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之後的草原霸主,花木蘭從軍的敵人,突厥曾經竟是其鍊鐵奴
所謂皇帝輪流坐,兩千多年來,北方草原上出現了一個又一個霸主,縱橫四方,一度壓得中原文明抬不起頭,我們耳熟能詳的有匈奴、鮮卑、突厥、蒙古,但其實還有一個名字非常好聽,卻鮮為人知,這個草原霸主出現在鮮卑之後,花木蘭從軍的敵人,後來強大的突厥人還曾是其鍊鐵奴。
公元91年,在東漢和南匈奴打擊之下,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退出了東亞歷史舞台,蒙古草原出現了勢力真空,於是鮮卑趁機佔據了蒙古草原。
五胡亂華期間,中原混亂不堪,鮮卑部落趁勢進入中原,變成了城裏人。385年,鮮卑拓跋部建立北魏,五十年後一統北方。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557年,鮮卑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了北周王朝,後來楊堅篡奪北周政權。
鮮卑進入中原,享受城裏生活之後,不可避免的放鬆草原攻略,於是草原上又興起了另一股勢力——柔然,這是蒙古草原上繼匈奴、鮮卑等之後崛起的部落制汗國!
公元3世紀中葉,中原處於三國時代,柔然部落酋長木骨閭被拓跋鮮卑掠獲為奴隸,後來升級為騎卒。公元3世紀末期,拓跋鮮卑出征時,木骨閭誤期,“坐後期當斬”,罪名與陳勝吳廣當年差不多,於是木骨閭“亡匿廣漠溪谷間”,並集合逃亡者百餘人,依附遊牧於陰山北意辛山一帶的紇突鄰部。
木骨閭死後,兒子車鹿會為人雄健,掌權之後不斷兼併其它部落,擁有不少部眾和財富,成為世襲貴族,以柔然自稱,因此“柔然”名號始於車鹿會之自稱。所謂柔然究竟什麼含義,歷史上眾説紛紜,有認為是“聰明、賢明”之意,或認為含有“禮義、法則”之義,或認為源於阿爾泰語的“異國人”或“艾草”等,至今沒有統一解釋。
在車鹿會時代,柔然實力雖然慢慢變大,但總體還非常弱小,依附於拓跋鮮卑,所謂“歲貢馬畜貂豽皮。冬則徙度漠南,夏則還居漠北”。
數十年後,柔然勢力越來越大,拓跋鮮卑決定滅掉柔然。公元391年,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率軍向柔然發動進攻,車鹿會兩個兒子匹候跋和緼紇提率部投降。但緼紇提之子社侖卻不願投降,突然率軍殺了伯父匹候跋,盡並其部,掠五原以西諸郡,遠遁漠北。
當時,正直北魏建國初期,拓跋珪鋭意進取中原,與後秦、後燕、西秦、南燕、南涼等政權爭鋒,根本無暇北顧,於是社侖率領的柔然逃過一劫,並迎來戰略機遇期。
逃亡漠北之後,柔然社侖攻破敕勒諸部落,又襲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餘部,吞併了這些部族之人,於是勢力日漸強大,整個蒙古高原和周圍諸民族紛紛降附。
柔然統一漠北後勢力所及:“西則焉耆之地,東則朝鮮之地,北則渡沙漠,窮瀚海,南則臨大磧......常所會庭則敦煌、張掖之北......盡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
可見,除了內蒙古的部分之外,柔然佔據的區域,幾乎與當年匈奴差不多,是標標準準的新一代草原霸主。
公元402年,社侖自稱丘豆伐可汗,為了適應戰爭需要,社侖仿效北魏整頓軍隊,建立可汗王庭,使柔然迅速由部落聯盟進入早期奴隸制階段,後人亦稱之為柔然汗國。史書雲,柔然騎兵似“風馳鳥赴,倏來忽往”,成了一支威震草原的強大力量。
