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欲善待子侄,心腹説一人名後下令:斬草除根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經典

《周易·繫辭下》有這樣一段描述“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最終都會迎來災殃。或許,這用來形容李建成和李世民,再合適不過了。

公元624年,經過多年的戰亂紛爭,最後一個梟雄輔公袥被斬落於馬下,李淵終於能站在太極宮中,俯視着整個天下,這亂世在他手上了解。毫無疑問,他是偉大的,因為只花了短短七年就結束了這亂世,將大好河山統一。雖然劉邦也只用了7年的時間,但是他比漢高祖幸運多了,他不曾親歷前線,上陣廝殺,他沒有一個悍婦老婆,更沒有一羣時不時就要反叛的異姓諸侯。

▲唐高祖李淵劇照

01

唯一讓李淵感到不安的,是他的兩個嫡子: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這兩兄弟始終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不過説到底,皇室子弟終躲不過權力之爭。作為嫡長子,李建成應當毫無爭論的是繼承人,是當之無愧的太子,至少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因為在父親起兵時,自己不僅坐鎮後方管理糧草調度,同時還駐守邊疆,以防止突厥入侵,甚至還有平定河北之功。

▲今人仿建太極宮近照

可是,在二子李世民看來,晉陽起兵是自己提前幫助父親結識豪傑,同時組建了軍隊,起兵後更是自己在前方歷盡艱險,用自己的鮮血和汗水換取了一次次戰鬥的勝利,而哥哥不過是早出生幾年,整場戰鬥中也只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的蕭何之輩。所以李世民認為自己才是那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以及真正名聲存於海外的漢高祖劉邦之屬。不僅如此,李世民所有的手下也不服,甚至天下人也都明白,論實力和影響力,嫡長子遠不如兒子。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

02

父親李淵其實早就意識到這其中的矛盾,但是傳位於嫡長子,是符合禮儀道義,況且長子也有才德,更不可説廢就廢。但同樣的,更不能將李世民囚禁或者了結,畢竟他雖然是至高無上皇帝,但更是一個父親,所以李淵唯一能做的就是一碗水端平,儘自己所能,一步步走下去。但是兒子卻是暗流湧動,各自招兵買馬,以求決戰。最終,李世民在手下心腹以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多方壓力下,終於起事於玄武門,這才有了玄武門之變。最終李世民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同時控制了自己的父親李淵,真正意義上的掌握了帝王大權。

▲玄武門遺址近照

殺了大哥和三弟的李世民,深知斬草要除根,所以準備命令自己秦王府的將領,率領眾兵士前去二人府上,將親信家眷百餘人統統誅殺,同時沒收全部家產。但是此時尉遲恭極力辯説,元兇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況且二人已經伏誅,如果再將他的黨羽全部剷除,這並不是仁義的做法,同時也會造成人民的恐慌,還會讓天下百姓認為李世民是一個狂妄冷血之徒,從而失了民心。同時李淵還懇請李世民放過二人的孩子,畢竟是十條生命,幾經勸解下,李世民動了惻隱之心欲善待子侄,剛剛才殺了兩個和自己一同長大的親兄弟,現在又要殺了10個昨天還叫着自己叔叔伯伯的親侄子,的確在道義上也説不過去,自己不能太過兇狠毒辣了。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

不過,隨後有心腹大臣進諫提了一個人的名字,李世民聽後,立馬反悔了,隨即下令要斬草除根,將其全部處死,以絕後患。這個人便是漢朝劉安,劉安何許人也?他便是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他父親劉長野心極大,對劉恆繼位十分不滿所以起兵反叛。後來鎮壓之後,劉恆念及親情,下令放過了劉安的子女。在劉安死後,其子也是密謀造反,令他甚是頭疼,要是當初一了百了,也就不會有這些麻煩事了。所以,最終李世民想到自己一直南征北戰,最後通過這玄武門之變才奪得政權,如果現在不斬草除根,可能以後他們二人的子女也會將自己推上十字架,所以最終狠下心來,將其全部殺掉。

結語

生在帝王家,便是有諸多無奈,如果自己最後沒有成為最大的掌權者,那麼自己命最後也就不屬於自己了,所以一切的仁義道德,親情有愛,都只得拋之腦後。《舊唐書》有這樣一段話:“且夫背禮違義,天地所不容;棄父逃君,人神所共怒。往是吾子,今為國仇……汝生為賊臣,死為逆鬼……吾所以上慚皇天,下愧后土,嘆惋之甚,知復何雲。”最後李世民,也同樣面臨自己兒子的多次造反,最後只有又愛又恨的説出這樣無奈的話,可能,這就是輪迴和歸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