他。聖人講:“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王祥卻是“以德報怨”,更加恭謹孝順。父母生病,衣不解帶、親捧湯藥侍候。大冬天的,繼母想要活魚吃,天寒地凍,王祥就去河邊脱衣服想要躺上去把冰化開,天地有靈,河冰似乎感受到了這份難得的孝心,忽然自己解凍,甚至還有兩條鯉魚直接跳出來,這就是卧冰求鯉。還有一回,繼母想吃野生黃雀,孝感動天,又有幾十只黃雀挨個送人頭,飛入簾幕,王祥一併抓了煮給母親吃。母親愛吃丹柰樹上的果實,讓王祥看着,王祥無怨無悔每天殷勤看過,一旦颳風下雨,看着丹柰樹枝和果實遭到摧殘,王祥就痛哭流涕如喪考妣。

後來,漢末戰亂,王祥就帶着母親和弟弟從琅邪老家躲到廬江過上了隱居生活,然而一隱居就是三十年,州郡徵召從來不去,一直到母親去世他才出山,出山時已經快六十歲了。徐州刺史任命王祥為別駕,掌管州事。你以為王祥只是個孝順父母的儒生嗎,其實他頗知軍事,當時山東境內盜賊滋熾,王祥率領士兵多次打擊,一時徐州政清人和,民間紛紛有歌謠來傳頌。

王祥又一步步從温縣縣令做起,累遷升至大司農。當上大官的轉機在司馬師當政的時期,曹芳衣帶詔要整死司馬師,但被司馬師發現了,於是司馬師先下手為強,剪除羽翼,廢黜曹芳皇帝位置,與興寧太后一番博弈之後,將高貴鄉公曹髦推上去了。在這其中,王祥有定策之功,就被封為關內侯。在征討文欽、毋丘儉之時,又立有軍功,增加封邑、封萬壽亭侯、還升為太常,天子以之為國老。連曹髦去太學聽講之時,王祥都坐在北面授課,以老師自居,天子在南面巴巴地聽課(“乞言”),王祥陳述古往今來聖哲賢王的教化之道,天子與來聆聽的百官和太學生都為之肅然,感到激奮。瞧瞧人家,六十歲出山,沒幾年就已經混成帝師級人物了。

王祥還有骨氣端翔的一面。高貴鄉公被弒之時,朝臣們照例舉哀,惟有王祥痛切自責“老臣無狀”,涕泗橫流,旁邊的朝臣們都很慚愧。雖然如此,晉室代替曹魏已經成了不可改變的過程。王祥與晉武帝的關係頗耐人尋味,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過,晉武帝司馬炎在一二十年可謂仁君明君,仁義厚道、節儉寬刑,仁君通常還有一個標籤,就是有容人之量,這一點上晉武帝做的就很好。

晉武帝尚未稱帝還是晉王之時,已經是“三公”之一的太尉王祥和另一位“三公”荀顗一起去祝賀司馬炎繼位晉王。到了門口,二人商量起來拜見的禮儀了。荀顗表示:“晉王又是相國又是大王,何等尊重,相王當年為侯的時候,你我都那等禮敬,如今按禮當叩拜了。”王祥聽了,心裏表示不屑,臉上不露,只是明確拒絕,還搶白了他一頓:“相國當然尊貴,然而也不過是我大魏的宰相。吾等也是大魏的三公,公、王相比,只差一階而已,班秩大體相同。公可曾聽過史書上有天子三公而動輒叩拜他人的。公若拜,既損害國朝,又損害晉王的德望。古人説:‘君子愛人以禮。’要拜你自己拜,吾不為也。”荀顗老臉一紅,不知説啥好。等進門相見之時,荀顗等納頭便拜,只有王祥一個人長揖而已。晉王司馬炎不僅不以為忤,反而真心稱讚:“今日我才知道先生為什麼被世人如此看重。”王祥致仕之後,晉武帝還專門賜給“錢百萬,絹五百匹”。

這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記得海瑞海筆架的故事嗎?海瑞當時連個七品縣令都不是,在福建南平當教諭,類似教育局長、掌管縣學,省裏面派長官來檢查工作,一眾人員都跪拜迎接,只有海瑞長揖,並言:“若在公堂之上,下官拜見上官,自然該拜見。可這裏是學校,是傳播聖人之道的地方,只能拜聖人,怎能拜尋常俗吏?”一人高高站在中間,其他人都矮矮地跪在旁邊,這就是“海筆架”的來歷。王祥這一份傲骨,倒有幾分海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