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3時30分,隨着課後服務時間的臨近,長寧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朝教室外張望着……噢,來了,糖果媽媽身披斗篷、手拿魔法棒來了。“小朋友好!”週五的課後服務時間,“故事媽媽”又一次開講了!而這樣的家庭、學校甚至社會共同聯手,為孩子打造課後服務“幸福時光”的景象,如今在長寧區中小學隨處可見。
圖説:故事媽媽在分享繪本故事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記者從長寧區教育局瞭解到,在15時到17時這個傳統十二時辰中的申時,長寧區不僅在探索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還注重家校社聯動,積極引入家長、社區等志願者資源,豐富長寧“申時校園”的內涵和外延,服務學生成長。
“故事媽媽”講述生命的意義
“故事媽媽”是長寧實驗小學的家校協同育人特色活動。在“雙減”背景下,學校讓家長志願者共同參與,為做強、做優課後服務提供資源保障。作為長寧實驗教育集團領銜校,長寧實驗小學還將此項內容輻射到集團內的成員校。在長寧實驗小學資深“故事媽媽”的全方位培訓下,威寧小學的“豆爸豆媽”也在課後服務時間走進教室,以優秀繪本故事為教育載體,通過生動演繹故事的形式,讓孩子在愉悦的氣氛中獲得感悟,逐步體會和領悟故事中藴含的道理和價值。
如今,週五的課後服務時間,長寧實驗教育集團的教室裏總會傳出娓娓道來的講故事聲,這一獨具特色的活動伴隨着學生、教師和家長志願者共同體驗、共同成長。長寧實驗教育集團把課後服務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推動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劑,在做強學校主陣地、不斷豐富內涵建設的同時,構建多元化的教育格局,讓一批服務熱情高、服務能力強的家長參與課後服務,家校共育,提升了課後服務的能效。
校社聯動打造校內“生境花園”
“植物可以滋養生命,也能為生活帶來喜悦。”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在開元小學課後服務的勞動教育中,來自華陽路街道尚善公益組織的負責人小虞叔叔正被孩子們團團圍住,詢問各類植物問題。這樣一項有趣的課後服務活動,來自學校一位少先隊員的提案。看到小區旁原本的空地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的小型“生境花園”,少代會代表程宇芯萌生了校園裏是否可以建這樣一個花園的想法,並提交了“發動更多的隊員一起參與愛綠護綠行動,在校園內增加更多綠植面積”的提案。
圖説:開元小學的孩子和社區志願者一起打造的“生境花園”
這樣一份提案得到了積極的回應,學校與居委會商議把“生境花園”作為學生課後的社會實踐點,同時邀請到華陽路街道“陽光尚益”公益負責人小虞叔叔為學校的綠化改建出謀劃策。在瞭解到小虞叔叔經常為社區居民開設植物知識講座後,學校課後服務的勞動教育活動就有了“小虞老師”。現在小虞叔叔每週三都會到校為孩子們講授有關植物的知識,在教學中他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介紹了許多生動有趣的植物故事。
開元小學還與華陽路街道自治部、關工委聯繫,把街道公益組織、關工委優秀資源都納入到學校課後服務中,進行整體設計規劃。不僅架構了學校每週三課後服務中“隔代共學互學勞動教育”,由隔代家長、街道關工委老同志、環保志願者等執教,更嘗試開闢走出校園的“探秘生境花園”“共繪社區塗鴉”“靜雅武夷尋訪”等深受學生喜愛的社會實踐項目,學校、家庭、社區真正形成“互信、互學、互進”的教育同盟軍。
專家進校為孩子心靈做“按摩”
“個體對時間顆粒的感知度和目標拆分的行動力,註定了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軌跡,所以我們要把時間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是情緒的主人,要共同創造積極的情緒”……在復旦初中課後服務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同學們在活動中收穫感悟,對生活有了更美好的願景。
這項課後服務內容的開展,得到了學校所在街道新華社區的大力支持。在實施過程中,學校選擇契合學生成長需求的主題,依據學生自主自願選擇原則,社區派專業持證上崗人員提供專業輔導,分別開設了“對網絡暴力説NO”“解構時間 掌握選擇權”“從心出發 彩色的情緒流動起來”“五色拼盤,誰更適合我”等專題,致力為學生學習困境、社交交友、親子關係處理等提供操作性的幫助與建議。
圖説:新華街道將傳統文化教育資源送進復旦初中
復旦初中在學校博雅課程框架下,鏈接社區資源,精心設計“雙減”課後服務項目,為學生開拓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的廣闊天地。新華街道充分發揮“人文新華”的優勢,將武術、圍棋、寫意國畫、丹青書法等中華傳統文化送進校園。武術課上,學生們跟着老師一起踢腿、轉身、出拳,將武術操一招一式打得虎虎生風。圍棋課上,“棋士”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招式,兩兩會戰,好不熱鬧。書畫課上,靈動與沉靜兼蓄,從書畫理論到動筆實踐,學生們沉浸其中,體會豐厚的中華文化底藴。形式多樣的課後服務特色內容,為學生搭建了多彩的成長平台,助力學生理解中華文化、欣賞中華文化,也為更好地發展中華文化揚帆起航。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