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線教師而言,評個職稱比登天還難,職稱路上的攔路虎太多了。榮譽要有,優質課要有,班主任年限要足,繼續教學學時要滿……總之每一項條件都是缺一不可,不花費幾年時間針對性地積累,連申報資格都沒有。
在眾多條件中,教師最感頭痛的是教科研成果,即課題和論文。許多一線教師最終往往都是卡在課題和論文上,特別是論文的發表,許多地方對一線教師的課題研究是沒有硬性規定的,但對省級發表三篇論文且市級機構鑑定合格要求很嚴。以至於一些教師到退休了都沒評上高級職稱。
因此,一線教師要有三篇省級發表論文的硬性規定,一直困擾着廣大一線教師。
一些教育專家還常常批評教師,説教師不讀書不鑽研不總結,導致連一篇像樣的3千多字的論文都寫不出,真不知道怎麼教學生的。聽了這些批評,教師們惱火得真要七竅生煙了,真是站着説話不腰疼。許多教師早上6點到校,晚上6點回家;有住宿生的學校,教師要等學生睡覺了才能休息,哪像專家們整天可以坐在辦公室看書寫作。
好在教師的辛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教師在評職稱方面的困擾也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關注;許多地方已經開始改革職稱評審條件,開始打破“唯論文“傾向,給一線教師評審高一級職稱更多的機會。
打破”唯論文“傾向,也就是説教師沒有論文或者三篇論文沒達到,也可以申報了,教師們自然是非常高興的,似乎可以大舒一口氣了,終於迎來了一個職稱評審的利好消息。
那麼,沒論文的教師能不能順利評上呢?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事例。
某校王老師教齡25年了,足足做了20年班主任,高級職稱的其他條件遠遠超過了,一直不能評就因為3篇論文不達標。前年教育局就宣佈要打破”唯論文“傾向,王老師很是高興,學校也極力為他爭取了一個候選名額。材料送到大市評審,最終慘遭淘汰,不通過的原因赫然寫着”教科研能力不足“。
王老師很是想不通,不是説可以不需要論文嗎?有關人士和他説,不要論文只是允許你申報,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如何篩選?還不是看論文這一類硬條件?王老師一臉苦笑。好心人勸他,別死槓了,為了後若干年的工資,還是花一點小錢搞幾篇論文吧。王老師沒法花了大幾千塊錢搞了三篇論文,準備今年繼續申報。
”不要論文“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
不要論文就可以評高級職稱了,一線教師別太天真。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經營,論文已經形成了一條龐大的產業鏈,其間有許多人從中獲利,一下子打破了論文產業,那這麼多人如何自處?
對一線教師評職稱不要論文是一種趨勢,但目前而言還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現在只説是”打破傾向“,並沒有説”不要論文“,這一點教師們是不是都理解錯了?假如説是”不要論文“了,那麼為何每年9月份還在進行高級職稱的論文鑑定呢?
論文產業鏈的形成非一朝一夕,那麼要徹底打破更是曠日持久了;一線教師儘管對論文深惡痛疾,但如還想着評高級職稱,還得做這件令你不爽的事。
各位,你認為打破“為論文”傾向後教師評職稱會順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