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學時,會向父母要零花錢。他們應該學會這樣做
孩子上學後到底要不要給零花錢?很少孩子上了小學以後,都會找父母要零花錢。那該不該給孩子零用錢,許多父母對此問題感到很難把握,生怕孩子養成了花錢的習慣後一發不可收拾。的確,父母的擔憂不無道理,使用金錢不當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但這並不是説,孩子越少花錢越好,更不花錢最好。但是上了小學以後,很多孩子看見其他小朋友都有零花錢,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自己也想要,就會回家開口向父母要零花錢。
孩子再和父母要零花錢錢的時候,有兩句話,不要和孩子説:
一 你還小,不需要零花錢。
父母這樣直接否定孩子不能花錢的口吻,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而且直接否定了孩子的金錢自由,把孩子限制在不能花錢的範圍,這樣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理財觀念。更是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和傷心。
孩子也有權利選擇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像大人有的喜歡買口紅,有的喜歡買衣服,有的喜歡買鞋子。孩子們喜歡的可能就是一根棒棒糖,或者一杯果汁。雖然一根糖果是沒有什麼,但是足以能夠讓孩子感到快樂。就像下課了孩子可以和同學一起去買棒棒糖,不然孩子只能看着其他小朋友去買棒棒糖。心裏難免會感覺失落。
二 爸爸媽媽沒有錢,沒有辦法給你
有些父母為了拒絕給孩子零花錢,會之間和孩子説爸爸媽媽沒有錢,我們家很窮,給不起零花錢。父母用家裏很窮,用爸媽給不起零花錢的方式來拒絕孩子,會讓孩子產生不好心理影響。這樣會讓孩子以為自己家裏的經濟條件很差,和別的家庭不一樣。慢慢的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這樣的説法很容易導致孩子心理產生隔閡,然後不自覺地與其他家庭進行比較,從而陷入自我否定甚至整給家庭否定的境地。因此,建議家長不要在孩子要零花錢的時候説。
父母應該怎麼給孩子零花錢?
一 父母應該先讓孩子瞭解金錢的含義
其實很多孩子對錢還沒有什麼概念,只是知道買東西需要錢。因此,給他們零花錢之前,先要讓其知道錢的含義。孩子對任何事都有好奇心,喜歡觀察和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大人對周圍世界和金錢的態度,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當孩子在觀察模仿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概念時,家長就可以開始灌輸一些關於“錢”的知識了,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關於金錢的概念。
讓孩子明白理解錢的含義,知道錢是用來買東西的,像平常吃的飯,菜,寶寶去的遊樂場,都是要給錢的。
當孩子自己提出需要零用錢的時候,説明孩子其實已經明天錢的含義和用途。家長是可以給孩子適當的零用錢,讓孩子慢慢學會怎麼樣合理地安排使用零用錢。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來給孩子零用錢。
二 父母可以怎樣引導孩子使用零花錢
很多時候父母會當擔心孩子有了零花錢以後就會亂花錢,亂買一些沒有用的東西。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引導孩子這個零花錢是給孩子怎麼用的。父母要告訴孩子,我一個月就只會給你一次零花錢,所以你花錢的時候,要考慮以下這個東西是必須品嗎?有必要花錢嗎?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錢買一些你自己的喜歡的東西,但是你自己要做好計劃,媽媽給你的零花錢,有一部分是你每個月都要買的必需品,你的本子,比,還有你去補課時候要吃的晚餐錢。這些錢你都要要每個計劃好的。然後還有多餘的錢,才能來買一些你喜歡的東西,當然如果你把多餘的錢存起來的話,你就能積累更多的財富。
三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利用自己的零花錢
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錢,有時候會不懂得控制,經常把錢花在沒有意義的東西上。父母這個時候就可以引導孩子,怎麼更好地使用自己的零花錢。父母應鼓勵和啓發孩子用部分零花錢來表達愛心,如買小禮物給家人。爺爺奶奶平時那麼疼自己,在節日的時候,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錢給爺爺奶奶們買一些小禮物。也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錢幫助有需要的人,可以鼓勵孩子用自己存的零花錢給福利院的小朋友買一些文具。讓孩子知道錢應該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理財意識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不理解金錢,孩子都是充滿着好奇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