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工在德國受盡嘲諷,回國後她卻讓其損失10億,她是何人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個世界處處充滿了變化,可能只是瞬息之間卻早已是滄海桑田。對於奮進的國家和民族而言,這是柯西的變化,可是對於倒退不前的民族而已,這又是另一種落後。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一個全新的國家出現在人們的眼前。5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建設。可是當時條件艱苦,技術人才十分匱乏。連港口建設所需的起重機都需要進口才能夠投入使用。

中國女工在德國受盡嘲諷,回國後她卻讓其損失10億,她是何人

但是我國的技術人員們從無到有一步步地克服了技術上瓶頸,自主研發出了很多大國重器。説到這裏,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她就是起重機臂架設計專家孫麗。她的故事也可以説是中國建設過程中技術發展的縮影。那麼她到底做出了哪些貢獻才獲得人們如此高的評價呢?

1993年,孫麗加入了徐工集團。也是在這一年,工廠剛剛具有建造50噸履帶起重機的能力。雖然這對我們來説是一個不小的進步,可是在國際範圍內僅僅擁有50噸履帶起重機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同年德國已經能夠造出800噸級的了。

中國女工在德國受盡嘲諷,回國後她卻讓其損失10億,她是何人

孫麗沒有被眼前的小小成功衝昏了頭腦,她清醒的認識到了差距。所以她不捨晝夜地投入工作,十年如一日。2003年,她終於研發出了150噸履帶起重機徐工QUY150。這在當時也成了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大家紛紛給予孫麗讚美和掌聲。

孫麗也沒有驕傲自滿,她知道自己雖然也能做出260噸和350噸的設計,但是他始終都沒能突破五百噸的大關。為了克服技術上的瓶頸,孫麗主動向組織請求去德國學習。去了德國之後,孫麗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能力在德國人的眼中一文不值。在國內一直為誇讚的科技在外國人眼中卻是十分落後。但是她從來都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將外國人嘲諷他的話深深的刻在了腦海中,並以此來激勵自己。

中國女工在德國受盡嘲諷,回國後她卻讓其損失10億,她是何人

2010年,孫麗已經學習完了所有的德國的關於起重機的技術。她回國之後也開始帶領自己的團隊開展新的研發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的時候我國第一架第一台4000噸履帶起重機誕生了。

中國女工在德國受盡嘲諷,回國後她卻讓其損失10億,她是何人

當時國際上最先進的起重機也只有3000噸履帶,但是我國卻做到了4000噸的突破。這標誌着我國起重機研發能力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正因如此,我國也獲得了很多國際上的認可,並且發展出了大量的起重機貿易,同時,也因為這一項突破,使得德國直接損失了十億。

中國女工在德國受盡嘲諷,回國後她卻讓其損失10億,她是何人

而這一切都必須感謝孫麗這個關鍵的人物,第一台4000噸履帶起重機成功研發之前,她還有一百二十多斤的體重。可是因為日以繼夜地工作,她瘦到了九十斤。孫麗從來都沒有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權威的專家,在她看來,她也只是一個普通的研發者。所以任何事情都要親力親為,才能夠保證研發過程的順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女工在德國受盡嘲諷,回國後她卻讓其損失10億,她是何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