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創新書寫科技報國優秀答卷,這些高校被教育部點名表揚

在今天(19日)召開的“教育這十年”“1+1”系列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介紹,十年來,教育部堅持把服務國家作為高校科技工作的最高追求,先後組織實施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碳中和、鄉村振興、一帶一路、區塊鏈等多個科技創新專項行動計劃,用卓越的創新書寫科技報國的優秀答卷。

卓越創新書寫科技報國優秀答卷,這些高校被教育部點名表揚

一是積極守護人民生命健康。高校醫藥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產出一批重要成果,例如北京大學在全球首創胚胎着牀前遺傳學診斷系列新方法。浙江大學牽頭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發傳染病防治體系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特別要説明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高校快速響應,數十所高校萬餘名科研工作者第一時間投入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目前已聯合企業研發出新冠病毒檢測產品百餘款;清華大學張林琦團隊自主研發了我國首款獲批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抗體藥物;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團隊研製的宣肺敗毒顆粒在縮短新冠肺炎病程方面有着良好療效;高校在5條新冠病毒疫苗技術路線上開展攻關,其中四川大學廈門大學分別牽頭的兩款新冠疫苗已在國外完成三期臨牀研究。

二是紮實服務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一大批高校充分發揮學校特色優勢,助力打贏脱貧攻堅戰,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高校牽頭承擔了40%的農業農村領域重點研發計劃,積極攻克種業技術難關。例如,雲南農業大學朱有勇團隊帶領瀾滄直過民族“拉祜族”農民走上了生態脱貧致富之路。華中農業大學牽頭開發了當前唯一可處理百萬級羣體、兼具基因組選擇和精準選配功能的豬基因組選配軟件,選育了“高繁”“快長”瘦肉豬新品系11個,優秀基因年覆蓋商品豬超1億頭。據不完全統計,高校培育的新品種覆蓋水稻、小麥、玉米、大豆、蔬菜等主要農作物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0億畝,培訓農業技術人員及基層幹部超過200萬人次,真正把論文寫在了祖國的大地上。

三是主動融入區域創新發展戰略。教育部先後和北京、上海簽署了有關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合作協議,在京高校與北京市在集成電路、腦科學等領域共建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打造多學科交叉平台;在滬高校牽頭承擔人工智能、超限制造等上海市重大專項。清華大學與浙江省共建長三角研究院,並以此為引領累計建設重大科研平台、創新創業平台50餘個,引進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1000餘人,孵化培育科技企業2700餘家,其中規模超百億企業近20家,推動了柔性電子技術、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四是有力支撐科技冬奧成功舉辦。清華大學主導設計了“雪如意”大跳台,浙江大學保障“冰絲帶”安全運行,北京大學、天津大學支持建造“最美、最快的冰”,哈爾濱工業大學助力“水立方”向“冰立方”華麗變身,東華大學讓冬奧會火炬能夠“飛揚”起來,北京理工大學打破冬奧電動客車的低温禁區,共同支撐了一屆科技範十足的北京冬奧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4 字。

轉載請註明: 卓越創新書寫科技報國優秀答卷,這些高校被教育部點名表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