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 科舉制的作用主要是什麼?科舉制的作用
科舉制度是我國早期出現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這種制度的出現對社會發展以及政治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科舉制度從出現到被廢除其間經歷過多次改革,雖然在改制的道路上科舉制的作用也在發生着改變,但是從根本上來講科舉制的作用基本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來講,一個是有利的作用,另一個是有弊的作用。
科舉制度圖片
科舉制度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這種方式使得中國原本的門閥制度被有效的遏制,在早前的門閥制度下官員一般都是由貴族子弟擔任,所以他們不用費什麼心力就能當官,文采水平也就相對較低,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卻很難有施展自己才華的地方,科舉制度施行之後這種人可以通過考試做官,既為皇權的鞏固與加強做了貢獻,又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從這個方面來講科舉制度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的作用的一種制度。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説,科舉制發展到後期考試的範圍逐漸縮減甚至僅僅侷限於八股文,統治者的根本目的從選拔賢能逐漸轉變成了鞏固皇權,這種變化使得當時參加科舉的人們的思想被八股文侷限,眼界知識儲備量都大不如前,所以這時候的科舉制度已經違背了最初的創立目標。科舉制度已經不再是選拔才能的選官制度而變成了統治者加強皇權的一種手段,所以這個時期的科舉制的作用是弊大於利的。
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
眾所周知,現如今的考試製度是沿襲了古代的科舉制,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呢?
科舉制圖片
關於科舉制度始於哪個朝代這個問題根據記載就知道是隋朝。熟悉中國古代史的人都知道秦朝以前國家是通過世襲制選拔人才,它的弊端在於它只不能選拔有才有抱負的平民。
漢朝則是察舉制和徵辟制,通過舉薦來徵集民間優秀人才。魏晉九品中正制初期為國家廣收人才,但是後期受到貴族的阻擾,此時的人才選拔制度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但此時已有了科舉制度的萌芽。魏晉動亂之後,隋文帝楊堅統一全國,建立隋朝。國家建立了,要想它能夠運行下去,除了最高指揮官還需要眾多能人賢士,為國出謀劃策,這樣國家才能安定。但是鑑於九品中正制給國家帶來的危害,隋文帝決定以全新的制度選拔人才。
這樣,科舉制度誕生了。科舉制度就是國家組織大規模的考試以此來招募人才。科舉制度雖然是面對全國平民,但是它分為嚴格的鄉試、會試和殿試,優勝劣汰,所選拔的人才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隋朝的安定與繁榮,並且改變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雖然科舉制度始於隋朝,但是它卻是在唐朝完善的。唐朝增加了明經和進士兩科,而武則天執政期間,增加了武舉考試,自此文武雙全,人才輩出。科舉制度萌發於魏晉,產生於隋朝,定型於唐朝,從此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人才選拔制度給中國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影響。
科舉制度的利弊
科舉制度自從產生到它被廢除,存在一千三百多年,黑格爾曾説“存在即是合理”,既然科舉制能夠存在這麼長時間,必然有它的優點。但不可否認,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因此,科舉制也必然存在弊端。那麼科舉制服的利弊分別是什麼呢?
