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爆發後,進攻蘇聯的可不止德國一家,當時德軍還帶着很多個“小弟”,而這些小弟們雖然不是進攻主力,但無疑這些僕從軍還是解決了德軍兵力不足的問題。而在這些二戰配角中,有一個德國的僕從軍,派遣了高達22個師的部隊參與了入侵蘇聯的作戰,其損失也高達60萬人。
這支僕從軍就是羅馬尼亞軍隊,在二戰爆發前,羅馬尼亞的國內形勢就比較複雜。1929至1933年的大危機,對於所有羅馬尼亞國內的法西斯組織是個機會,而羅馬尼亞的鐵衞隊也是如此,它的“一人一英畝”的口號使許多失去土地的農民轉向了它,在城市中也贏得了一些對現狀不滿的人的擁護。
不過在議會選舉中,還有其國王的巧妙控制下,鐵衞隊的影響在很長時間裏都處於微不足道的狀態。儘管混亂的政治狀態在持續,不過羅馬尼亞的國王卡羅爾顯然是很願意看到這種局面的,經過幾年的操縱,到了30年代後半期,以國王為核心的半獨裁統治模式確定了下來。
尤其在外交政策方面,國王決心利用羅馬尼亞的“寶貝”石油來幫助自己的國家贏得安全和尊嚴,可惜的是,這最終被證明只是一個夢想。
羅馬尼亞和近鄰匈牙利人的關係一直不好,隨着德國對西歐作戰的勝利,德國人目光也開始投向東歐。在德國人的裁決下,羅馬尼亞失去了接近半個特蘭西瓦尼亞,雖然根據德國和意大利後來的統計,那塊土地上52?居民是匈牙利人或説匈牙利語的人,不過羅馬尼亞人顯然不準備聽這些。
如果説他們對於不久前被蘇聯奪去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其更多的是無奈!但是對於德國和意大利的這次仲裁,羅馬尼亞感到極度憤怒。然而事情還沒有完,保加利亞也發現可以好好利用一下他們和德國的“友誼”,德國人也決定讓羅馬尼亞明白不重視德國的“友誼”會是什麼結果!
於是在德國的幫助下,1940年9月7日,羅馬尼亞被迫和保加利亞簽訂了《克拉約瓦條約》,將南多布羅加割讓給保加利亞。這一連串的屈辱讓羅馬尼亞人怒不可遏,不過由於國內政治的混亂,這種憤怒最初並沒有給國王多大影響,但是很快情況發生了變化,軍隊對於國王的軟弱舉動再也不能接受了!
這個時候,一位叫揚·安東內斯庫的軍官出現在了政治舞台上。安東內斯庫在1938年就已經擔任了陸軍大臣,雖然他被認為是一個親英派,但他與鐵衞軍有着非常曖昧的關係,而且隨着法國的戰敗,他的思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他看來德國必將贏得戰爭,而只有和德國站在一起,才能保護羅馬尼亞。
而德國人顯然也發現了這位“出色”的羅馬尼亞將軍,鑑於他在軍隊中很高的影響力,以及他個人被希特勒評價為“意志堅強,決策果斷”等等的品質,他開始受到了德國人的青睞。1940年,這位有名的納粹德國追隨者:安東尼斯庫在德國幫助下發動了政變,建立了在羅馬尼亞的法西斯政權,並加入軸心國陣營,開始一味追隨納粹德國。
而當希特勒表示想獲得羅馬尼亞幫助並攻打蘇聯時,安東內斯庫當然興奮不已!蘇聯和羅馬尼亞分屬不同民族,蘇聯是斯拉夫人,而羅馬尼亞由達契亞人和征服者羅馬人以及馬扎爾人等民族融合而成,但與周邊的斯拉夫世界格格不入。
因此羅馬尼亞人和斯拉夫人一直互相看不上眼,而且由於羅馬尼亞戰略位置重要,又盛產石油,所以很快被蘇聯盯上。早在1940年,蘇聯趁德國深陷西歐戰場的時機,趁火打劫逼迫羅馬尼亞割讓大片土地。
當時羅馬尼亞自然不從,蘇聯很快出動大軍佔領了比薩比拉亞,當蘇聯準備採取進一步措施打算佔領北布科維納的時候。憤怒的德國人向蘇聯施加壓力,並揚言要以武力捍衞羅馬尼亞。事實上,因為羅馬尼亞是德國石油的主要輸出地,德國90?上的石油都來自羅馬尼亞,這也是德國不惜用武力捍衞羅馬尼亞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蘇德戰爭爆發後,羅馬尼亞作為德國“最忠實”的盟友,派出了22個師的兵力幫助德國攻打蘇聯,比其他僕從國都多,這可謂是下了血本,羅軍也成為德軍在東線戰場的一支重要力量。羅馬尼亞出動22個師追隨德軍進攻蘇聯。
