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文:好學校的十大特徵 ​

全文長 1100 字,閲讀大約需要 2 分鐘

盧志文:好學校的十大特徵 ​
盧志文,翔宇教育集團總校長、新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

1

準確的自身定位

“找準位子,辦出樣子,創出牌子”,是一所學校成長為好學校的“三步曲”。準確的自身定位是辦好一所學校的前提。

學校定位,要遵循“四個客觀”,即充分考慮:社會的客觀要求、學校的客觀基礎、辦學的客觀條件和教育的客觀規律。

2

穩定的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對人才培養目標、方法、機制、措施及人才培養過程中各種關係的規範。

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客觀化,是先進的教育思想在實踐中的反映。“相對穩定”反映學校掌握教育規律的程度。

3

好學校應該有“紮實的課程體系”

課程結構和體系決定人才規格與質量。與培養目標相匹配的課程結構與有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是一流學校的必備條件。

學校課程體系,除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還應該有校本課程。除學科課程,還應該包括環境課程和活動課程。

4

精良的師資隊伍

高素質的教師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的核心和關鍵。有一支“愛生若子”“愛校如家”“敬業專業”的師資隊伍,是幾乎所有好學校的共同特徵。

精良的師資隊伍,應該“個體素質較高”、“羣體結構合理”和“富有創新精神”。

5

良好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創造的。但是,它一旦創造出來,就是一種能動的教育力量,反過來創造這所學校的師生員工。

文化是一種精神期待,在制度管不着的地方起作用。一所學校,不可能有百年不變的校長,卻可以有千年傳承的文化。

盧志文:好學校的十大特徵 ​
6

廣泛的社區參與

社會參與度越高,學校越好。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現代教育也必須是面向社會的教育。這種教育在積極服務社會的同時,也能廣泛地吸引社會的支持與參與。

教育孩子要從教育家長做起,從家長的自我教育做起,從優化社區的教育環境做起。

7

充分的主體發揮

學生廣泛的主體參與,既是好學校的標誌,也是一所學校之所以成為好學校的原因。學生主體意識的弱化,就是學校教育質量的弱化。

教育,為了孩子,圍繞孩子,在於孩子,通過孩子,服務孩子,激發孩子,取決孩子……

8

適用的教育設施

不“先進”“一流”,而是“適用”。“實用、高效、人本”才是衡量教育設施優劣的標準。用壞了的教育設備,比保存如新的教育設備,美一百倍。

“我這個地區最好的建築是學校”不如“我這個地區待遇最好的職業是教師。

9

濃厚的科研氛圍

教育科學是前沿科學。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學習、借鑑、消化、吸收、創造,其實都包含在教育科研當中。

教育科研,不是為了出成果,而是為了出人才。學校濃厚的科研氛圍,帶給孩子的,是可貴的“求真”意識!

科學的質保體系

教育是過程的藝術,沒有過程就沒有教育。好教師,不認真工作,和差教師無異。建立科學的質量保障體系,比選拔好教師更重要。

把質量交給制度,比把質量交給個人更可靠。質量保障體系最重要的環節在課堂。一所學校,最美的風景,在課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6 字。

轉載請註明: 盧志文:好學校的十大特徵 ​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