科舉制考官
科舉制度是隋文帝根據前朝歷代官員選拔制度的利弊創新的一種新的人才選拔制度。它是通過公平公正的考試方式選拔人才,這使得廣大有志青年有了施展才華的平台,同時科舉考試選拔的人才為皇帝直接任命,有利於皇權的集中,並且消除了魏晉時期世族大家把持朝政的威脅,鞏固了統治階級地位,促進國家安定統一。
科舉制的優點還有就是因為它不限制參加科舉考試的對象,在全國範圍內掀起讀書狂潮,促進我國古代教育的發展。而且營造了濃厚的藝術氛圍不斷的豐富着中國文化。如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每個朝代都有它的盛行的、巔峯的文學。科舉制度帶來的全民學習,出現了一批又一批文壇巨匠,極大的充實了中國傳統文化。説過了科舉制度的利,那它的弊在何處呢?縱觀歷史,科舉制度的不斷髮展,到了明清即封建社會後期,政府採取八股取仕,科舉制的弊端就日益顯現。
八股文,有着嚴格的固定格式,而且所考內容僅限於儒學經史,這些都嚴重束縛了考生的創新思想,成為鉗制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扼殺了創新能力。八股取仕嚴重禁錮了知識分子思想的進步,從而導致科學技術的發展停滯不前,也使得中國從此落後於世界文明潮流。因此從科舉制度的利弊中看出,社會需要發展,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科舉制度也將會被取代。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皇上為選拔官員而設立的一種人才選拔方式,最初設立是在隋朝時期,隋文帝設立進士科開始的,隨着時間的流逝科舉制度也在不斷的發展,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起源階段,第二個階段的發展階段,第三個階段是衰退階段。
科舉制圖片
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是這樣的:科舉制度在隋朝時建立,為了能夠加強皇權的統治,執政者用科舉制度代替了原來的政治制度,並且開設進士科運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官員。但是當時的體制並不完善,到了唐朝的時候科舉制度逐漸完善,被分為常科和制科兩種類別,武則天時期還曾經出現過武舉,到了宋朝科舉制度出現改革,這個時期明確了考試時間,建立了防止徇私舞弊的系統,在考試內容上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明朝時期科舉制度進入鼎盛時期,明朝時期科舉考試被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舉辦的時間是每三年一次,會試在鄉試的第二年舉行,第一名的稱呼叫做會元,這一階段的監考官一般由忠臣擔任,通過會試之後貢士要參加殿試,也是最高級別的考試,在這一過程中沒有落榜與不落榜之分,只有名次之分。科舉制發展到清朝的時候弊端越來越凸顯,八股文取士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也越來越僵化,最終科舉制度被統治者廢除。
科舉制的完善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獨創的考試製度,因為一直採用“分科取士”這種方法錄取人才,所以這一制度也被人稱作是“科舉”。科舉制度在中國曆經了一千多年的風雨才逐漸完善,所以説科舉制的完善經歷很長的一段路程。從隋朝開始計算,科舉制一共經歷了六個朝代,在這六個朝代中,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四個朝代為科舉制的完善作出的貢獻最為巨大。這四個朝代分別對科舉制作出了不同方面的完善。
科舉制度中的進士卷
其中唐朝側重於科舉制的內容,唐朝是所有朝代中科舉科目最多最完善的一個朝代,最先舉行考試來實行科舉制,創造了武舉和殿試,奠定了科舉制後期的發展。宋朝側重於科舉制內容的創新和科舉制形式的確定,宋朝明確規定科舉考試的舉辦時間——三年舉行一次,而且宋朝對考試的內容進行了革新,這些考試內容更加的貼近實際。同時宋朝還首創了謄寫和糊名制度。
而明朝則側重於科舉制的等級創新和對徇私舞弊的防範,明朝對徇私舞弊的防範尤其嚴格,是所有朝代中最為重視公平的。在科舉制的等級上,明朝明確規定了科舉考試分為三個等級。清朝側重於科舉制等級的革新,它在明朝等級發展的基礎之上將科舉考試等級分為四個等級。科舉制的完善主要歷經了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四個朝代,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科舉制完善的主要方面在於科舉制的內容、形式、等級和管理。
唐玄宗科舉制度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非常多的選拔官員的制度,其中一直到現在為止都還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的一項制度就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從出現在後來的被廢除其間經歷了非常多的曲折和變革,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唐玄宗在對於科舉制度的改革中有非常多的和他的前輩不一樣的地方。
唐玄宗像
以往的科舉制度的考試方法主要是在寫作還有文章的創作方面進行考核,但是到了唐玄宗的時候他開始對科舉制度做出了一些改變,那就是逐漸把詩歌的創作能力的考核加入到科舉制度的考核中去了,這種方法的考核其實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為什麼唐玄宗要把詩歌當作考核內容,但是他的這種做法並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至少這對當時的那些非常喜歡詩歌創作的人來説其實並不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他們開始可以憑藉自己的實力進入官場,就算不能當官也能結交一些官場的朋友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唐玄宗決定將詩歌的評選加入到科舉制度中是一種非常明智的選擇。
他的這一種做法除了有着方面的好處之外還在中國文化的傳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當時唐玄宗將詩歌的考核加入到科舉制度中去的話,現在的中國就不會有這麼多保存下來的完整的詩歌了,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説可能也不會有很多著名詩人的出現,因為他們最初寫詩的目的就是做官,所以這也要歸功於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