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事業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取得了長足進步,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醫藥教育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根基和動力。受到廣泛關注。
近日,教育部對《關於改革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的提案》中六方面建議進行答覆。
其中,關於將中醫藥文化知識全面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議方面,教育部表示,加大中醫藥文化知識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推廣力度,不僅有助於中小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還可以有效增進青少年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和了解,培養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一直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近年來多措並舉推動中醫藥文化知識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
一是修訂國家課程標準,有機融入中醫內容。教育部制定印發了《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歷史、生物學、體育與健康等學科課程標準中融入中醫藥文化教育內容,明確要求學生了解“中醫學已形成的系統理論和獨特治療方法” “體會中醫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廣泛影響”。
二是鼓勵地校結合實際,開設中醫特色課程。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於2016年啓動了“中醫中藥中國行——中醫藥健康文化推進行動”,將“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作為重要內容加以部署推動,鼓勵各地各校結合實際,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開設中醫藥相關的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將中醫藥知識普及與基礎教育拓展性課程有機銜接。
三是加強宏觀指導力度,推出中醫精品教材。近年來,教育部支持引導各地各校,編寫出版了《中小學生中醫藥科普讀物》《中醫藥與健康》小學教材、基礎教育《中醫藥文化》系列教材等一批高質量的中醫藥文化課程教材,內容涵蓋辨證論治、陰陽五行、治未病、藥食同源等中醫藥文化知識。這些兼具知識性、科學性與趣味性的教材,能夠提升中醫藥文化知識普及效果。
四是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發揮文化育人作用。大力推動各地各校通過主題班會、文藝演出、校園廣播、專題講座、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教育主題活動。指導中小學校廣泛開展以中醫穴位按摩為主的眼保健操,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薰陶作用,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五是拓展校外活動場所,形成協同育人機制。積極整合圖書館、中醫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資源,支持中小學生在校外活動場所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活動,發揮校外場所的實踐育人作用。同時,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協同育人體系,為中醫藥文化知識傳承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廣大青少年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下一步,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與相關部門積極協調,持續深入推進中小學中醫藥文化教育,切實發揮義務教育階段中醫藥文化知識普及教育活動對提升中醫藥文化素養,促進健康水平,培養中醫藥人才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