柔然崛起之後,讓北魏如芒在背,成為北魏進取中原的後顧之憂;而北魏強大,又是柔然南進的阻礙,於是雙方矛盾不可調和。一方面,柔然汗國採取遠交近攻之策,,聯合後秦、北燕、北涼,共同對付北魏,不斷入侵騷擾北魏,此後八十年中入侵北魏達20次,平均四年一次;一方面,北魏則對柔然採取“討伐”方針,以解除北邊威脅,此後八十年中也北伐20次,平均四年一次。因此,北魏與柔然雙方互攻之戰,80年爆發40次,平均2年一次,戰爭之頻繁觸目驚心。
中學課本中的《木蘭辭》,是南北朝時北魏的一首敍事詩,講述的花木蘭替父從軍,最後得勝而歸,儘管文中沒有講述敵人是誰,但結合北魏柔然戰爭史,答案一目瞭然,花木蘭的對手只能是柔然汗國。公元429年的北魏破柔然之戰,正史對於這場戰役有一些行軍記載符合了《木蘭辭》提及的地名,比如“至黑山”、“北渡燕然山”、“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等,因此學者考證認為花木蘭應該是參加429年這一戰,而且還打贏了這一戰。
所謂“其興也勃也,其亡也忽焉”,柔然汗國迅速強大,但衰落也非常快。
公元429年,北魏拓跋燾率軍兩路夾攻柔然,花木蘭女扮男裝參與此戰,最終柔然大敗,“國落四散,竄伏山谷,畜產布野,無人收視......凡所俘虜及獲畜產車廬,瀰漫山澤,蓋數百萬”,從此柔然大傷元氣。
為取得北邊安寧,此後北魏採取和親政策,與柔然結為親家。但雙方和平沒過多久,圍繞爭奪西域問題,雙方又發生武裝衝突。我們都知道,西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佔據此地就能獲得大量收益,北魏柔然自然誰都不願放手。公元472,柔然又進攻敦煌,欲斷北魏通向西域的商路,於是北魏先後連續9次出兵漠北,連續多次大敗柔然,其中一次“斬首五萬級,降者萬餘人,戎馬器械不可稱計”,柔然勢力再度削弱。
此後,柔然再一次請求和親,“求通婚娉”,北魏調整武力征討的國策,雙方再一次迎來和平。或許是被打怕了,柔然也改變方針,對北魏以媾和為主,互遣使者,“歲貢不絕”。
從五世紀中葉至六世紀中葉的這一百年,柔然雖然逐漸衰敗,卻敗而不亡,一直非常堅挺,甚至老對手北魏都早於柔然滅亡。北魏滅亡之後,柔然一度以為迎來複興,但讓柔然沒有想到的是,鍊鐵奴卻掀翻了柔然汗國!
五世紀中葉,突厥部族歸附了柔然,成了柔然的鍊鐵奴。當時,突厥阿史那氏部族最初只有數百户,實力不值一提,後來徙金山南麓(今阿爾泰山), 因金山形似戰盔“兜鍪”,俗稱突厥,就以此名其部落。突厥來到金山南麓之後,迎來發展機會,因為金山南麓附近有數萬鐵勒部落人,阿史那氏慢慢吞併整合鐵勒部落人,逐漸形成了一個數萬人的突厥部。此後,突厥部不斷吞併其他部族,實力日益強大。
公元552年,突厥首領土門向柔然大汗求婚,卻遭到拒絕,於是衝冠一怒,聯合高車,發兵擊柔然,柔然大汗阿那瓌兵敗自殺,柔然分裂為東西兩部。東部柔然投降了北齊,被安置在山西朔縣一帶,因為此後背叛北齊返回漠北,結果被北齊大軍追擊滅亡。公元555年,突厥木杆可汗擊敗西部柔然。至此,縱橫草原150餘年的柔然滅國。
柔然人去哪了?除了融入中原之外,還有一支柔然人逃到了歐洲。歐洲歷史著作中的“阿哇爾人”,其實為公元八世紀中葉由亞洲遷到歐洲的柔然人,並在今巴伐利亞東部建立阿瓦爾汗國。但可惜的是,阿瓦爾汗國與法蘭克國打了八年戰爭,最終不敵而國家被滅,柔然人建立的最後一個國家滅亡。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柔然、突厥,還是強大的匈奴蒙古,縱觀他們發跡過程,不難看到一個事實,即其民族來源非常複雜,屬於強人整合出來的民族。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疆古代已經消失的民族——柔然》