在整個蘇德戰爭初期,以羅馬尼亞軍隊為主力發動了敖德薩戰役,這場戰役是羅馬尼亞軍隊在東線發動的最強的一次進攻。羅馬尼亞軍隊在這次戰役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傷亡8.1萬人的代價獲得慘勝,而蘇軍也付出傷亡4.1萬人的代價。
羅馬尼亞軍隊藉助德國的力量奪回了比薩比拉亞,並佔領了蘇聯的大片土地。但沒有想到,羅馬尼亞這次還是站錯了隊。1941年對羅馬尼亞人來説也是相當不愉快的:12月6日,英國對羅馬尼亞宣戰,這讓不少羅馬尼亞人感到震驚和恐慌。同年12月12日,“首領”安東內斯庫在德國唆使下,又主動向美國宣戰。
這一連串宣戰,卻讓所有羅馬尼亞人發現,他們正在與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三個國家作戰,而他們的依靠,僅僅是精明的希特勒而已。另外比較有趣的是,羅馬尼亞和克羅地亞獨立國、斯洛伐克卻單獨結成了一個“新小協約國”,他們要對付的對象當然還是匈牙利,甚至一度傳出這三個國家會聯合向匈牙利開戰的説法。
當然德國人作為老大,還是努力壓服了他的這些愛鬧事小盟友,不過形勢很快給了德國和整個軸心集團沉重的一擊:蘇德前線德軍開始遭遇慘敗,閃擊蘇聯的幻想破滅了。而在對蘇作戰期間,羅馬尼亞軍隊一共損失了60多萬人,包括38萬人死亡或失蹤,其中包含戰後被蘇聯扣押的11萬人。
羅馬尼亞軍隊在戰爭中的重大損失,使得羅馬尼亞國內民眾怨聲載道,反對安東尼斯庫獨裁統治的呼聲日趨高漲。
面對困境,“首領”也是坐不住了,他的建議也和希特勒恰恰相反:與西方儘快媾和,全力對付蘇聯人。不過當希特勒得知羅馬尼亞人正在各中立國大搞“和平運動”,他狠狠斥責了一番他的這位關係密切的小盟友。
1944年蘇軍開始在各個戰線上開始反攻德軍陣營,羅軍已經喪失了戰爭初期獲得的所有戰利品,在高加索、南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半島,羅軍也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慘重損失。而且6月6號,西線的盟軍也在諾曼底登陸了。
這一連串的打擊徹底讓羅馬尼亞人喪失了信心,羅馬尼亞國內的政治人物決定進行一場政變,推翻仍然堅持與德國站在一起的安東內斯庫,他們希望盟軍來“解放”他們。1944年8月23日,安東內斯庫接到國王的命令,要他去彙報前線形勢的時候,他沒有聽取希特勒的建議“不去王宮”,去晉見國王后他便被關押了起來,很快羅馬尼亞倒戈了。
國王用軍人、農民黨人、宗教政黨人士、社會黨人和共產黨人一起組建了一個聯合政府,並於9月12日該政府與蘇聯簽署了停戰協定,又宣佈向德國宣戰。希特勒在羅馬尼亞倒戈之後,想起了鐵衞軍的領袖霍里亞·西馬,於是讓他進行了一次反對國王的廣播,甚至還搞起了一個“羅馬尼亞國民政府”,不過這都是一串鬧劇而已。
羅馬尼亞人作為德國盟友的時代結束了,安東內斯庫的最後結局很悲慘!儘管他對自己進行了辯護,但最後都被處決了。此後,羅馬尼亞陸軍跟隨蘇軍一道攻入匈牙利境內。後來又轉戰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等國,在此期間他們又獲得了不少蘇聯武器。
縱觀整個蘇德戰爭,羅軍無論是幫德國打蘇聯,還是後來幫蘇聯打德國,其實都是非常賣力的!在對蘇作戰中損失60萬人,後來又在對德作戰期間,羅軍又損失了近17萬人。先不論對錯,羅軍這點“職業精神”還是有的。
雖然有人指責羅馬尼亞軍隊是德國軍隊在斯大林格勒失敗的“罪魁禍首”,其實他們並非沒有努力作戰,但是他們被擁有絕對優勢的蘇聯軍隊壓倒了,這種優勢一直保持下去,最終不僅壓倒了羅馬尼亞人,最後也壓倒了似乎不可戰勝的德國人。
在二戰中,羅馬尼亞作為各個大國之間的棋子也有它的無奈,所經歷的東西當然不是用一點文字所能涵蓋的,但這個國家與歐洲其他很多小國一樣,選擇了和當時可能的“勝利者”站在一起,當然最後他們都付出了或大或小的代價。
原創不易,帥哥們走過路過給個關注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