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70年前,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高舉保衞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歷經兩年零九個月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燦若羣星的英雄閃耀在歷史的天空,他們的名字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中。本報今起推出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系列報道,請讀者跟隨記者,一起聆聽英雄的故事。
在趙力合老人的兒子趙鐵道看來,自己的父親跟其他的農村老人沒有什麼不同。雖已年近九旬,但老人仍舊能夠每天去採買生活物資,願意跟村上的“老哥們兒”一起曬曬太陽聊聊天。除了有些耳背,腿前幾年摔過一回行動稍有不便之外,老人的硬朗、健康,是兒女們最大的幸福。但外人卻想不到,這位看似普通的鄉間老人竟是當年“奇襲白虎團”的戰鬥英雄!
“奇襲白虎團”英雄
“奇襲白虎團”的故事家喻户曉。但鮮為人知的是,奇襲白虎團尖刀班班長原型,是任丘市北漢鄉趙範莊的志願軍老兵趙力合。
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分隊副排長楊育才率領一個偵察班,化裝成南朝鮮軍潛入南朝鮮軍首都師防禦縱深,一舉摧毀了南朝鮮軍首都師第1團——“白虎團”團部。在這場戰鬥中,趙力合作為“化襲班”的副班長、第一突擊手、第一組組長,負責殲滅敵團部警衞力量——警衞排,為戰鬥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志願軍司令部給他榮記集體特等功一次和個人一等功一次。
趙力合(曾用名趙順和)1931年農曆三月生,任丘市北漢鄉趙範莊村人,今年89歲。他出身於趙範莊村一户貧苦農民家庭,早年喪父,衣食無着,自幼在劉莊等村給人扛活,風餐露宿,嚐盡人間疾苦,練就了堅毅剛強的性格。
1947年,趙力合經人介紹在鄰村魏莊加入冀中獨立八旅,即68軍的前身。參軍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瞭解放清風店、石家莊、元氏等著名戰役,出生入死,浴血奮戰,4次榮立三等功。
趙力合於1951年8月隨68軍出國入朝參戰。1952年春,敵軍用七個師的兵力進攻我軍陣地,狂轟濫炸,彈片橫飛。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師部派趙力合所在的607團前去打先鋒。他們冒着敵軍的連天炮火,擊敗了敵人的多次衝鋒,整整打了一天一夜。全團戰士為堅守陣地大多犧牲,後援部隊又上來一個團,才把敵人徹底擊潰。此後,他們駐紮在朝鮮東海岸休整了13個月,機智靈活搞奇襲。
圖為趙力合老人近照。
老英雄講戰鬥故事
1953年,趙力合調到偵察排。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志願軍司令部決定在金城以南地區發起夏季反擊戰役。李承晚把號稱百戰百勝的王牌部隊“白虎團”部署在前沿陣地,企圖負隅頑抗。我軍決定打掉敵軍這個團。
1953年7月13日,遵照命令,203師組織了以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為首,偵察英雄趙力合、李培祿等13人組成的尖刀班,出奇兵直搗虎穴,深入敵後打掉了當時最精鋭的“白虎團”團部,推動了整個戰鬥的勝利。
老人回憶起當時的經過仍然記憶猶新。1953年7月13日晚,天氣陰沉,伸手不見五指。出發前,首長千叮嚀萬囑咐,還給他們敬了壯行酒。整個尖刀班分成3個組,副排長楊育才個子最高,皮膚白,鼻樑高,他化妝成美國顧問。聯絡員韓淡年化裝成南朝鮮軍小隊長,其他人都換上南朝鮮部隊的服裝和武器裝備。趙力合由於身經百戰,槍法準,又有排雷和爆破技術,被安排為第一突擊手,第一組組長,任務重大。
在我軍炮火的掩護下,他們首先穿過了敵我之間的一片開闊地,接着衝上已被609團偵察排佔領的380高地,從這個高地山口南下,很快就插到415公路。
正在快步行軍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後面多了一個人,因為脖子上沒有白毛巾,認定不是自己人,經聯絡員審問,原來是一個向後逃跑的南朝鮮兵。聯絡員從他嘴裏獲得了當晚的口令,有了口令就更加暢通無阻。可到了最後一道關卡,敵人就是不讓過,非要專用通行證和袖標才能放行,聯絡員指着“美國顧問”和敵哨兵説了好大一會兒才讓通過。經過一座橋時,敵人的一個車隊突然開了過來,車隊很長,車與車之間空隙也較小,而且後面還跟着一輛坦克。楊育才、趙力合與大家三言兩語一商量,決定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他們把手榴彈扔進敵人的車廂,用爆破筒把坦克炸得橫在公路上,這時我們的穿插營也趕到了,敵人以為志願軍的大部隊打過來了,紛紛抱頭鼠竄。尖刀班趁着混亂順利通過公路,按照預定方案,直撲“白虎團”團部。
趙力合帶領第一突擊組,具體任務是消滅白虎團警衞排。敵警衞排埋伏在緊挨敵團部後邊的一個小山上,趙力合率領全組迅速攻了過去,這時楊育才帶領的一組攻進“白虎團”團部,戰鬥打響,敵警衞排一見這種情勢,倉皇逃跑。趙力合率領戰鬥小組追擊半里多地,以公路轉彎處的巨石作掩體,截擊敵人潰軍。子彈少敵人多,6個敵人衝上來,趙力合僅帶3人,最後就同敵人展開肉搏戰。結果打死4人,逃跑2人,接着趙力合率領戰友靠近敵團部。
敵人增援的一個團長發現外邊槍響,就偷偷溜掉了,又一名副團長出來觀察,被我軍一槍擊斃。這時密集的子彈射入“白虎團”團部,楊育才率全體化襲班包抄上去。敵人一下子慌了手腳,乖乖地繳了槍。
尖刀班13名戰士無一傷亡,全部安全返回陣地。此戰結束後趙力合由於表現突出榮立個人一等功。
趙力合立下赫赫戰功
解甲歸田建設家鄉
趙力合於1954年底隨軍撤回徐州駐防,後又入大西南參加剿匪。
趙力合曾經説過:“戰場上我們是尖刀,回了家我依然要發揮餘熱,教育兒孫們保家衞國。”
1957年他主動要求回鄉務農,建設家鄉。回鄉後曾任村黨支部委員、民兵連長、副書記,還是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任丘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經常為學生們作報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他從不計較個人名利,不居功自傲,默默地奉獻着餘暉餘熱。他雖然脱下了綠軍裝,但依然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領導下革命軍人的先進性,延續着退役軍人退伍不褪色的紅色基因,發揚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趙鐵道説,父親這些年很少跟他們説起什麼大道理,但父親本身的經歷,就足以説明了許多道理。讓他印象最深的,是每當有人説起父親的英雄事蹟時,父親總要説起那些犧牲的戰友,也常常面對現在的好日子,想起那些戰友,父親有句話,是個反問——“那些死了的呢?”這句話,直抵人心深處。
(通訊員曹志麗、趙芳 燕都融媒體記者李家偉/文 通訊員賈帝/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